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可爱的生灵”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一、“可爱的生灵”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
可爱的生灵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文中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好。主题既承载着相应的人文学习目标——从自然生灵身上发现和感受自然生命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又为学科学习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境遇。教材编写这个单元,设定的读写“语文要素”主要有三条,其中阅读训练要素两条,分别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习作训练要素一条:“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
大概念的提炼,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目标,促成对策略和方法的元认知,从而沉淀为可以积极迁移的能力素养。接下来就需要设计能够促成概念性理解的核心任务。这个核心任务能够让学生学会通过语文的方式(图像化策略和多角度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欣赏和表现生灵的可爱,进而达成可以迁移的概念性理解。
“乡村生活”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单元主题 可爱的生灵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注重积累语言: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领悟语言: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语言实践: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课标要求 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文段。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在教学过程及课外学习中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彩的春天。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以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以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三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春天里昆虫界的生动画面。《古诗词三首》选编目的: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让学生感悟作者对万物生灵的喜爱。《燕子》选编目的: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荷花》选编目的: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昆虫备忘录》选编目的:学习作者记录昆虫的方式,培养热爱大自然生灵的感情。
大概念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地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并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识字教学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已学过的知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导语: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领悟自然的魅力。
单元目标 1.会写33个生字,会认16歌生字。正确读写生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方法。流利的背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3.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和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境任务 从教材中的习作指导和要求来看,就是要从不同角度来写,比如样子、颜色、气味等。样子、颜色、气味等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的,语言运用要让读者觉得“写清楚”了,那就要做到能让读者依据具体的语句想象出事物(这里特指“植物”)的样子、颜色,联结经验感受到气味等。这就与两条阅读训练要素建立起了紧密联系,阅读时运用的策略和关注点正是习作表达对应的需要。至此可以确定,这是一个读写结合的单元。读与写如何结合,教材在助学系统——思考题和活动的设计上,体现得很清晰。
课程整合的思路 1.在设问导读环节应精炼问题,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有理解和内化的过程。2、要注意资源拓展。关于春天,有很多美文、美诗、美画、美歌,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拓展.对本单元出现的郑振铎、叶圣陶等文学家老师应该做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3、注重读写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很充分,教学时,要把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迁移综合起来考虑,时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画心中的美景,提倡平时的小练笔,这样划整体为部分、划难为易,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继而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8课时(2节单元整体感知,3节精读课,2课时习作课,1节梳理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