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乡村生活”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一、“乡村生活”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
乡村生活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心驰神往。本单元选文包括《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阅读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单元教学内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训练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口语交际训练要素是听别人的话能抓住要点,
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
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要坚持结构化思维,避免知识的碎片化。从内容看,本单元课文从“乡村生活”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从表达看,阅读课文时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感情,为习作“如何表达感受”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放手,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以品读、想象画面等方式,完成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从而更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乡村生活”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单元主题 乡村生活 年级 四年级
核心素养 注重积累语言: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领悟语言: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语言实践: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根据对象进行准确转述。
课标要求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材花水》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精选了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的诗词。《乡下人家》摧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这四篇课文编排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彩,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青山处处埋忠骨》选编目的:要求学生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古诗词三首》选编目的:通过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乡下人家》选编目的:借助池泡点明抓结尾处关键句来体会课文情感。《天窗》选编目的:除了用课后练习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铁句,还借助泡泡点明阅读时也需关注并理解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句。《三月桃花水》选编目的: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大概念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验,喜欢阅读大量乡村生活内容的文章,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读促悟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感情。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单元目标 1.认识 2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和”,会写 40 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能积累关于城市和乡村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境任务 在单元主题“最美乡村情”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整个单元的任务情境“快乐乡村行”。单元主题是内在的感情,任务情境是外在的行动,这个行动包括学习行动、学习体会等。整个单元我们设置为三个版块:一是“画说”乡村美景,通过画面来说所以是“画说”;二是“乐享”乡村生活,由乡村美景走向乡村生活,来享受它;三是“畅聊”生活之乐,这个生活不仅仅是乡村生活,开始由乡村生活走出来,走向了包括乡村生活在内的整个人的生活。
课程整合的思路 1.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教学方式,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单元课文实行整体的快速感知(能够是对单元目录的大体把握,也能够是单元课文的初步通读),然后再于具体课文的精读讲解中将单元主题联系和烘托起来,最后在单元结束后再实行一个整体回顾,将前面所学的课文整体串联起来,贯穿单元的教学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2.文本与思维导图整合。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激活回忆,借助填写表格,完善表达逻辑。整个思维集中瞄准可供写作的生活场景,切中对过程的细节回忆,写作的内容经由这样的提示,得以精准确定
课时安排 9课时(2节单元整体感知,3节精读课,2课时习作课,2节梳理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