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配套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口迁移(配套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1 09: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人口的迁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在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乡。随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净迁出现象,如图为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地区2018年、2019年农民工净增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2017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地区农民工(  )
A.数量上升 B.受教育程度提高
C.数量下降 D.多从事第三产业
2.江浙沪、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大量迁出,其主要原因是两地区(  )
A.第二产业规模缩小 B.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生活成本不断提高
3.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2021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北京市 B.重庆市 C.河南省 D.河北省
4.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差异化区域政策的实施,直辖以来重庆市人口分布已经呈现出自身的特征。下表为1982~2020年重庆市及各区域人口总量(单位:万人)。2000—2010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人口数量减少的推力因素是(  )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总人口 100818 113368 126583 133972 141178
重庆市人口 2706 2887 3051 2885 3205
主都市区 1528 1635 1763 1765 2112
渝东北三峡岸区城镇群 901 952 987 837 806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277 300 302 284 287
A.自然灾害 B.环境问题 C.国家政策 D.经济因素
5.如图为2020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入,该市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6.当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持续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首要因素是(  )
A.经济 B.交通 C.气候 D.文化
7.近年来,我国黑龙江的很多老人到海南定居,影响因素主要是(  )
A.资源 B.气候 C.政策 D.婚姻家庭
8.目前,造成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原因 B.历史原因 C.经济原因 D.民族原因
9.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人口迁入地区,转为人口迁出地区的是(  )
A.北美地区 B.拉丁美洲 C.欧洲 D.非洲
10.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所具有的趋向性是(  )
A.趋向平原、沿海和郊区 B.趋向高原、沿海和城市
C.趋向平原、内陆和城市 D.趋向平原、沿海和城市
11.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这说明(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2.目前,北京市人口密度远大于河北省人口密度,20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中有近一半是无北京户籍的外地常住人口,这是人口迁移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外地人口迁移至北京市主要是因为(  )
A.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 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有大量移民迁入的地区(  )
A.欧洲 B.北美地区 C.拉丁美洲 D.非洲
14.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
C.各国自然资源的差异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15.2019年2月12日,高德地图发布《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报告显示,从1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是人员流出最多的十个城市,成为“春节空城”。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的影响有(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③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④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解答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2年8月,某同学到自然博物馆参观了“马赛人”展区:瞭望马赛人的村庄,走进马赛人的茅草屋,感受奇特马赛人的生活气息。图为该同学制作的手抄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思维导图说明传统马赛人游牧的原因。
(2)举例说明马赛人适应游牧生活的具体表现。
(3)你是否赞同如今马赛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说明理由。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京都市圈包含1都3县,即东京都(核心城市)、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1960年东京都总人口为890.8万人,至2015年增长为1329.5万人。1960年东京都城镇化率已高达92%,而此时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6.9%、28.7%、70.0%。从1960年以来,东京都经历了郊区化(指居民向近邻三县扩散的一种城市形态)和“都心回归”。图1为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净迁入率变化图,图2为东京都市圈行政区划范围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简述东京都人口迁移变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东京都郊区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指出促成“都心回归”的措施。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重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
材料二:如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19﹣20岁 30﹣59岁 60岁及以上
长期占比% 6.9 29.3 48.4 15.4
短期占比% 3.6 31.9 54.2 10.3
材料三:如图表示2018年重庆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读材料一,指出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
(2)据材料三,指出重庆市人口外出主要目的地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大量外来人口对重庆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从图中可看出,京津冀地区2018年与2017年相比农民工减少了约40万,2019年相比2018年农民工净增量约为25万,所以说2019年相比2017年相比减少了15万,数量下降,故C正确。
图中只能体现出农民工的变化量,不能反映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从事的产业活动,且农民工因为自己技术及学历等方面的限制,在城市多从事第二产业,ABD错误。
故选:C。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江浙沪、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大量迁出,主要是因为江浙沪、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面临产业升级需要,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使得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当地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降低而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多从事的是技术含星较低的产业故当地农民工大量迁出,故C正确。
江浙沪、珠三角地区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出了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故AB错误。
经济收入变高,生活成本自然不断提高,因而劳动力迁出与生活成本提高关系不大,故D错误。
故选:C。
3.【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财、物在快速流动,人户分离现象急骤增多。原则地讲,人户分离现象是广义上的“流动人口”。
【解答】解: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高等院校多,吸引大量年轻人、青壮年前去,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学习机会,但是北京由于经济发达,生活成本高,很难拿到当地户籍,很多人都是“北漂”,在北京长住,而无法拿到当地户籍,A正确。
重庆市、河南省、河北省经济发展不如北京,虽然也有很多人前往,但是生活压力小很多,容易拿到当地户籍,BCD错误。
故选:A。
4.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防灾减灾能力提高,自然灾害不是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错误。
读表可知,在2000﹣2010年期间,重庆市人口总量明显减少,而其中主城都市区有所增加,减少的总量中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市群为主,渝东北武陵山区城市群人口也有减少,而且三峡大坝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这期间三峡库区进行了百万大移民,因此重庆市人口在2000﹣2010年期间减少的原因是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属于国家政策,C正确。
环境问题、经济因素不是主要因素,BD错误。
故选:C。
5.【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中的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解答】解:A、该图为2020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没有本市人口数量,所以不能确定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不符合题意。
B、图示该市人口迁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故符合题意。
C、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图示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当前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差异。珠三角地区为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的人口流入,A正确。
交通、气候、文化对人口流入有一定作用,但不是首要影响因素,BCD错误。
故选:A。
7.【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解答】解:黑龙江比海南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因此黑龙江的老人到海南定居的原因主要是气候,B正确。
老年人一般均已退休,不会为获取资源到海南岛定居,A错误。
我国没有老年人人口迁移的政策,C错误。
老年人多数已经退休,婚姻家庭是吸引年轻人迁移的因素,D错误。
故选:B。
8.【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解答】解:目前,我国国内人口主要由农村到城市,由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转为人口迁出地区,B正确。
北美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区,A错误。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转为人口迁入地区,C错误。
非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地区,D错误。
故选:B。
10.【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解答】解: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20°N﹣60°N的中低纬度,距离海岸200千米的沿海地带,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明显趋向平原、沿海,B、C错误。
世界人口的迁移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城市,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发展机会,A错误,D正确。
故选:D。
11.【分析】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有关。
【解答】解:读材料可知,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说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A正确。
材料中只反映了人口流动规模扩大,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上升,并没有体现中西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则不能判断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和增长情况,B、C、D错误。
故选:A。
1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解答】解:北京市经济水平高,工资待遇高,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迁入,A正确。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利于人口迁入,B错误。
由于北京生活成本较高,家庭成员异地居住、迁入区优美的环境难以成为外地人口迁移至北京的主要原因,C、D错误。
故选:A。
13.【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趋向于多样化。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因为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原先的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因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压力减轻,迁出的人口日益减少。这些使得欧洲从原先的人口迁出变成人口迁入地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外来人口的主要迁入国,但人口的来源发生了地区性变化;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
【解答】解:北美的政局较稳定,经济水平高,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都有大量移民迁入的地区是北美,B正确。
欧洲在二战前,为躲避战争迁出人口多,A错误。
拉丁美洲、非洲经济落后,战后是人口迁出地区,非洲战前也是人口迁出区,C、D错误。
故选:B。
14.【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等。
【解答】解:读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入到发达地区。表格中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是主要的迁入国,主要原因是经济较为发达。而印度尼西亚、中国、墨西哥、印度是主要的迁出国,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答】解: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故选:D。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6.【分析】(1)传统马赛人游牧的原因需要结合纬度和气候进行分析。
(2)马赛人适应游牧生活的具体表现需要结合聚落和交通进行分析。
(3)赞同的话可以从旅游景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赞同的话需要从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1)当地是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地处赤道附近,但海拔较高,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干湿两季的农业景观不同,这对于马赛人的迁徙有着影响。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地房子是由泥土和牛粪堆积而成,原因是就地取材,其次这种房子也便于迁徙;马赛人的着装颜色鲜艳,爱用红色,这种鲜艳的颜色可以有效地驱赶野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赛人随身携带一根木棍,用于防身、赶牛;而马赛人的身高很高、弹跳力好、视力好,这些身体条件都是为了他们便于眺望,找寻食物等。
(3)赞同和不赞同都可以,注意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赞成的话,马赛人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其文化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可以用于发展旅游业;而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赞成的话,马赛人坚持的传统生活方式比较落后,不利于现代化发展;发展旅游业可能带来生态破坏,引起文化冲突等。
故答案为:
(1)
(2)房子是由泥土和牛粪堆积而成,便于就地取材,也便于迁徙;着装颜色鲜艳,爱用红色,有效地驱赶野兽;随身携带﹣根木棍,用于防身、赶牛;身高很高、弹跳力好、视力好,便于眺望,找寻食物等。
(3)赞成。马赛人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利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有特色,可以用于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鼓励定居等。不赞成。马赛人坚持的传统生活方式比较落后,不利于现代化发展;发展旅游业可能带来生态破坏,引起文化冲突等。
17. 【分析】(1)结合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净迁入率变化图判断东京都人口迁移变化的特点。
(2)东京都郊区化的原因从城市化水平、土地价格、土地资源等角度进行分析。
(3)促成“都心回归”的措施从基础设施、区域承载力、新兴产业、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1960﹣1965年东京都人口净迁入率为正值,说明人口净迁入,1965﹣1995年东京都人口净迁入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净迁出,1995﹣2015年东京都人口净迁入率为正值,说明人口净迁入。
(2)东京都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东京都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承载空间已趋于饱和,城区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土地利用紧张,土地价格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导致人口向近邻三县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迁移,近邻三县基础设施诼渐完善,环境较为优美,土地充裕,地价较低,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
(3)随着“都心回归”,东京都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由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促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增加,故东京都需要首先整治环境污染,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让从业人员就近居住,缓解长距离通勒问题,进一步提高核心区的环境承载力,还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年轻高素质人才居住。
故答案为:
(1)1960﹣1965年东京都人口净迁入;1965﹣1995年人口净迁出;1995﹣2015年变成人口净迁入。
(2)原因:东京都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承载空间已趋于饱和;土地利用紧张,地价高昂;近邻三县城市化水平较低;土地充裕,地价较低,具备吸纳东京都人口的潜力。
(3)措施:完善东京都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缓解长距离通勤问题,进一步提高核心区承载力;培植新兴产业,吸引年轻高素质人才居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8.【分析】(1)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根据表格二的不同年龄段的比重分析解答。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中的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是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其不利的影响是造成人才外流。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其不利的影响是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解答】解:(1)根据材料二可知,重庆市流入人口以19﹣59岁为主,比重最大,说明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年龄在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小,说明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
(2)根据材料三可知,重庆市人口外出主要目的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广东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作机会多,收入多,生活环境好;二是以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周边省份较多: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周边地区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隔阂少,利于沟通和交流,具有归属感等。
(3)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导致环境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重庆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会增加重庆公共设施的负担,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有可能导致犯罪率上升,增加城市的管理难度,加剧重庆的社会治理难度等。
故答案为:
(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
(2)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作机会多,收入多;周边省份: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隔阂少。
(3)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重庆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加重庆公共设施的负担,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增加城市的管理难度,犯罪率上升,影响重庆的社会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