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学目标1.识记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法家思想的特点
2.了解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3.了解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的概况
4.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
5.探究各国变法的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重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2.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生产力 发展农业方面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
2).兴修水利,农田施肥
3).大力开荒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手工业方面 冶铸 纺织 漆器门类增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方面商业活跃邯郸(河北省邯郸市), 临淄 (今山东省中部),宛(河南省南阳) ,陶2.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生产力
发展私有制确立
阶级分化分化出的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奴隶制生产关系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3.上层建筑的改革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
建立封建专制统治改革的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途 径: 变法4.战争的需要 各国在争霸战争中为避免失败或者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纷纷变法改革,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兵力.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5.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学术上:学在官府学在民间私学风气兴盛
学术派别繁多: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二.风气云涌的改革和变法齐国管仲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变法1)大力发展工商业
2)整顿和发展军备
3)改革赋税制度----该制度的发展:公元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亩收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措施:意义P20初税亩 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初税亩的实行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时间:公元前445年措施:1)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2)推行“平籴法”
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意义:P20战国时期楚国吴起变法措施:1)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
2)强令旧贵族迁居
3)裁减冗员,削低俸禄,节余养兵和奖励军功.
4)要求官员秉公执法意义:P20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秦国的状况/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1)地处西陲(今陕西大部和甘肃省一部)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2)秦穆公称霸西戎,但仍然落后3)秦献公的改革: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制定户籍制度4)有利条件:A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旧贵族势力较弱.B重视法家学说,C民风质朴,尚武风气兴盛(5)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A.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成魏,韩,赵.力量减弱.
B.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为秦招揽人才提供了可能性.
C.秦孝公在诸侯国会盟上受刺激,有图强的决心
D.商鞅的加盟.管仲?(?~前645)?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李悝,周定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战国时魏国(今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关于李悝的名字,许多学者认为史籍中同一时期的李克,就是李悝.也就是说,李悝,又写作李克,或又名李克。
李悝的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使他在历史上留下永久名声的,是他任魏文侯相时在魏国的变法改革。
李悝作为一个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并在魏文侯支持下积极推行 吳起(?~前381年),戰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曾學於曾子。後在魯國為將軍,聞魏文侯賢而去魯至魏, 吳起不僅具有治國的才能,而且長於作戰用兵。《韓非子》說他治軍時能和士卒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故士卒樂為其用。魏惠王時,有人認為魏國士卒能所向無敵,應歸功於吳起的餘教,惠王為此向吳起的後代頒發了賞田。 後來,吳起由於與武侯不和,離魏奔楚。衛國人,公孫氏,名鞅,亦稱衛鞅,後來他到秦國被封於商,號商君,才又稱商鞅。戰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進說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為左庶長,實行變法。隨後,又昇為大良造。至孝公十二年,秦由雍(今陝西鳳翔南)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他進一步變法。公元前340年,因戰功封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十五邑,他前後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秦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漢書·藝文誌》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孫鞅》二十七篇,今佚。遺物有「商鞅方昇」。 本课测评 P211.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各国在争霸战争中,防止失败或者是被兼并,改革变法,以图在战争中取得有利位置2.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变法影响比较大?管仲变法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探究活动1.假如你是当时秦国的国君或者丞相,你如何利用本国的有利条件组织秦国的变法2.假如你是当时弃国的国君你又如何组织变法使得齐国不被秦所灭呢?课件29张PPT。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政治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经济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春秋战国 秦国 商鞅新气象 何处去 受重用,立志变法
变法纷起 变法图强时代的发展把商鞅推上了历史舞台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后因在秦国有功,被封为商君,历史上也称他卫鞅,商鞅,他在少年时代便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崇拜并学习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学说,后来游学他家求取功名,在秦国两次变法,数次率师东伐,收复了大片土地,使秦国一跃成为北方强国,最后因宿敌当政而惨遭杀害,虽然他的政治生涯只有20年,却因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有力的一笔,被后人称为杰出的政治谋略家。 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热衷于法家学说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弃魏从秦秦孝公求贤若渴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
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③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 商 鞅 变 法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1)废除井田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1、经济方面2)奖励耕织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影响最大的措施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
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1)废除井田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1、经济方面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3)统一秦国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利于消除割据势力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1)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兵源得到可靠保证2、军事方面2)废除世卿禄,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3)制定秦律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分封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国君地方县吏县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轻罪重刑,确实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的作用;
但是措施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商鞅执政后,专讲法治而摒弃德治,用严刑酷法推行变法,最终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靠山的商鞅因遭诬陷而被诛灭九族。 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请看书思考:“轻罪重刑”,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张?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D2.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A3.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上述现象说明 (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C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 1)?请你为本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
2)?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
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⒈全面性
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
⒉有效性
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⒊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课件24张PPT。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二.富国强兵的秦国三.商鞅变法的的历史局限一.商鞅之死1.原因:(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2.经过: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失败,抵制变法,唆使太子触犯法律,但商鞅因为不能处罚太子,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
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文王,下令捉拿商鞅,商鞅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阳,车裂示众.3.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虽死,但新法未废,变法二十年,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改革措施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户籍等在秦国确立.-----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讨论……(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1、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1、政治: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1)废井田
开阡陌2、经济方面2)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3 )统一度量衡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3、军事方面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读一读,品一品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国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读一读,品一品 司马迁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
你赞成司马迁的观点吗?司马迁的观点不对.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性天赋,而应当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你觉得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呢?三.商鞅变法的的历史局限(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5)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6)倡导君主独裁:君主专制主义长期盛行,与雅典相反P28学思之窗秦二世灭亡的根子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种下了?你认为呢?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是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秦朝有 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单元小结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化各国的变法旧贵族的抵制商鞅之死商鞅变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秦
国
的
强
大梭伦商鞅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扩大平民政治权利富国强兵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