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09:41:4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简约课堂
导入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板书课题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通过阅读课本和地图、视频等史料,用表格或大括号方式梳理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交往的史实及及唐朝文化对各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和史料,从多方面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原因;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课本学习及史料,能够简单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及贡献,能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留学僧等。
目的: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卷第廿五,推古天皇三十一年秋七月条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贡献: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新知讲解
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此后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根据楷书偏旁创制片假名,僧人空海参照中国草书创立平假名。
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和服实际上源自中国汉唐服饰,后经日本历代修改,逐渐形成日本现代的和服式样,但基本上与汉唐服饰并无太大区别。
阅读材料,日本遣唐使来华有何特点?
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十几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①持续时间长;
②来华次数多;
③使团规模大;
④人员素质高。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中国名晁衡,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朝廷内做官。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后来,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闻被溺死。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鉴真(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塑像
2.鉴真东渡
六次东渡
鉴真和弟子21人从扬州出发,被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第一次唐玄宗时期(742年)
第3次因官府出面阻拦,第四次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第二次(743年)
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五次(748年)
第三、四次
第六次(753年)
754年,终于到达日本。时年66岁。763年,逝世,安葬在唐招提寺。
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船出长江口,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唐大和上东征传》
鉴真6次东渡,前5次没有成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水,嚼米喉干,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
——(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弟子祥彦
险恶的天气
粮食的短缺
做事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鉴真大师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及寺内的鉴真塑像,是日本一级国宝。
鉴真…….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誉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鉴真大师不愧为永远璀璨夺目的明珠。
—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 叶小文《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新罗
崔致远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学习中国文化
目标导学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
* 这些新罗遣唐使向唐朝学习什么呢?
政治 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自己的行政组织。 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內容。
朝鲜乾元重宝,始铸于998年,形制仿唐乾元重宝
韩国首尔景福宫勤政殿
唐朝对新罗的影响
教育科技 设立国学,教授儒家经典。 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术教授学生。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行
1.玄奘(人物简介)
玄奘在那烂陀寺向住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在那烂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出来辩难使其不战而胜,由此名声鹊起、威震天竺,被誉为“大乘天”、“解脱天”。
1)、天竺:
2)、西行的目的:
3)、西行的时间及其 出发地:
4)、西行的结果:
今印度
求取原版佛经
贞观初年 从长安出发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的佛教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玄奘西行的概况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643年,玄奘启程归国,带回657部佛经。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652年,玄奘在长安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即今天的大雁塔,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将约1300卷梵文经论译成汉语。玄奘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玄奘一生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初步建时的大雁塔复原
今日的大雁塔与玄奘像
3.玄奘西行的贡献
由玄奘口述、弟子僧辩机笔撰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尤有甚者,由于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更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古天竺地理历史时不可或缺的文献,而近现代以来,根据该书记载所进行之考古遗迹挖掘,亦证明玄奘当时所述真实可信,允为瑰宝。
观察玄奘西行的地形图,结合文字,玄奘经历了哪些困难?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
玄奘在学习梵文的时候注意到佛教的中文版著作很多地方表述不清,甚至与印度佛教经典文本相矛盾。629年,他决定前往印度,访问佛教圣迹,了解其信仰的最纯正的本源。出发后不久,向导在戈壁沙漠弃他而去,他丢失了水囊,身体因炎热而虚脱。玄奘越过世界上最高的三座山脉,在天山,由于暴晒和饥饿,他的随从死去了三分之一。他穿过数千米深的峡谷,多次遭遇了土匪的攻击。他克服了猛兽、凶禽甚至恶怪的侵扰。——《新全球史》
4.玄奘西行的精神
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
鉴真东渡反映中国人通过向外传播文化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交流。
是唐朝繁荣成熟、自信强大、颇具张力的体现;
玄奘西行则是中国人到外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方式的体现,折射出主动接受、积极向学、好奇进取的心态。
5.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之比较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
唐朝
对外交往活跃
繁荣强盛——吸引
发达交通——条件
开放包容——机会
6.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
唐朝中外
文化交流
日本
新罗:在许多层面相互借鉴
天竺:玄奘西行,吸取外来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双向交流
板书设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堂检测
1.(2022年山东济南)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
A.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2.(2022年湖北襄阳)鉴真东渡,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这说明了鉴真东渡
A.推动了朝鲜民族汉化 B.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C.促进了中华民族交融 D.缓和了中日民族矛盾
B
B
3.(2022年北京)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A
课堂检测
4.(2022年湖北黄冈)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5.(2022年四川达州)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A. 《大唐西域记》 B. 《资治通鉴》 C. 《西游记》 D. 《牡丹亭》
D
A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背记与检测
一、2022版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思维导学:
三、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
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名师点拨】
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外关系;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内民族关系。
2.《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
【历史解释】
1.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表现。
(1)唐朝政府重视对外交往,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与外国使节来往频繁。日本、天竺、大食、新罗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唐朝也派使节回访。
(3)鼓励外国商人、留学生和留学僧来中国,给外国人以平等的待遇。
(4)尊重外国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
2、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
内容 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
文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喜爱唐诗;热衷学习书法。
生活风俗 改进唐朝饮茶方法,形成茶道;重阳节登高等。
【唯物史观】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唐朝前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唐朝交通畅通,四通八达。
【知识延伸】归纳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和个人领导才能;3)统治者戒奢从简、任用贤人和虚心纳谏;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革新;5)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6)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
四、课堂检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2022年北京)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2.(2022年广西百色)“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3.(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A.先进的生产技术 B.繁荣的中外交流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多彩的文学艺术
4.(2022年贵州遵义)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6.(2022年河南)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闻阖(闻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材料题
7.(2022年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人奔波了一生,去过匈奴,去过西域,他没有率领过千军万马,却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东方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及铸铁、凿井技术等西传,西方的良马、玻璃、宝石以及石榴、苜蓿等物品也传入东方;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等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个帝国”的名称,说明“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的含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内向外”方面,列举两件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背记与检测
一、2022版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思维导学:
三、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
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名师点拨】
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外关系;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内民族关系。
2.《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
【历史解释】
1.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表现。
(1)唐朝政府重视对外交往,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与外国使节来往频繁。日本、天竺、大食、新罗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唐朝也派使节回访。
(3)鼓励外国商人、留学生和留学僧来中国,给外国人以平等的待遇。
(4)尊重外国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
2、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
内容 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
文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喜爱唐诗;热衷学习书法。
生活风俗 改进唐朝饮茶方法,形成茶道;重阳节登高等。
【唯物史观】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唐朝前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唐朝交通畅通,四通八达。
【知识延伸】归纳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和个人领导才能;3)统治者戒奢从简、任用贤人和虚心纳谏;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革新;5)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6)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
四、课堂检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2022年北京)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广西百色)“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答案】B
【解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解题思路】根据“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评述的是玄奘西行。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而非天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而非到达天竺。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言国威而不是求取佛法。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A.先进的生产技术 B.繁荣的中外交流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多彩的文学艺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银币”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这反映出当时中外贸易往来繁荣,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唐朝的技术方面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文学艺术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贵州遵义)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鉴真东渡是加强国与咖啡杯的交流。玄奘西行是到达印度,与印度交流,①②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在明朝,马可·波罗来华在元朝,③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5.(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再结合所学鉴真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在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D项正确;张骞是一名郎官,西域是今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不是日本,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年河南)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闻阖(闻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答案】C
【解析】题干“九天闻阖(闻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意思是犹如九重天门似的宫殿大门,迤逦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大唐皇帝,反映唐朝雄风尽显,吸引万国来朝,故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对外关系,C项正确;诗句没有涉及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风气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材料题
7.(2022年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人奔波了一生,去过匈奴,去过西域,他没有率领过千军万马,却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东方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及铸铁、凿井技术等西传,西方的良马、玻璃、宝石以及石榴、苜蓿等物品也传入东方;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等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个帝国”的名称,说明“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的含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内向外”方面,列举两件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答案】(1)名称:汉朝、罗马帝国。含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2)“由内向外”:中国的制度、文化技术等传入日本、新罗等国;日本仿照唐朝制度开展大化改新;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鉴真传播中国文化。(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亦可)
(3)以和平交流为主要方式;双向互动;从经贸交流到文化交流。(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第一问,“两个帝国”的名称分别是:汉朝、罗马帝国。第二问,“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的含义指的是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个人掌握情况,直接概括列举即可两件史实即可:“由内向外”:中国的制度、文化技术等传入日本、新罗等国;日本仿照唐朝制度开展大化改新;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鉴真传播中国文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主要从交流方向、交流方式等角度进行:以和平交流为主要方式;双向互动;从经贸交流到文化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