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常考易错真题判断题特训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常考易错真题判断题特训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2-12 07: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常考易错真题判断题特训一
一.判断题
1.能和组成比例的比有无数个。   
2.线段比例尺如图所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则甲:乙。   
4.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5厘米。   
5.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代表实际距离。   
6.给3、5、9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有3个。   
7.冬奥会运动场馆的设计师想把用来装运动员贵重物品的长方体收纳箱按放大,则收纳箱的体积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21教育网
8.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108米,宽64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的比例尺比较合适。   
9.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这个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   
10.一个圆形的周长是12.56厘米,把它按比例放大得到新圆形的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   
1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400000倍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   
13.把一个圆按的比缩小,缩小后圆的面积是原来圆面积的。   
14.把一个正方形按的比放大后,它的周长和面积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   
15.一个比例中内项的积与外项积的比是。   
16.如果、均不为,那么。   
17.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1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19.一个圆形按的比例放大,放大后图形面积是原来的8倍。   
20.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21.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量得某零件长0.5厘米,则该零件实际长度是10厘米。   
22.某品牌钟表上需要一个长0.5毫米的零件,设计师将这个零件放大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1cnjy.com
23.在线段比例尺中,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
2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5和0.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一定是10.  .
25.和可以组成比例.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分析】比例是指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据此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只要求出的比值,即可确定所有比值是这个数的比都能与它组成比例,所以与组成比例的比有无数个是正确的.www.21-cn-jy.com
【解答】解:
根据比例的意义,可知所有比值是的比都能与它组成比例,这样的比有无数个,所以与组成比例的比有无数个。原题说法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明确: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2.【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个线段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改写即可。【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解:
答: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和相关公式。
3.【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解答即可。
【解答】解:甲数的等于乙数的
则甲数:乙数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性质的应用。
4.【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解答】解:比例尺,表示图上15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厘米。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和相关公式。
5.【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解答】解:
代表实际距离。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的相关公式。
6.【分析】选3和5为两个内项,或选3和9为两个内项,也可以选5和9为两个内项,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求出另一个外项,组成比例式解答。
【解答】解:
所以这个数可以是,,15,共3个。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分析】把用来装运动员贵重物品的长方体收纳箱按放大,即把原来收纳箱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所以收纳箱的体积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由此判断即可。2-1-c-n-j-y
【解答】解:冬奥会运动场馆的设计师想把用来装运动员贵重物品的长方体收纳箱按放大,则收纳箱的体积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所以本题说法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答案为:。
【点评】明确长方体收纳箱按放大,即把原来收纳箱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分析】根据“操场的长是108米,宽是64米,”把长和宽化成以厘米作单位,即长是10800厘米,宽是6400厘米,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相应的图上距离,即可判断。
【解答】解:108米厘米,64米厘米
(厘米)
(厘米)
所以求出的图上距离太大,选的比例尺不合适,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及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作图。
9.【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解答】解: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0厘米,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10.【分析】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按放大后的圆形的半径扩大2倍,半径扩大2倍,周长也随之扩大2倍,面积扩大半径的平方倍,据此解答。
【解答】解:原来的半径:(厘米)
后来的半径:(厘米)
扩大后的面积:(平方厘米)
因此一个圆形的周长是12.56厘米,把它按比例放大得到新圆形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原题说法错误。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的应用,关键是先求出圆原来的半径和后来的半径,进而可求其面积。
11.【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解答】解: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40千米,
40千米厘米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00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意义的灵活应用。
12.【分析】由于在比例是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根据“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可知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乘积是1,再根据“其中一个内项是”,进一步求得另一个内项的数值,再判断即可。21*cnjy*com
【解答】解: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乘积是1,
所以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倒数的意义的运用。
13.【分析】根据圆面积公式,设定圆的半径,计算后判断。
【解答】解:设原来圆的半径为2,则缩小后圆的半径为1。
原来圆的面积:
缩小后圆的面积: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图形放大的倍数(缩小的分率)是指对应边放大的倍数(缩小的分率),其面积是这个倍数(分率)的平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4.【分析】设这个正方形原来的边长为1,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按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别求出原正方形周长、面积和放大后的正方形周长、面积,再看放大后的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是否分别是原正方形周长、面积的4倍。
【解答】解: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
其周长是
面积是
按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
其周长是
面积是
即周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放大到原来的4倍。
故答案为:。
【点评】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周长也放大或缩小这个倍数,面积放大或缩小这个倍数的平方倍。21·cn·jy·com
15.【分析】因为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用两个外项的积比两个内项的积,化简成。21*cnjy*com
【解答】解:用两个外项的积比两个内项的积,
说明比的前、后项是两个相同的数,进一步化简成。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属于考查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16.【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把所给的等式,改写成一个外项是,一个内项是的比例,则和相乘的数6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相乘的数7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据此写出比例即可。
【解答】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如果、均不为,那么。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把给出的等式改写成比例式的方法,在改写时,要注意: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
17.【分析】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据此判断。
【解答】解: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及应用,关键是明确: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
18.【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由此知道任何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都是0,由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因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所以任何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都是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
19.【分析】一个图形按放大后,就是把这个图形的各边长放大4倍,也就是各边长乘4,所得到的新图形的各边长都是原图形的4倍,它的面积将是原图形的倍,即16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即一个圆形按的比例放大,放大后图形面积是原来的16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倍,它的面积将放大或缩小到原本的倍。
20.【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解答】解: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的意义。
21.【分析】要求这种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毫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www-2-1-cnjy-com
【解答】解:(厘米)
0.25厘米毫米
这种零件的实际长度2.5毫米,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有计算公式可用,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22.【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计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与题干中的比例尺对比即可。
【解答】解:5厘米毫米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知识点,掌握比例尺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已知,依据“比例尺”即可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解答】解:(1)因为此线段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
且50千米厘米,
所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1厘米:5000000厘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4.【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这个比例两个内项的积是10,进而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即可确定它的两个外项的积也一定是10;据此判断得解.
【解答】解: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5和0.4,那么它们的积是,
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知它的两个外项的积也一定是10.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熟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5.【分析】比例是指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因此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先分别求出和的比值,进而根据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即可判断得解.2·1·c·n·j·y
【解答】解:
因为,所以和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此题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等于就能组成比例,不等于就不能组成比例.【来源: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