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8 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晶莹连绵(yíng)
B.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大煞风景(shā)
C.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接踵而至(zhǒng)
D.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喘吁吁(chuǎ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蜷卧:quán wò;B项,腈纶:jīnglún;C项,棱角:léng jiǎo。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衰竭 皱褶 蜿蜒 历历在目
B.墩实 烁烁 懈怠 浩浩苍苍
C.豁然 磅礴 瞭阔 精雕细刻
D.砾石 静穆 挪动 穿流不息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B项,敦实;C项,辽阔;D项,川流不息。A项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愈益深厚,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你看,他又在漫不经心地织着手套。
C.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祖国繁荣富强。
D.奇怪和无法解释的事件接踵而至,不断加剧着恐慌。
【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不正确的。B项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多指负面。与句意不符。
【点评】 解答时应注意,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答案】A
【知识点】顿号;逗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冒号;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B项,“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之间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
C项,“模样”后面的句号应该改为冒号,此处用冒号的作用是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D项,将“流苏”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此处考查顿号和逗号的层级关系,顿号的高一层级应该用逗号。
【点评】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B.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C.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D.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答案】D
【知识点】比喻;比拟
【解析】【分析】A、B、C三项所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拟人”。唯有D项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C.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D.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A.句式杂糅,应该为“原因是装饰家居”和“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
B.成分残缺,应该在“战斗机”后加“能力”;
C.语序不当,应该把“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放到“宣布”后;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连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
⑤③①④ 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②为总结这四句的。故②排在最后。
【点评】根据承前启后来连接句子。注意将分句中出现的相同的词语,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由此可以确定前后顺序。无法确定前后顺序的,一般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8.文学常识填空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 ,作者是 。
【答案】《藏北游历》;马丽华
【知识点】作家作品;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根据积累答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藏北游历》,作者是马丽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此题考查的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出处和作者。
9.在横线处填上与前后句衔接连贯的两句话。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我们奋力攀登人生的巅峰;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告诫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端庄高雅; , 。
【答案】读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知识点】衔接仿写;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在横线处填上与前后句衔接连贯的两句话,其实也就是仿写。首先观察前面的两个例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其特点,然后再进行仿写。例句首先引用某位诗人的某首诗中名句,然后写出对这个名句的感悟,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按照这样的形式来写,内容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读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尽量接近,结构也要一致。
10.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微风,为我送来芬芳;如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方向;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浪,拥抱美好的明天。
【答案】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如夏天里的一阵细雨,为我送来凉爽
【知识点】衔接仿写;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 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首先观察前面的两个例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其特点,然后再进行仿写。例句①把你的祝福比作一缕春风,例句②把你的祝福比作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如夏天里的一阵细;雨,为我送来凉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尽量接近,结构也要一致。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赏析下面的句子。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3)选文最后一句话有何作用?
【答案】(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形态各异、光彩夺目的奇伟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等句子中,“端详”“想象”“半卧”“仔细寻找”等动词,写出了作者的虔诚;“就长眠于此吧”更是写出了作者愿意与此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3)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更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圣感。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写作手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句子中把阳光和风比作刻刀, 并且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这个句子应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意答案应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形态各异、光彩夺目的奇伟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细读选段可得出:“端详”“想象”“半卧”“仔细寻找”等动词,写出了作者的虔诚;“就长眠于此吧”更是写出了作者愿意与此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⑶ 结语作为全篇文章的结束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在结构上结语可以与开头的引言相呼应,主要表达的是有关全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性、概括性话语。一般结尾的作用有: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e69da5e887aa7a6431333366306463
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通过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得出选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更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圣感。
故答案为:⑴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形态各异、光彩夺目的奇伟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⑵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等句子中,“端详”“想象”“半卧”“仔细寻找”等动词,写出了作者的虔诚;“就长眠于此吧”更是写出了作者愿意与此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⑶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更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圣感。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2)①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相近即可)
(3)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坚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4)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然后逐段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文章首段点明对漓江美景的喜爱,然后看到鹦鹉的主人——摇船人,通过摇船人的讲述,了解到摇船人的身世,对他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敬佩,对他收养一条腿的鹦鹉并与鹦鹉相依为命的精神感到钦佩,同时摆船夫妇收养残疾婴儿的行为同样让作者动容。因此,漓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只要按照分值写出四点来即可。
⑵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一般是围绕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刻画,通过这些细节来塑造人物。文中对摇船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了刻画,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坚强。同时,为了塑造人物,作者把摇船人放到美丽的漓江环境中,烘托出摇船人性格阳刚的一面。同时,作者在叙事时处处设置悬念,从鹦鹉的出现到鹦鹉背诵唐诗,再到对鹦鹉主人的猜测,看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对摇船人身世的讲述,这些都在设置悬念。对摇船人的态度开始是失落,最后敬佩、感动,这又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回答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条答出即可。
⑶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摇船人是一个残疾人,他的生活怎样?收入多少?生活幸福吗?这一些问题都涌上来,但是摇船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觉得他已经生活得很充实了,如果谈帮助可能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尊重,所以“我”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回答即可。
⑷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的总结;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文章首段对漓江的环境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漓江的喜爱之情;结尾除了对风景的喜爱,更有对阳刚的摇船人的敬佩之情,因此结尾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⑴ 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⑵ ①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相近即可) ⑶ 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坚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⑷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常见的文章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衬托、对比、讽刺和欲扬先抑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和理由。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洒“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 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 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中第①段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
(4)文中第②段划线的“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
(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答案】(1)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
(2)①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②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③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在拉格朗日点(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相互抵消处),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没被采用。因为无人支付巨额费用;同时,滤光镜会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的通过。
(4)不能去掉。因为划线短语表明了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5)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给机动车辆安装吸收尾气设备,减少热量的排放;④按国家提倡的度数使用空调,减少热量排放,节约能源;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举例子;列数字;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精读第一段可知,在列数字、举例子之后,文章指出“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由此可知,是为了说明全球变暖的危害和为地球降温的急迫性。
⑵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审题后通读全文,确定答案范围是第二段,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把信息提取出来即可。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⑶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审题后不难找到答题的范围,即第三段,“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是设想,没有实现的原因后半部分有介绍,即“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根据这些语句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们把“按照他的计算”去掉与原句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按照他的计算”表明“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这一信息的来源,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的态度。去掉后就无法说明来源了。
⑸本题考查生活积累和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知道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可以给地球降温。
【点评】⑴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⑵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⑶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⑷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⑸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本原理,设计合理即可。
三、综合运用
14.为加强同学们对游记作品的关注与了解,语文老师组织了“走进美文,遍游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语文科代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棵灿烂的明珠。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而且,也体味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广阔情怀。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开场白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③开场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修改为:
【答案】(1)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2)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如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①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注意平时对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的积累和识记。 棵 ——颗; ② 考查对病句的修改。滥用“通过,使”使句子成分残缺,删掉其中一个。 ③ 考查的是语言得体。“蓬荜生辉”一般用贵宾或贵客的光临,此处用在同学的身上不恰当。应该改为“绽放光彩”
故答案为:⑴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对仗。
⑵本题考查了错别字的辨析、病句的秀和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作答。
15.暑假临近,越来越多的同学和他们的家庭打算选择出游的方式度假。为此,某班级举办了题为“文明旅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
(1)某班级拟定于2018年8月6日外出旅游,先在学校集合,再乘车前往机场。而刘强同学出游前却摔伤了右脚,医生说他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请你帮刘强写一张请假条向班主任王老师请假。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向旅客朋友们介绍我们安庆天柱山海拔1488.4米的天柱峰,请结合下图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语句通顺,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0字左右)
(3)假如你的好朋友小明要在旅游景点刻下“到此一游”几个字,你打算怎么劝说他停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答案】(1)请假条
王老师:
您好!因我的右脚受伤,医生说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特此向您请假不外出旅游,请您批准!
刘强
2018年8月3日
(2)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如柱,如锥,如剑,又如生花妙笔。石下怪松丛立,或直如旗杆,或曲如苍龙,或枝如铁骨,或冠如华盖。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小明,旅游景点是公共场所,在旅游景点随意涂写和刻字是不文明行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爱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知识点】见解表述;应用文;语言得体;地理;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⑴请假条是请求准假不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活动的文书。格式内容:标题、称渭、请假原因、请假起止时间、祝颂语、请假人签名、请假时间。写清楚原因和请求:“右脚受伤,医生说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请假不外出旅游”。
⑵安徽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⑶劝说别人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要点: 在旅游景点随意涂写和刻字是不文明行为。
故答案为:⑴ 请假条
王老师:
您好!因我的右脚受伤,医生说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特此向您请假不外出旅游,请您批准!
刘强
2018年8月3日
⑵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如柱,如锥,如剑,又如生花妙笔。石下怪松丛立,或直如旗杆,或曲如苍龙,或枝如铁骨,或冠如华盖。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⑶小明,旅游景点是公共场所,在旅游景点随意涂写和刻字是不文明行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爱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的理解与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写请假条时,第一行居中写“请假条”三字。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完成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然后右对齐写姓名与日期。在正文部分要注意写清请假的原因和时间。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应注意,图形图画题目,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
⑶本题考查委婉劝说。答题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要给出理由,语气委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8 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晶莹连绵(yíng)
B.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大煞风景(shā)
C.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接踵而至(zhǒng)
D.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喘吁吁(chuǎn)
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衰竭 皱褶 蜿蜒 历历在目
B.墩实 烁烁 懈怠 浩浩苍苍
C.豁然 磅礴 瞭阔 精雕细刻
D.砾石 静穆 挪动 穿流不息
3.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愈益深厚,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你看,他又在漫不经心地织着手套。
C.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祖国繁荣富强。
D.奇怪和无法解释的事件接踵而至,不断加剧着恐慌。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B.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C.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D.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C.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D.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8.文学常识填空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 ,作者是 。
9.在横线处填上与前后句衔接连贯的两句话。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我们奋力攀登人生的巅峰;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告诫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端庄高雅; , 。
10.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微风,为我送来芬芳;如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方向;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浪,拥抱美好的明天。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赏析下面的句子。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3)选文最后一句话有何作用?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洒“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 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 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中第①段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
(4)文中第②段划线的“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
(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三、综合运用
14.为加强同学们对游记作品的关注与了解,语文老师组织了“走进美文,遍游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语文科代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棵灿烂的明珠。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而且,也体味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广阔情怀。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开场白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③开场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修改为:
15.暑假临近,越来越多的同学和他们的家庭打算选择出游的方式度假。为此,某班级举办了题为“文明旅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
(1)某班级拟定于2018年8月6日外出旅游,先在学校集合,再乘车前往机场。而刘强同学出游前却摔伤了右脚,医生说他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请你帮刘强写一张请假条向班主任王老师请假。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向旅客朋友们介绍我们安庆天柱山海拔1488.4米的天柱峰,请结合下图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语句通顺,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0字左右)
(3)假如你的好朋友小明要在旅游景点刻下“到此一游”几个字,你打算怎么劝说他停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蜷卧:quán wò;B项,腈纶:jīnglún;C项,棱角:léng jiǎo。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B项,敦实;C项,辽阔;D项,川流不息。A项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不正确的。B项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多指负面。与句意不符。
【点评】 解答时应注意,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4.【答案】A
【知识点】顿号;逗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冒号;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B项,“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之间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
C项,“模样”后面的句号应该改为冒号,此处用冒号的作用是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D项,将“流苏”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此处考查顿号和逗号的层级关系,顿号的高一层级应该用逗号。
【点评】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5.【答案】D
【知识点】比喻;比拟
【解析】【分析】A、B、C三项所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拟人”。唯有D项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A.句式杂糅,应该为“原因是装饰家居”和“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
B.成分残缺,应该在“战斗机”后加“能力”;
C.语序不当,应该把“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放到“宣布”后;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7.【答案】B
【知识点】语言连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
⑤③①④ 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②为总结这四句的。故②排在最后。
【点评】根据承前启后来连接句子。注意将分句中出现的相同的词语,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由此可以确定前后顺序。无法确定前后顺序的,一般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8.【答案】《藏北游历》;马丽华
【知识点】作家作品;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根据积累答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藏北游历》,作者是马丽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此题考查的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出处和作者。
9.【答案】读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知识点】衔接仿写;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在横线处填上与前后句衔接连贯的两句话,其实也就是仿写。首先观察前面的两个例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其特点,然后再进行仿写。例句首先引用某位诗人的某首诗中名句,然后写出对这个名句的感悟,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按照这样的形式来写,内容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读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尽量接近,结构也要一致。
10.【答案】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如夏天里的一阵细雨,为我送来凉爽
【知识点】衔接仿写;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 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首先观察前面的两个例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其特点,然后再进行仿写。例句①把你的祝福比作一缕春风,例句②把你的祝福比作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如夏天里的一阵细;雨,为我送来凉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尽量接近,结构也要一致。
11.【答案】(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形态各异、光彩夺目的奇伟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等句子中,“端详”“想象”“半卧”“仔细寻找”等动词,写出了作者的虔诚;“就长眠于此吧”更是写出了作者愿意与此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3)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更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圣感。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写作手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句子中把阳光和风比作刻刀, 并且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这个句子应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意答案应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形态各异、光彩夺目的奇伟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细读选段可得出:“端详”“想象”“半卧”“仔细寻找”等动词,写出了作者的虔诚;“就长眠于此吧”更是写出了作者愿意与此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⑶ 结语作为全篇文章的结束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在结构上结语可以与开头的引言相呼应,主要表达的是有关全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性、概括性话语。一般结尾的作用有: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e69da5e887aa7a6431333366306463
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通过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得出选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更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圣感。
故答案为:⑴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形态各异、光彩夺目的奇伟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⑵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等句子中,“端详”“想象”“半卧”“仔细寻找”等动词,写出了作者的虔诚;“就长眠于此吧”更是写出了作者愿意与此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⑶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更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圣感。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
12.【答案】(1)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2)①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相近即可)
(3)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坚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4)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然后逐段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文章首段点明对漓江美景的喜爱,然后看到鹦鹉的主人——摇船人,通过摇船人的讲述,了解到摇船人的身世,对他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敬佩,对他收养一条腿的鹦鹉并与鹦鹉相依为命的精神感到钦佩,同时摆船夫妇收养残疾婴儿的行为同样让作者动容。因此,漓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只要按照分值写出四点来即可。
⑵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一般是围绕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刻画,通过这些细节来塑造人物。文中对摇船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了刻画,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坚强。同时,为了塑造人物,作者把摇船人放到美丽的漓江环境中,烘托出摇船人性格阳刚的一面。同时,作者在叙事时处处设置悬念,从鹦鹉的出现到鹦鹉背诵唐诗,再到对鹦鹉主人的猜测,看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对摇船人身世的讲述,这些都在设置悬念。对摇船人的态度开始是失落,最后敬佩、感动,这又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回答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条答出即可。
⑶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摇船人是一个残疾人,他的生活怎样?收入多少?生活幸福吗?这一些问题都涌上来,但是摇船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觉得他已经生活得很充实了,如果谈帮助可能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尊重,所以“我”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回答即可。
⑷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的总结;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文章首段对漓江的环境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漓江的喜爱之情;结尾除了对风景的喜爱,更有对阳刚的摇船人的敬佩之情,因此结尾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⑴ 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⑵ ①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相近即可) ⑶ 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坚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⑷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常见的文章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衬托、对比、讽刺和欲扬先抑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和理由。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
13.【答案】(1)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
(2)①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②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③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在拉格朗日点(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相互抵消处),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没被采用。因为无人支付巨额费用;同时,滤光镜会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的通过。
(4)不能去掉。因为划线短语表明了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5)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给机动车辆安装吸收尾气设备,减少热量的排放;④按国家提倡的度数使用空调,减少热量排放,节约能源;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举例子;列数字;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精读第一段可知,在列数字、举例子之后,文章指出“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由此可知,是为了说明全球变暖的危害和为地球降温的急迫性。
⑵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审题后通读全文,确定答案范围是第二段,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把信息提取出来即可。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⑶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审题后不难找到答题的范围,即第三段,“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是设想,没有实现的原因后半部分有介绍,即“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根据这些语句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们把“按照他的计算”去掉与原句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按照他的计算”表明“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这一信息的来源,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的态度。去掉后就无法说明来源了。
⑸本题考查生活积累和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知道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可以给地球降温。
【点评】⑴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⑵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⑶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⑷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⑸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本原理,设计合理即可。
14.【答案】(1)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2)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如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①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注意平时对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的积累和识记。 棵 ——颗; ② 考查对病句的修改。滥用“通过,使”使句子成分残缺,删掉其中一个。 ③ 考查的是语言得体。“蓬荜生辉”一般用贵宾或贵客的光临,此处用在同学的身上不恰当。应该改为“绽放光彩”
故答案为:⑴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对仗。
⑵本题考查了错别字的辨析、病句的秀和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作答。
15.【答案】(1)请假条
王老师:
您好!因我的右脚受伤,医生说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特此向您请假不外出旅游,请您批准!
刘强
2018年8月3日
(2)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如柱,如锥,如剑,又如生花妙笔。石下怪松丛立,或直如旗杆,或曲如苍龙,或枝如铁骨,或冠如华盖。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小明,旅游景点是公共场所,在旅游景点随意涂写和刻字是不文明行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爱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知识点】见解表述;应用文;语言得体;地理;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⑴请假条是请求准假不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活动的文书。格式内容:标题、称渭、请假原因、请假起止时间、祝颂语、请假人签名、请假时间。写清楚原因和请求:“右脚受伤,医生说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请假不外出旅游”。
⑵安徽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⑶劝说别人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要点: 在旅游景点随意涂写和刻字是不文明行为。
故答案为:⑴ 请假条
王老师:
您好!因我的右脚受伤,医生说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特此向您请假不外出旅游,请您批准!
刘强
2018年8月3日
⑵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如柱,如锥,如剑,又如生花妙笔。石下怪松丛立,或直如旗杆,或曲如苍龙,或枝如铁骨,或冠如华盖。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⑶小明,旅游景点是公共场所,在旅游景点随意涂写和刻字是不文明行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爱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的理解与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写请假条时,第一行居中写“请假条”三字。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完成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然后右对齐写姓名与日期。在正文部分要注意写清请假的原因和时间。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应注意,图形图画题目,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
⑶本题考查委婉劝说。答题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要给出理由,语气委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