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细胞的分裂
学习目标:
1.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2.制作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认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构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模型。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掌握显微观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预习案】
任务一、无丝分裂
1.特点:没有出现 和 的变化,但有 复制。
2.实例:蛙的 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纺锤丝 染色体 DNA 红细胞
任务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牙尖等 细胞。各个细胞的分裂互不干扰,是 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染色体容易被 (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 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2.装片的制作流程: → → →
【答案】分生区 独立 碱性染料 染色质或染色体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探究案】
探究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思考:①高等植物细胞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哪些?
②动物细胞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哪些?
③低等植物细胞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哪些?
【答案】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细胞质基质 中心粒 细胞板 细胞壁 凹陷 缢裂
思考:①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②中心体、线粒体、核糖体
③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
探究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变化(假设体细胞的染色体总数为2n)(忽略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形态不同,只考虑二者的数量)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分子
染色体形态 丝状 丝状→棒状 棒状(形态最明显) 棒状 棒状→丝状
【例1】在下面空白处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归纳总结:(1)a→b、l→m、p→q的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
(2)图甲中ef段DNA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分裂,DNA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
(3)图乙中染色体数目在h点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在后期一分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在j点下降的原因是染色体由于细胞分裂被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
(4)g→h、n→o、r→s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变式训练1】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①,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对应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C.图①时期核糖体活动旺盛 D.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答案】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2n→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4n→0 0
DNA分子 2n→4n 4n 4n 4n 4n→2n
染色体形态 丝状 丝状→棒状 棒状(形态最明显) 棒状 棒状→丝状
【变式训练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