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4课《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jǐ)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á)
C.即更刮目相待(gēng) D.肃遂拜蒙母(suì)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往事耳 见贤思齐焉
B.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者才略
D.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为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者才略。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7.下面的句子有几种译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C.吕蒙推辞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任务多。
(2)孰若孤?( )
A.谁说你孤单? B.谁说你像我?
C.谁像我(事务多)? D.谁说你像我这样忙?
8.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是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9.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是 (朝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 ,是一部 通史。
1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2.找出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1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4.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主公,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孤多吗?孤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 (设计人物语言)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然今遣汝者
④力改故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三、综合运用
16.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17.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
(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卿qīng。B项,邪yé。C项,更gèng。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两个“今”都是现在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B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A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答案】B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通假字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5.【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动词,掌管/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知晓。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6.【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古今异义词是古汉语中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C博士:今义:学位名称。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A、B、D不是古今异义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含义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7.【答案】(1)B
(2)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训练对重要文言虚词的理解。(1)以,介词,“用”的意思;(2)若,在这里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省略句,应该注意补足成分。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8.【答案】(1)《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战国;五代
(2)北宋;政治;史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⑴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⑵ 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9.【答案】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知识点】词义理解;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积累。
【答案】10.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
11.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12.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13.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这类题主要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非常必要记住关键性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朝代,出处,及相关知识。
故答案为:
1、司马光
2、北宋
3、《资治通鉴》
4、编年体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① 。①重点词有:涉猎:粗略地阅读 ②重点词有:非复:不再是 。
故答案为: 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古今异义。 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故答案为:1、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2、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
故答案为: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4.【答案】微皱眉头;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点儿书;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知识点】补全原文;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结合《孙权劝学》的内容分析。注意第一空是描写孙权的神态;第二空要从“孙权希望吕蒙读书”的角度分析;第三空结合“不住地点头”可知吕蒙赞同孙权的说法,从“接受劝学”的建议分析。
故答案为:示例:①微皱眉头 ②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点儿书。③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5.【答案】(1)用,拿;经过;派;旧的,原来的
(2)①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②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4)【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以”是介词,意思是“用、拿”。
(2)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更:重新。
(3)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对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的分析可知,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由“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可以分析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4)【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附【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16.【答案】(1)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和仿写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需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句式整齐,富有号召力。“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写读书的意义,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例子要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读书使人丰富睿智,眼界开阔。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终成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毛泽东主席可谓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成为博览群书的一代伟人。
(3)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以简明的语言表述劝说理由,同时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妈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17.【答案】(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 开卷有益 十年寒窗 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知识点】文化特色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故答案为:(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开卷有益;十年寒窗;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4课《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jǐ)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á)
C.即更刮目相待(gēng) D.肃遂拜蒙母(suì)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卿qīng。B项,邪yé。C项,更gèng。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往事耳 见贤思齐焉
B.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者才略
D.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两个“今”都是现在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B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A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B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通假字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动词,掌管/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知晓。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6.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为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者才略。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古今异义词是古汉语中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C博士:今义:学位名称。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A、B、D不是古今异义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含义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7.下面的句子有几种译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C.吕蒙推辞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任务多。
(2)孰若孤?( )
A.谁说你孤单? B.谁说你像我?
C.谁像我(事务多)? D.谁说你像我这样忙?
【答案】(1)B
(2)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训练对重要文言虚词的理解。(1)以,介词,“用”的意思;(2)若,在这里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省略句,应该注意补足成分。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8.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是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答案】(1)《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战国;五代
(2)北宋;政治;史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⑴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⑵ 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9.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答案】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知识点】词义理解;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积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是 (朝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 ,是一部 通史。
1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2.找出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1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案】10.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
11.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12.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13.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这类题主要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非常必要记住关键性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朝代,出处,及相关知识。
故答案为:
1、司马光
2、北宋
3、《资治通鉴》
4、编年体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① 。①重点词有:涉猎:粗略地阅读 ②重点词有:非复:不再是 。
故答案为: 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古今异义。 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故答案为:1、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2、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
故答案为: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4.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主公,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孤多吗?孤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 (设计人物语言)
【答案】微皱眉头;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点儿书;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知识点】补全原文;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结合《孙权劝学》的内容分析。注意第一空是描写孙权的神态;第二空要从“孙权希望吕蒙读书”的角度分析;第三空结合“不住地点头”可知吕蒙赞同孙权的说法,从“接受劝学”的建议分析。
故答案为:示例:①微皱眉头 ②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点儿书。③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然今遣汝者
④力改故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答案】(1)用,拿;经过;派;旧的,原来的
(2)①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②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4)【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以”是介词,意思是“用、拿”。
(2)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更:重新。
(3)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对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的分析可知,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由“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可以分析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4)【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附【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三、综合运用
16.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答案】(1)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和仿写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需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句式整齐,富有号召力。“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写读书的意义,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例子要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读书使人丰富睿智,眼界开阔。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终成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毛泽东主席可谓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成为博览群书的一代伟人。
(3)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以简明的语言表述劝说理由,同时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妈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17.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
(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
【答案】(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 开卷有益 十年寒窗 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知识点】文化特色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故答案为:(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开卷有益;十年寒窗;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