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20:15: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抟扶摇而上(zhuān) 尘埃(āi)
B.北冥(míng) 游于濠梁(háo) 汝安知鱼乐(rú)
C.鲦鱼(tiáo) 徙于南冥(xī) 请循其本(xún)
D.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 逍遥游(xiāo)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生的马)
D.是鱼之乐也(这)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5.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6.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7.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8.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怒而飞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9.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0.古文背诵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北冥有鱼》)
(2)水击三千里,   。(庄子《北冥有鱼》)
(3)庄子曰:“子非我,   ?”(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鲦鱼出游从容   
②固不知子矣    
③请循其本   
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下面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是鱼之乐也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其翼若垂天之云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庄子坚持“出游从容”的鲦鱼也很快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惠子相梁(做宰相)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
D.请循其本(本心)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鹓刍鸟 其如土石何
B.夫鹓刍鸟发于南海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拔山倒树而来
D.我知之濠上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借鹓刍鸟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鹓刍鸟的故事中,庄子用“鹓刍鸟”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乙】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释】①履:踩。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③砉:huā 象声词。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⑤中:zhòng合乎。⑥会:音节,节奏。⑦进:超过。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划线词。
①倚:   ②道:   ③间:   ④游: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   。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   。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
三、综合运用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 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19名外国朋友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
15.庄子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请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故事内容及寓意。
庖丁解牛 邯郸学步 庄周梦蝶 望洋兴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A项“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B项“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C项“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点评】此题考查字音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注意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形近字的识别,还有鼻音边音的误读,方言的误读,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误读。
2.【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是/鱼之乐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划分句读。做这类题,要注意划分节奏的方法: 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先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从语法等方面去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C.“野马”应译为“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等,还要注意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本题古今异义:“是”是这的意思,“志”是记载的意思,“安”是怎么,难道的意思,词类活用:“志”是记载的意思;“野马”是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4.【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作“本字”。本题A项,“冥”同“溟”,指海。
故答案为:A
【点评】通假字,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共存的关系,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冥”同“溟”,指海。
5.【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倒装句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本题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有⑴用“者……也”表判断;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⑶用“者”表判断;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北方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息:休息,停歇)下来."或者是"凭借着六月的气息离开北方."正确顺序是:以六月息这去也,是倒装句。
6.【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7.【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C.①②句中的“名”分别译为“名字”“命名”,③④句中的“翼”分别译为“翅膀”“像翅膀一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一词多义。做这类题,要注意先分析整句的意思,再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8.【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潭西南而望”中的“而”表示修饰连词,可以不翻译,“西南”作“望”的状语。A、“而”字表示顺接连词;B、“而”是承接连词,表示将其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隐含"又、再、更……“的意思。字C、“而”字表示修饰连词;D、“而”是转折连词,可是,却的意思。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选择。
9.【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C项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注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
10.【答案】(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古文一般型默写。需注意重点字的字形,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抟”。
【点评】做此类题,会背会默写时关键,其次还要对重点字词,易错字词强化训练。
11.【答案】(1)悠闲自得;固然;根本,这里指最初的话题;完全,肯定(是这样)
(2)C
(3)①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②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理解掌握。需要学生结合注释认真把握。如“全”字的文中含义就发生不了变化,需要考生强化记忆理解。
(2)“之”字用法的考查。A项、B项、和D项都是助词,相当于“的”。只有C项的“之”无意义。故答案为C
(3)翻译句子时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如“安”字的含义已经和今天发生了变化。
(4)对文章主题的考查,需要认真把握和体会庄子的思想感情。
【点评】对于文言文阅读,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注释,一字一句认真体会。同时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认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2.【答案】(1)D
(2)B
(3)C
(4)①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②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D.“本”在这里应译为“本原”。
(2)B项中两个“于”均译为“从”。A项它,它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C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它,指这件事/动词,去、到。
(3)C.错在“惠子与庄子……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一句关键词:或:有人;子:你。第二句关键词:是:这。
故答案为:(1)D
(2)B
(3)C
(4)①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②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1)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等,还要注意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本题词类活用词“相”,古今异义词“本”。
(2)此题考查虚词的一词多义。做此类题,要先分析句子的意思你,再来分析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积累常见虚词“之”,“而”等词的用法。
(3)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准确理解两则短文的意思,根据选项逐个进行分析,本题主要围绕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意图进行分析。
(4)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通常采用“留‘’,删,补,换,调等方法,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还可以根据关键词语分析整句的意思。本题要注意关键词的理解,或:有人;子:你;是:这。
【附参考译文】
甲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乙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从从容容,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13.【答案】(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依:动词,靠;道:名词,道理,事物的规律;间:名词,缝隙;游:动词,运转。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翻译首先确定得分点,采分点一般为实词、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注意“臣”、“发于硎”的解释。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这一句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游刃有余,来自于《庄子·养生主》记载,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游:移动。有余:有余地。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本文 的制止是: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王充的《订鬼》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鬼神都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就是说,鬼神观念完全是人在畏惧状态下主观想像的产物,而且这种情况以在病中最突出。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坚定志向,坚忍不拔表述。
故答案为:(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避免以今释古。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强调关注语境,两个“之”和“而”“硎”是难点。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的名家名篇,根据“游刃必有余地”容易写出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本文的主旨,回忆并选准学过的课文,两文的相似之处都强调找准事物规律的重要性。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独特感受,围绕“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说出自己的感悟。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14.【答案】(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2)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知识点】表述题;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采访用语,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本题要采访的对象是“南苏丹的彼得 库阿奇”,设计的问题可围绕着国外学员对端午节的感受展开。如: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等。
(2)本题考查学生的劝说能力。首先要了解劝说的缘由: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结合妈妈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劝说;劝说内容拟写时要注意有适当的称呼,并注意语句的委婉,并有理有据,易于对方的接受,并有利于家人的和谐。
故答案为:(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3)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点评】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1)此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做此类题,要注意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较强的目的性。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条理清晰。本题还要考虑采访人的年龄身份,设计的问题尽量不要太难。
(2)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做此类劝说类题目,要注意先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否定了别人的认识,再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语气委婉,态度诚恳,利于他人接受。
15.【答案】庖丁解牛——有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自如。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熟悉的故事,叙写故事内容,并分析其寓意作答即可。邯郸学步——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望洋兴叹: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故事内容概括叙述即可。这个成语故事: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答案为:庖丁解牛——有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自如。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培养积累的习惯,还要识记作者作品,篇名,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写作背景和意图然后选择的一个自己熟悉的,注意表述清晰,语意连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抟扶摇而上(zhuān) 尘埃(āi)
B.北冥(míng) 游于濠梁(háo) 汝安知鱼乐(rú)
C.鲦鱼(tiáo) 徙于南冥(xī) 请循其本(xún)
D.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 逍遥游(xiāo)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A项“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B项“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C项“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点评】此题考查字音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注意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形近字的识别,还有鼻音边音的误读,方言的误读,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误读。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是/鱼之乐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划分句读。做这类题,要注意划分节奏的方法: 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先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从语法等方面去分析。
3.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生的马)
D.是鱼之乐也(这)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C.“野马”应译为“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等,还要注意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本题古今异义:“是”是这的意思,“志”是记载的意思,“安”是怎么,难道的意思,词类活用:“志”是记载的意思;“野马”是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作“本字”。本题A项,“冥”同“溟”,指海。
故答案为:A
【点评】通假字,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共存的关系,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冥”同“溟”,指海。
5.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倒装句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本题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有⑴用“者……也”表判断;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⑶用“者”表判断;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北方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息:休息,停歇)下来."或者是"凭借着六月的气息离开北方."正确顺序是:以六月息这去也,是倒装句。
6.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7.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C.①②句中的“名”分别译为“名字”“命名”,③④句中的“翼”分别译为“翅膀”“像翅膀一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一词多义。做这类题,要注意先分析整句的意思,再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8.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怒而飞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潭西南而望”中的“而”表示修饰连词,可以不翻译,“西南”作“望”的状语。A、“而”字表示顺接连词;B、“而”是承接连词,表示将其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隐含"又、再、更……“的意思。字C、“而”字表示修饰连词;D、“而”是转折连词,可是,却的意思。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选择。
9.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C项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注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
10.古文背诵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北冥有鱼》)
(2)水击三千里,   。(庄子《北冥有鱼》)
(3)庄子曰:“子非我,   ?”(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答案】(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古文一般型默写。需注意重点字的字形,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抟”。
【点评】做此类题,会背会默写时关键,其次还要对重点字词,易错字词强化训练。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鲦鱼出游从容   
②固不知子矣    
③请循其本   
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下面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是鱼之乐也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其翼若垂天之云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庄子坚持“出游从容”的鲦鱼也很快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1)悠闲自得;固然;根本,这里指最初的话题;完全,肯定(是这样)
(2)C
(3)①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②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理解掌握。需要学生结合注释认真把握。如“全”字的文中含义就发生不了变化,需要考生强化记忆理解。
(2)“之”字用法的考查。A项、B项、和D项都是助词,相当于“的”。只有C项的“之”无意义。故答案为C
(3)翻译句子时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如“安”字的含义已经和今天发生了变化。
(4)对文章主题的考查,需要认真把握和体会庄子的思想感情。
【点评】对于文言文阅读,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注释,一字一句认真体会。同时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认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惠子相梁(做宰相)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
D.请循其本(本心)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鹓刍鸟 其如土石何
B.夫鹓刍鸟发于南海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拔山倒树而来
D.我知之濠上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借鹓刍鸟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鹓刍鸟的故事中,庄子用“鹓刍鸟”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乙】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答案】(1)D
(2)B
(3)C
(4)①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②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D.“本”在这里应译为“本原”。
(2)B项中两个“于”均译为“从”。A项它,它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C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它,指这件事/动词,去、到。
(3)C.错在“惠子与庄子……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一句关键词:或:有人;子:你。第二句关键词:是:这。
故答案为:(1)D
(2)B
(3)C
(4)①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②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1)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等,还要注意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本题词类活用词“相”,古今异义词“本”。
(2)此题考查虚词的一词多义。做此类题,要先分析句子的意思你,再来分析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积累常见虚词“之”,“而”等词的用法。
(3)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准确理解两则短文的意思,根据选项逐个进行分析,本题主要围绕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意图进行分析。
(4)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通常采用“留‘’,删,补,换,调等方法,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还可以根据关键词语分析整句的意思。本题要注意关键词的理解,或:有人;子:你;是:这。
【附参考译文】
甲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乙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从从容容,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释】①履:踩。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③砉:huā 象声词。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⑤中:zhòng合乎。⑥会:音节,节奏。⑦进:超过。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划线词。
①倚:   ②道:   ③间:   ④游: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   。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   。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
【答案】(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依:动词,靠;道:名词,道理,事物的规律;间:名词,缝隙;游:动词,运转。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翻译首先确定得分点,采分点一般为实词、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注意“臣”、“发于硎”的解释。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这一句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游刃有余,来自于《庄子·养生主》记载,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游:移动。有余:有余地。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本文 的制止是: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王充的《订鬼》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鬼神都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就是说,鬼神观念完全是人在畏惧状态下主观想像的产物,而且这种情况以在病中最突出。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坚定志向,坚忍不拔表述。
故答案为:(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避免以今释古。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强调关注语境,两个“之”和“而”“硎”是难点。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的名家名篇,根据“游刃必有余地”容易写出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本文的主旨,回忆并选准学过的课文,两文的相似之处都强调找准事物规律的重要性。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独特感受,围绕“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说出自己的感悟。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三、综合运用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 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19名外国朋友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
【答案】(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2)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知识点】表述题;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采访用语,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本题要采访的对象是“南苏丹的彼得 库阿奇”,设计的问题可围绕着国外学员对端午节的感受展开。如: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等。
(2)本题考查学生的劝说能力。首先要了解劝说的缘由: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结合妈妈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劝说;劝说内容拟写时要注意有适当的称呼,并注意语句的委婉,并有理有据,易于对方的接受,并有利于家人的和谐。
故答案为:(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3)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点评】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1)此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做此类题,要注意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较强的目的性。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条理清晰。本题还要考虑采访人的年龄身份,设计的问题尽量不要太难。
(2)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做此类劝说类题目,要注意先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否定了别人的认识,再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语气委婉,态度诚恳,利于他人接受。
15.庄子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请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故事内容及寓意。
庖丁解牛 邯郸学步 庄周梦蝶 望洋兴叹
【答案】庖丁解牛——有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自如。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熟悉的故事,叙写故事内容,并分析其寓意作答即可。邯郸学步——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望洋兴叹: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故事内容概括叙述即可。这个成语故事: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答案为:庖丁解牛——有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自如。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培养积累的习惯,还要识记作者作品,篇名,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写作背景和意图然后选择的一个自己熟悉的,注意表述清晰,语意连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