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4 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悟(wù) 彷徨(pánɡ) 袖手旁观(ɡuān)
B.埋没(mò) 儒家(rǔ) 不知所措(cuò)
C.华裔(yì) 接触(zhù) 一帆风顺(fān)
D.朱熹(xǐ) 探测(cè) 丁肇中(zhào)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A项正确。B项中“儒”应读rú,读二声,不读三声;C项中“触”应读chù,声母是ch,不是zh;D项中“熹”应读xī,读一声,不读三声。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孜孜不倦 唯一办法 模式
B.根深蒂固 格物致知 修身
C.毫无选择 应付一切 毅力
D.不言而谕 实验精神 诚意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D错误,是同音字、形近字弄错,“不言而谕”应为“不言而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正确使用成语,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成语的含包括字面义、整体义、比喻义、褒贬义、特定义。要注意使用范围。明确对象,注意区别。用语得体,敬谦有别。A项“袖手旁观”的意思是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句子意思不符。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辨析,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袖手旁观”应该改为等待观望一类表示态度消极的成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是否善于积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B.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C.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答案】D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成分残缺;不合逻辑;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B项缺少主语,去掉“在……下”或“使”;C项“大概”和“左右”重复。
故答案为:D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提取句子主干或关键词辨析,A、是否——重要途径,不合逻辑。B、在鼓励下——使进步,缺主语。C、大概——左右,重复多余。故答案为D。
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要注意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首先看选项的顺序,应该把有概括顺序的 ①或③放在首位,④ 具体讲的是一种途径。排除C和D。再看A,把③放在最后,没有下文显得非常突兀。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①⑤④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6.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答案】D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
【解析】【分析】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观点。
【点评】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简明地表明态度的完整陈述句来表述。
7.文学常识填空。
(1)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 学奖。
(2)“四书”指的是《 》《中庸》《 》《孟子》,“五经”指的是《 》《 》《 》《 》《 》。
【答案】(1)物理
(2)大学;论语;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作家作品。拓展延伸: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⑵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故答案为:⑴ 物理
⑵大学;论语;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⑵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8.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 的意思。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 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要培养 精神。
【答案】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的文章,也是课内必学课文。应该好好掌握课内基础知识。
故答案为: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点评】学好课文需要下功夫。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复习,都是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对于丁肇中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我们应该深刻领悟和感受名人的成就、精神和风骨,以此作为激励我们进步的动力。
9.请结合课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
【答案】略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抓取关键词“以学习为例”可知必须有与学习相关的具体事例、“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可先转化为标准问题。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因为格物致知的有好处,所以我需要它→格物致知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有这样的精神。
【点评】注意答题思路要清晰,抓取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遇到询问原因理由态度类的问题,可以先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标准问法,在进行解答。
10.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
【答案】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实践出真知。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行。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补充论据
【解析】【分析】首先由题干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抓取关键词“格物致知”。据课本第二段可得格物致知为: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故名言需要满足既能体现探察(可延伸为:实践、亲身去做等)、又要体现得到知识(可延伸为:真理、真知、结论、收获等)
【点评】注意抓取关键词,找到突破口。考生需注意日常名言词语的积累。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文段。回答闯题。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一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3)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5)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有些学生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
【答案】(1)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
(2)作者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
(3)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4)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
(5)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得高分.但开始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须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点】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阅读把握能力。认真阅读,找出关键语句。
(2)本题考查根据论据把握论点的能力。从“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一句可看出本段论据是为了论证上一段的观点。
(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答案由文段第六段第七句话可知。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拓展能力。此题需要全面、深厚的生活储备和知识储备。
(5)本题综合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正确领悟文章的内涵,这是回答好此题的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文章阅读把握能力和拓展运用能力,前者需要认真阅读原文,把握好文章思路,不会太难。后者需要认真领会文章内涵,需要联系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要独特、有新意。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答案】(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2)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3)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4)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
(5)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文章结构方式;反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3段中“爱因斯坦提出的理想实验”来概括,第4段的“进化论与创世说之间的冲突”来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因为第5段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是承上,后一句是启后,所以不能调换。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根据作者的情感态度来理解“科学”一词引号的作用。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先根据画线句子“金不现”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本文的中心论点来分析表达作用即可。【点评】考查题型经常出现,注意总结同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你认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健康心态。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感人,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3)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答案】(1)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①举例论证。举苏轼豁达情怀的例子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②道理论证。借用庄子的话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3)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那么出现在文章中的中心论点一定是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的一个观点。我们在分析把握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可以根据论点的定义,先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然后看一下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一个见解和主张。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①从“苏轼政治失意…”可以看出是以苏轼为例来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②用庄子的话做道理论据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3)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结合本段的论点“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再思考“把自己铸炼成器”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到最后两段很容易看出从四个角度论述。【点评】本篇议论文考查内容较为常见。注意总结积累做题技巧。
三、综合运用
14.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委会决定召开“创新·成才”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励志名言
请你提供两句倡导“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
(2)【活动二】“格物致知”大家讲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串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你有过“格物致知”的经历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3)【活动三】从我做起
请仔细观察王丽同学向大家展示的这幅图,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虽然牺牲了一块表,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
(3)以后,我们应该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帮父母干家务。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不仅仅是了解更多知识,还让我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而不应该是有高分就满足了。希望同学们分数高,能力强。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搜集有关“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的能力。①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②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2)此题考查谈论曾有过的“格物致知”经历的能力。比如: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虽然牺牲了一块表,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3)此题考查漫画释义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点评】(1)此题考查搜集有关“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的能力。(2)此题考查谈论曾有过的“格物致知”经历的能力。(3)此题考查漫画释义的能力。
15.下面文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过去几年,八项规定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个关键词,让党风政风不仅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也以动真碰硬、持之以恒的力度,进一步唤醒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②诚如古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③这正是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原因所在。
有语病的句子是: ,修改意见: 。
【答案】①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到“让”之前。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整个句子要表述的是“八项规定”所起的作用,其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不仅”应放在“让党风政风”的前面。
故答案为:1、①语序不当
2、应将“不仅”放到“让”之前。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4 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悟(wù) 彷徨(pánɡ) 袖手旁观(ɡuān)
B.埋没(mò) 儒家(rǔ) 不知所措(cuò)
C.华裔(yì) 接触(zhù) 一帆风顺(fān)
D.朱熹(xǐ) 探测(cè) 丁肇中(zhà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孜孜不倦 唯一办法 模式
B.根深蒂固 格物致知 修身
C.毫无选择 应付一切 毅力
D.不言而谕 实验精神 诚意
3.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是否善于积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B.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C.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6.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7.文学常识填空。
(1)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 学奖。
(2)“四书”指的是《 》《中庸》《 》《孟子》,“五经”指的是《 》《 》《 》《 》《 》。
8.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 的意思。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 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要培养 精神。
9.请结合课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
10.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文段。回答闯题。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一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3)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5)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有些学生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你认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健康心态。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感人,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3)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三、综合运用
14.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委会决定召开“创新·成才”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励志名言
请你提供两句倡导“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
(2)【活动二】“格物致知”大家讲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串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你有过“格物致知”的经历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3)【活动三】从我做起
请仔细观察王丽同学向大家展示的这幅图,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15.下面文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过去几年,八项规定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个关键词,让党风政风不仅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也以动真碰硬、持之以恒的力度,进一步唤醒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②诚如古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③这正是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原因所在。
有语病的句子是: ,修改意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A项正确。B项中“儒”应读rú,读二声,不读三声;C项中“触”应读chù,声母是ch,不是zh;D项中“熹”应读xī,读一声,不读三声。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D错误,是同音字、形近字弄错,“不言而谕”应为“不言而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正确使用成语,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成语的含包括字面义、整体义、比喻义、褒贬义、特定义。要注意使用范围。明确对象,注意区别。用语得体,敬谦有别。A项“袖手旁观”的意思是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句子意思不符。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辨析,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袖手旁观”应该改为等待观望一类表示态度消极的成语。
4.【答案】D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成分残缺;不合逻辑;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B项缺少主语,去掉“在……下”或“使”;C项“大概”和“左右”重复。
故答案为:D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提取句子主干或关键词辨析,A、是否——重要途径,不合逻辑。B、在鼓励下——使进步,缺主语。C、大概——左右,重复多余。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要注意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首先看选项的顺序,应该把有概括顺序的 ①或③放在首位,④ 具体讲的是一种途径。排除C和D。再看A,把③放在最后,没有下文显得非常突兀。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①⑤④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6.【答案】D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
【解析】【分析】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观点。
【点评】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简明地表明态度的完整陈述句来表述。
7.【答案】(1)物理
(2)大学;论语;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作家作品。拓展延伸: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⑵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故答案为:⑴ 物理
⑵大学;论语;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⑵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8.【答案】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的文章,也是课内必学课文。应该好好掌握课内基础知识。
故答案为: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点评】学好课文需要下功夫。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复习,都是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对于丁肇中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我们应该深刻领悟和感受名人的成就、精神和风骨,以此作为激励我们进步的动力。
9.【答案】略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抓取关键词“以学习为例”可知必须有与学习相关的具体事例、“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可先转化为标准问题。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因为格物致知的有好处,所以我需要它→格物致知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有这样的精神。
【点评】注意答题思路要清晰,抓取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遇到询问原因理由态度类的问题,可以先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标准问法,在进行解答。
10.【答案】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实践出真知。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行。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补充论据
【解析】【分析】首先由题干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抓取关键词“格物致知”。据课本第二段可得格物致知为: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故名言需要满足既能体现探察(可延伸为:实践、亲身去做等)、又要体现得到知识(可延伸为:真理、真知、结论、收获等)
【点评】注意抓取关键词,找到突破口。考生需注意日常名言词语的积累。
11.【答案】(1)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
(2)作者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
(3)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4)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
(5)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得高分.但开始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须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点】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阅读把握能力。认真阅读,找出关键语句。
(2)本题考查根据论据把握论点的能力。从“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一句可看出本段论据是为了论证上一段的观点。
(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答案由文段第六段第七句话可知。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拓展能力。此题需要全面、深厚的生活储备和知识储备。
(5)本题综合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正确领悟文章的内涵,这是回答好此题的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文章阅读把握能力和拓展运用能力,前者需要认真阅读原文,把握好文章思路,不会太难。后者需要认真领会文章内涵,需要联系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要独特、有新意。
12.【答案】(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2)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3)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4)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
(5)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文章结构方式;反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3段中“爱因斯坦提出的理想实验”来概括,第4段的“进化论与创世说之间的冲突”来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因为第5段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是承上,后一句是启后,所以不能调换。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根据作者的情感态度来理解“科学”一词引号的作用。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先根据画线句子“金不现”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本文的中心论点来分析表达作用即可。【点评】考查题型经常出现,注意总结同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13.【答案】(1)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①举例论证。举苏轼豁达情怀的例子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②道理论证。借用庄子的话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3)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那么出现在文章中的中心论点一定是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的一个观点。我们在分析把握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可以根据论点的定义,先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然后看一下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一个见解和主张。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①从“苏轼政治失意…”可以看出是以苏轼为例来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②用庄子的话做道理论据证明“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3)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结合本段的论点“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再思考“把自己铸炼成器”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到最后两段很容易看出从四个角度论述。【点评】本篇议论文考查内容较为常见。注意总结积累做题技巧。
14.【答案】(1)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虽然牺牲了一块表,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
(3)以后,我们应该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帮父母干家务。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不仅仅是了解更多知识,还让我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而不应该是有高分就满足了。希望同学们分数高,能力强。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搜集有关“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的能力。①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②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2)此题考查谈论曾有过的“格物致知”经历的能力。比如: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虽然牺牲了一块表,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3)此题考查漫画释义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点评】(1)此题考查搜集有关“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的能力。(2)此题考查谈论曾有过的“格物致知”经历的能力。(3)此题考查漫画释义的能力。
15.【答案】①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到“让”之前。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整个句子要表述的是“八项规定”所起的作用,其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不仅”应放在“让党风政风”的前面。
故答案为:1、①语序不当
2、应将“不仅”放到“让”之前。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