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5 课《活版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5 课《活版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14:16:2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5 课《活版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毕昇(   )     炀之(   )
字平如砥(   ) 木格贮之(   )
燔土(   ) 用讫(   )
【答案】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出自宋代沈括的《活板》
毕昇(shēng):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木格贮(zhù)之:用木格储存它们。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用讫:用完。讫(qì):终了,完毕。
故答案为: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布衣毕昇
(2)唐人尚未盛为之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5)有奇字素无备者
(6)更互用之
【答案】(1)平民
(2)大规模地
(3)同“以”
(4)混合
(5)生僻字
(6)交替,轮流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有布衣毕昇 :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布衣:平民。
(2)唐人尚未盛为之: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盛:大规模地。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已:同“以”。
(4)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和:混合。
(5)有奇字素无备者: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奇字:生僻字。
(6)更互用之:两块相互交替使用。更互:交替,轮流。
故答案为:(1)平民
(2)大规模地
(3)同“以”
(4)混合
(5)生僻字
(6)交替,轮流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3.文学常识填空。
  《活板》的作者是   ,字   ,    (朝代)科学家、政治家。著有《   》等。
【答案】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活板》的作者是沈括,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
故答案为: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著名作家和相应作品的了解。做本道题需要学生了解作家与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答案】(1)这一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2)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具:准备好。更(gēng)互:交替、轮流。句意为:这一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2)帖:用标签标出。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句意为: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故答案为:(1)这一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2) 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5.《活版》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答案】程序顺序
【知识点】把握说明顺序
【解析】【分析】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写,其中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即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故答案为:程序顺序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或语段的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逻辑关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即可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
(2022七下·南宁期末)阅读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
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6.运用所提示方法,解决文言疑难字词。
7.《活板》选自沈括写的笔记作品《   》 ,文章逐层说明了活字印刷的程序:   、排版、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②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9.结合《活板》内容,说一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10.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总结出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原因。
链接材料一 印刷是复制术。印刷通过印墨将印版上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墨和承印物这些原材料于印刷术是必不可少的。印刷术的承印物主要是织物和纸张。东汉蔡伦对造纸术做重大改良后,才广泛用于书写和印刷,东汉韦诞改良制墨术,为书写、印刷提供了“一点如漆"的理想材料。织物、印墨、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链接材料二 笔的发明和发展,于汉字的演进和规范,功不可没。由于有了挥洒自如的毛笔,中国的文字才得以迅速发展,进而演变成颇具艺术欣赏价值而又便于书写、镌刻和印刷的、规范的汉字了。
链接材料三 就中国传统的印刷术而言,印刷必有印版,而印版是手工雕刻的。可见,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实乃印刷之源。
链接材料四 印刷这种工艺技术,随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需要而萌芽,而发展,而完善。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工雕刻、转印复制、织物印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这些印刷前驱技术不断发展、日趋成熟,直接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
【答案】6.完毕、完结、终了;磨刀石 ;靠近
7.《梦溪笔谈》;制字(刻字、刻字印);印刷
8.①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
②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9.①从“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印“活”;②从“密布字印”, 可以看出排版“活”;③从“一板……一板 ……”“更互用之”, 可以看出印刷“活”;④从“每一字皆有数印”,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活”; ⑤从“木格贮之”, 可以看出选用“活”;⑥从奇字“旋刻之”,可以看出做法“活”;⑦从“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以看出拆版“活”。
10.①织物、印墨和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②笔的发明和发展,以及汉字演进和规范,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③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④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文学常识和内容的掌握。解答时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读文本的阅读理解。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从文本中的语句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信息,并且加以概括。
(5)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第一句句意: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根据“讫”的释义可知,有“终了、完结”的意思,结合句意可知“讫”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完毕”。第二题:“坦荡如砥”的意思是: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的意思是磨刀石,把这个意思迁移到“字平如砥”可知,字平如砥: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第三句:句意是把它靠近火上烘烤。结合字典山疙瘩意思,“就”应为“靠近”的意思。
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活板》是选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这是关于背诵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最早记录,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结合文段二“ 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可知,先制字;结合“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第二步:排版。结合“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第三步:印刷。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①重点词语:如:好像。钱唇:铜钱的边缘。②重点词语:韵:韵部。帖:标签。贮:贮存。
9.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句,筛选并且提取出信息。 ①从“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印“活”;②从“密布字印”, 可以看出排版“活”;③从“一板……一板 ……”“更互用之”, 可以看出印刷“活”;④从“每一字皆有数印”,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活”; ⑤从“木格贮之”, 可以看出选用“活”;⑥从奇字“旋刻之”,可以看出做法“活”;⑦从“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以看出拆版“活”。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从材料一“东汉蔡伦对造纸术做重大改良后,才广泛用于书写和印刷,东汉韦诞改良制墨术,为书写、印刷提供了“一点如漆"的理想材料。织物、印墨、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可知,织物、印墨和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从材料二“笔的发明和发展,于汉字的演进和规范,功不可没。由于有了挥洒自如的毛笔,中国的文字才得以迅速发展,进而演变成颇具艺术欣赏价值而又便于书写、镌刻和印刷的、规范的汉字了”可知,笔的发明和发展,以及汉字演进和规范,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从材料三“就中国传统的印刷术而言,印刷必有印版,而印版是手工雕刻的。可见,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实乃印刷之源”可知, 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从材料四“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工雕刻、转印复制、织物印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这些印刷前驱技术不断发展、日趋成熟,直接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可知,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指南针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②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④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方家:方术家。②指爪:指甲。爪,指甲和趾甲的通称。③纩(kuàng):丝绵。④芥子:芥菜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以钱覆其口
B.不若缕悬为最善 若屈伸呼吸
C.不若缕悬为最善 陈康肃公善射
D.犹柏之指西 记忆犹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②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13.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哪几种使用方法?
14.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
【答案】11.A
12.①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
②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13.水浮法、指爪法、碗口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口、以线悬挂。)
14.①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②磁针有四种使用方法,缕悬法最好;③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虚词的归纳整理。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考查对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读懂原文内容是作答的前提。从原文找关键语句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附参考译文】
方术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可以指向南方,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把带磁的针)放在水上常摇摆不定;(放在)指甲上或碗口上试验也都可以,(而且)转动速度很快,但(这类物品)坚硬光滑,(针)容易坠落;不如用丝线把针吊起来,(这)是最好(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从新缫出的丝绵中,抽出由一只茧拉出的丝,用芥菜籽大小的一点蜡,(把它)粘缀在针腰处(的平衡点上),在无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尖常常指南。其中也有针尖磨过之后指北的,我家里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11.A:方家以(用)磁石磨针锋/以(用)钱覆其口
B:不若(比得上)缕悬为最善/若(如果)屈伸呼吸
C:不若缕悬为最善(好)/陈康肃公善(擅长)射
D:犹(像)柏之指西/记忆犹(还)新
故答案为:A
12.①然:然而。微:略微。全:完全。句意为: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
②犹:犹如。原:推究。理:道理。句意为: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故答案为:①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
②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13.“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讲的是水浮法、指爪法和碗口法;“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讲的是缕悬法。
故答案为:水浮法、指爪法、碗口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口、以线悬挂。)
14.作者的发现可分析“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一句,这里是说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然后分析“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一句,这里是说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再分析“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一句,这里是说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故答案为:①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②磁针有四种使用方法,缕悬法最好;③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三、综合运用
1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
(2)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4)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
(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答案】(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知识点】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钱唇”比喻刻字的硬度。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4、“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5、“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字印树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故答案为:(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点评】本道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16.活字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用课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案】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活版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可分别提取“更互用之”和“每一字皆有数印”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点评】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5 课《活版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毕昇(   )     炀之(   )
字平如砥(   ) 木格贮之(   )
燔土(   ) 用讫(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布衣毕昇
(2)唐人尚未盛为之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5)有奇字素无备者
(6)更互用之
3.文学常识填空。
  《活板》的作者是   ,字   ,    (朝代)科学家、政治家。著有《   》等。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5.《活版》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二、文言文阅读
(2022七下·南宁期末)阅读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
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6.运用所提示方法,解决文言疑难字词。
7.《活板》选自沈括写的笔记作品《   》 ,文章逐层说明了活字印刷的程序:   、排版、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②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9.结合《活板》内容,说一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10.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总结出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原因。
链接材料一 印刷是复制术。印刷通过印墨将印版上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墨和承印物这些原材料于印刷术是必不可少的。印刷术的承印物主要是织物和纸张。东汉蔡伦对造纸术做重大改良后,才广泛用于书写和印刷,东汉韦诞改良制墨术,为书写、印刷提供了“一点如漆"的理想材料。织物、印墨、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链接材料二 笔的发明和发展,于汉字的演进和规范,功不可没。由于有了挥洒自如的毛笔,中国的文字才得以迅速发展,进而演变成颇具艺术欣赏价值而又便于书写、镌刻和印刷的、规范的汉字了。
链接材料三 就中国传统的印刷术而言,印刷必有印版,而印版是手工雕刻的。可见,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实乃印刷之源。
链接材料四 印刷这种工艺技术,随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需要而萌芽,而发展,而完善。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工雕刻、转印复制、织物印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这些印刷前驱技术不断发展、日趋成熟,直接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指南针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②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④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方家:方术家。②指爪:指甲。爪,指甲和趾甲的通称。③纩(kuàng):丝绵。④芥子:芥菜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以钱覆其口
B.不若缕悬为最善 若屈伸呼吸
C.不若缕悬为最善 陈康肃公善射
D.犹柏之指西 记忆犹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②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13.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哪几种使用方法?
14.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
三、综合运用
1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
(2)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4)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
(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16.活字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用课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出自宋代沈括的《活板》
毕昇(shēng):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木格贮(zhù)之:用木格储存它们。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用讫:用完。讫(qì):终了,完毕。
故答案为: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答案】(1)平民
(2)大规模地
(3)同“以”
(4)混合
(5)生僻字
(6)交替,轮流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有布衣毕昇 :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布衣:平民。
(2)唐人尚未盛为之: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盛:大规模地。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已:同“以”。
(4)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和:混合。
(5)有奇字素无备者: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奇字:生僻字。
(6)更互用之:两块相互交替使用。更互:交替,轮流。
故答案为:(1)平民
(2)大规模地
(3)同“以”
(4)混合
(5)生僻字
(6)交替,轮流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3.【答案】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活板》的作者是沈括,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
故答案为: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著名作家和相应作品的了解。做本道题需要学生了解作家与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4.【答案】(1)这一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2)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具:准备好。更(gēng)互:交替、轮流。句意为:这一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2)帖:用标签标出。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句意为: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故答案为:(1)这一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2) 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5.【答案】程序顺序
【知识点】把握说明顺序
【解析】【分析】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写,其中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即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故答案为:程序顺序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或语段的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逻辑关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即可作答。
【答案】6.完毕、完结、终了;磨刀石 ;靠近
7.《梦溪笔谈》;制字(刻字、刻字印);印刷
8.①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
②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9.①从“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印“活”;②从“密布字印”, 可以看出排版“活”;③从“一板……一板 ……”“更互用之”, 可以看出印刷“活”;④从“每一字皆有数印”,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活”; ⑤从“木格贮之”, 可以看出选用“活”;⑥从奇字“旋刻之”,可以看出做法“活”;⑦从“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以看出拆版“活”。
10.①织物、印墨和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②笔的发明和发展,以及汉字演进和规范,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③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④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文学常识和内容的掌握。解答时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读文本的阅读理解。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从文本中的语句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信息,并且加以概括。
(5)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第一句句意: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根据“讫”的释义可知,有“终了、完结”的意思,结合句意可知“讫”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完毕”。第二题:“坦荡如砥”的意思是: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的意思是磨刀石,把这个意思迁移到“字平如砥”可知,字平如砥: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第三句:句意是把它靠近火上烘烤。结合字典山疙瘩意思,“就”应为“靠近”的意思。
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活板》是选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这是关于背诵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最早记录,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结合文段二“ 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可知,先制字;结合“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第二步:排版。结合“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第三步:印刷。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①重点词语:如:好像。钱唇:铜钱的边缘。②重点词语:韵:韵部。帖:标签。贮:贮存。
9.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句,筛选并且提取出信息。 ①从“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印“活”;②从“密布字印”, 可以看出排版“活”;③从“一板……一板 ……”“更互用之”, 可以看出印刷“活”;④从“每一字皆有数印”,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活”; ⑤从“木格贮之”, 可以看出选用“活”;⑥从奇字“旋刻之”,可以看出做法“活”;⑦从“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以看出拆版“活”。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从材料一“东汉蔡伦对造纸术做重大改良后,才广泛用于书写和印刷,东汉韦诞改良制墨术,为书写、印刷提供了“一点如漆"的理想材料。织物、印墨、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可知,织物、印墨和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从材料二“笔的发明和发展,于汉字的演进和规范,功不可没。由于有了挥洒自如的毛笔,中国的文字才得以迅速发展,进而演变成颇具艺术欣赏价值而又便于书写、镌刻和印刷的、规范的汉字了”可知,笔的发明和发展,以及汉字演进和规范,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从材料三“就中国传统的印刷术而言,印刷必有印版,而印版是手工雕刻的。可见,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实乃印刷之源”可知, 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从材料四“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工雕刻、转印复制、织物印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这些印刷前驱技术不断发展、日趋成熟,直接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可知,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印刷术的成熟和完善。
【答案】11.A
12.①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
②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13.水浮法、指爪法、碗口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口、以线悬挂。)
14.①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②磁针有四种使用方法,缕悬法最好;③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虚词的归纳整理。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考查对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读懂原文内容是作答的前提。从原文找关键语句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附参考译文】
方术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可以指向南方,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把带磁的针)放在水上常摇摆不定;(放在)指甲上或碗口上试验也都可以,(而且)转动速度很快,但(这类物品)坚硬光滑,(针)容易坠落;不如用丝线把针吊起来,(这)是最好(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从新缫出的丝绵中,抽出由一只茧拉出的丝,用芥菜籽大小的一点蜡,(把它)粘缀在针腰处(的平衡点上),在无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尖常常指南。其中也有针尖磨过之后指北的,我家里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11.A:方家以(用)磁石磨针锋/以(用)钱覆其口
B:不若(比得上)缕悬为最善/若(如果)屈伸呼吸
C:不若缕悬为最善(好)/陈康肃公善(擅长)射
D:犹(像)柏之指西/记忆犹(还)新
故答案为:A
12.①然:然而。微:略微。全:完全。句意为: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
②犹:犹如。原:推究。理:道理。句意为: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故答案为:①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
②磁石指南的特性,犹如柏树的生长偏向西方,没有谁能推究其道理。
13.“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讲的是水浮法、指爪法和碗口法;“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讲的是缕悬法。
故答案为:水浮法、指爪法、碗口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口、以线悬挂。)
14.作者的发现可分析“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一句,这里是说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然后分析“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一句,这里是说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再分析“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一句,这里是说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故答案为:①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②磁针有四种使用方法,缕悬法最好;③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15.【答案】(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知识点】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钱唇”比喻刻字的硬度。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4、“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5、“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字印树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故答案为:(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点评】本道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16.【答案】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活版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可分别提取“更互用之”和“每一字皆有数印”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点评】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