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这一事件发生在
A.17世纪前期 B.17世纪后期 C.18世纪前期 D.18世纪后期
3.(2022·山东·统考一模)当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一个政治新时代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改变欧洲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另一场革命”是( )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2022·山东济宁·统考模拟预测)下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西、葡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
B.第②段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
C.第③段英国通过战争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D.第④段第二次科技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5.(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历史学家高度评价这项发明:“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完成该发明的是( )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斯蒂芬森 D.瓦特
6.(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明确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材料中的“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的主要表现是( )
A.瓦特改进蒸汽机 B.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C.电力成为新能源 D.电子计算机的推广
7.(2022·山东济宁·统考模拟预测)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 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它"是指
A.改良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珍妮机
8.(2022·山东菏泽·统考三模)“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一观点评论的是蒸汽机
A.出现的原因 B.改进的过程
C.使用的范围 D.产生的影响
9.(2022·山东东营·统考二模)如下图为英国1771-1812年英国原棉需求量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 )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蒸汽机的应用
C.内燃机的推广 D.电动机的普及
10.(2022·山东菏泽·统考二模)下侧是英国的一幅漫画。画中头戴礼帽的人指着远处的蒸汽火车,面带嘲弄的问另两个人:那个吐白烟的机器靠什么行走 两个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车头里也许藏着一匹马。这幅漫画表现的场景应在
A.15世纪晚期 B.17世纪40年代
C.19世纪初期 D.20世纪70年代
11.(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英国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材料中的“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D.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12.(2022秋·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对①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B.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D.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13.(2022·山东泰安·统考模拟预测)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B.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 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14.(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小丽同学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 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 资料三:爱迪生的生平介绍
A.思想解放 B.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15.(2022·山东泰安·统考三模)科技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电灯
16.(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西方学者1998年对世界人均GDP历史的评估,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A.西方国家的崛起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国际贸易的发展 D.世界联系的加强
17.(2022·山东济宁·统考模拟预测)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在校生比1870年增加了五倍: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数量分别降至424%和6.3%,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人口快速增长 C.工业化的推动 D.人口素质提高
18.(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的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把墨汁当红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下列选项与著作中“真理味道”无关的是( )
A.“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B.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
C.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D.号召工人阶级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19.(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来源于( )
A.革命实践 B.经典著作 C.经验积累 D.科技创新
20.(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社会主义发展史,从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起,至今有500多年。据此判断,下面时空坐标的①对应的是(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1.(2022秋·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中)19世纪中期,对工人阶级的问题做出以下回答的是
工人阶级的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A.《独立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22.(2022春·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1848年,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欧洲出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声音”来自于(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23.(2022秋·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中)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国际歌》的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4.(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图中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建立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胜利
二、综合题
25.(2022·山东聊城·统考二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年以前约30年间,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与法国有关,主要是政治性的,涉及……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革命”则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新技术的进展、资本的形成、以及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等。后者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于英国社会具有某些政治特点,由于英国依赖早期商业和航海上的成就,也由于英国式生活鼓励个人冒险和革新精神。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这两场革命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却都产生了巨大的扩散效应。其一…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它塑造了一种崇尚效率与数量的文化;其二就是……所塑造出的现代民主制。前者在资本主义不断追求经济成长与全球扩张的带动下,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后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经济性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两场革命产生巨大扩散效应”的含义。综上所述,谈谈你能汲取到的历史智慧。
26.(2022·山东东营·统考模拟预测)技术创新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统治者重视文化和教育,积极推行科举,倡导佛教,并注重收藏和整理图书,因此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学术思想空前活跃,从而促进了印刷的发展和兴盛。
——曲德森《中国印刷发展史图鉴》
材料二 在世界工业的发展历程,纺织业的发展引起对动力的需求,蒸汽机应运而生,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实行机械化生产的纺织业,它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冶金、机械、化工、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刘森、杨壁玲《纺织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得益于什么政策?在印刷技术发展过程中,谁做的贡献最大?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名称。并分析该国最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27.(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过分。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也由此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
材料二 1830年,乔治·史蒂芬孙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驶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就因为它能够以比公路或运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而支配了长途运输。
——材料一、二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农业人口 84% 46% 30%
城市人口 16% 54% 70%
——根据《世界历史》编制材料四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英]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对19世纪中期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述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2)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28.(2022·山东聊城·统考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这是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标志: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博览会的会场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号称“水晶宫”。水晶宫内陈列着约14000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约占一半。英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工业品,而外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1944年在诺曼底的登陆,其主力是美国而不是英国。战争虽然使英国获得了战胜国的社冠,但其实力地位却大大降低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阅读材料一,概述“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简述变化的原因。
(3)谈谈你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29.(2022·山东潍坊·统考二模)在近代社会,工人阶级伴随着工业文明而诞生,又以自己独特的力量推动了工业社会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年左右,英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制度,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工人,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落后的手工工场最终被新兴的工业工厂所取代,这些人沦为工业化时代的首批工人;而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场主为了谋生,只能沦为一般的工人。19世纪初,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往城市和工业区转移。
——摘编自《简明英国教育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工人阶级在幼年时期,通过一些慈善学校、主日学校等学习基本的读写算,同时此类学校还注重培养勤劳虔诚的习惯.1811年托马斯,查尔斯设立了成人学校,随后读书会、图书馆、阅览室等相继建立。19世纪初兴起了技工讲习所运动,成为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源泉。在工厂制下,为了提高效率,工厂主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1846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
——摘编自《简明英国教育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教育的特点。
材料三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中等阶级的多数获得了选举权,工人阶级被排斥在改革成果之外,这使工人对改革十分不满。.这场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0年,数次向议会递交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几百万工人先后在请愿书上签名,工人阶级展现力量的同时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英国工人阶级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30.(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道路选择影响深远,要保证国家兴旺发达,创新至关重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不断地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列颠的创新】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强国之路》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该政治体制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 图片机器的改进者是谁
【法兰西的创新】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德国状况》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公社战士英勇就义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恩格斯主要是从哪一角度肯定拿破仑的 请用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这一论断。
(3)写出图片中的“公社”的名称及其性质。
【俄罗斯的创新】
材料三
彼得一世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彼得一世》 攻占冬宫 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4)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及影响。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列宁所说的“利用资本主义”是指什么政策
【美利坚的创新】
材料四
(5)据材料四左图说说美国1787年宪法的设计原则及历史地位。导致上图中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美国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创新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1851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使英国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这样说是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实力强大,D项正确;首先兴起文艺复兴的是意大利,排除A项;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B项;英国1688年,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年代世纪转换:世纪,就是百位上的数(或百千位上的数)的加一,1765年,就是18世纪;世纪前期:一般指一个世纪的前三十年左右。世纪中期:一般指一个世纪的中间四十年。世纪后期:一般指一个世纪的后三十年左右。因此,1765年就是18世纪后期。D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对,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当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一个政治新时代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改变欧洲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可知,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与此同时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开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15——17世纪)使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个整体,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第②时间段是“1600年到1700年”结合所学知识,这段时间英法还未开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时间不符,故第②段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的说法不正确,B符合题意;第①段时间是1600年之前,这一时间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业是殖民扩张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故第③段英国通过战争成为最大殖民帝国说法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第④段第二次科技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的说法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详解】根据题干“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蒸汽机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故完成该发明的是瓦特,D正确;凯伊发明的是飞梭,排除A;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是珍妮机,排除B;斯蒂芬森发明的是蒸汽机车,排除C。故选D。
6.A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惊人进展的主要表现是瓦特改进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项正确;内燃机的发明应用是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电力成为新能源是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电子计算机的推广是20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 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结合所学知识,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大量使用,解决了工业革命中的动力问题,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A正确;内燃机、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出现在“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 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之后,排除BC;"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珍妮机依靠的是人力,排除D。故选A。
8.D
【详解】根据“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可知,材料观点反映的是蒸汽机推动了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评论的是蒸汽机产生的影响,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蒸汽机出现的原因、改进的过程以及使用的范围,排除ABC。
9.B
【详解】据图片看出,自1771年到1812年英国输入原棉量迅速增长,这说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蒸汽机的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化的深入开展,导致英国棉织业迅速发展,因此作为原料的原棉的需求量也显著增长,B项正确;蒸汽机车的发明也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得到推广,电动机得到普及,与题干所述时间“1771-1812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中“蒸汽火车”结合所学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同时从漫画中路人的谈话中可知,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不理解,说明火车发明时间不久,根据所学可知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故此漫画应在19世纪初期,故选C;AB还没开始工业革命,排除;D火车已经开始普及出现,排除。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为了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因此“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人类进入“铁路时代”,C符合①时段的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AB属于②时段的描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广泛应用,D属于③时段的描述。综上故选C。
13.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电灯是1879年,爱迪生发明的,斯蒂芬森不可能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所以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说法是错误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说法都与史实相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据材料“珍妮机的故事、蒸汽机的图片、爱迪生的生平介绍”并结合所学可知,前两个资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资料三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三者均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内容,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介绍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人和事,未涉及思想流域,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而材料的内容是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外扩张,而是介绍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和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火车又叫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项正确;BC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
16.B
【详解】据材料“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是经济领域的变化;而西方国家崛起在15---17世纪,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而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世界联系的加强不是导致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在校生比1870年增加了五倍: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数量分别降至424%和6.3%”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代表的是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运动指明了方向。“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反映的是,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和束缚,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中世纪有人认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A项正确;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排除B项;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排除C项;号召工人阶级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9.A
【详解】根据“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知,马克思指出,革命理论的来源是革命实践,A项正确;根据“阶级斗争”等信息可知来源是革命实践,而非经典著作、经验积累和科技创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A项正确;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这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排除B项;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任务从此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依据题干“19世纪中期,对工人阶级的问题做出以下回答”和所学知识,1848年或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正确;《独立宣言》发表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1776年,属于18世纪后期,标志美国的诞生,是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文献,A排除;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此时是20世纪中期,C排除;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约组织,这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此时是20世纪中期,D排除。故选B。
22.C
【详解】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C符合题意;《独立宣言》是在1776年颁布,A排除;《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属于资产阶级文件,B排除;《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通过,D排除。故选择C。
23.A
【详解】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故选A;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歌诞生》,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出现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24.C
【详解】考查点:巴黎公社。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十九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程,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在十九世纪七十年迎来发展新高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1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A错误;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B错误;十月革命胜利在1917年11月,D错误。综上故选C。
25.(1)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力、工场手工业准备了技术基础、广大市场的形成。
(2)在政治、经济上深刻影响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工业化时代开始了。创新驱动发展。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一次与法国有关,主要是政治性的,涉及……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革命”则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新技术的进展、资本的形成、以及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等”可知,这就是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资本的原始积累准备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力,工场手工业准备了技术基础,广大市场的形成。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其一…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它塑造了一种崇尚效率与数量的文化;其二就是……所塑造出的现代民主制”可知,在政治、经济上深刻影响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工业化时代开始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驱动发展。
26.(1)重文轻武的政策;毕昇。
(2)英国;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3)科学技术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
【解析】(1)
由材料“ 宋朝统治者重视文化和教育,积极推行科举,倡导佛教,并注重收藏和整理图书”可知宋朝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得益于重文轻武政策。在宋朝印刷技术发展过程中,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2)
结合所学,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因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制度形成。
(3)
纵观古今,科技革命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封建时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流行,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作战方式变化和社会转型,指南针则推动了地理大发现。近代欧洲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
27.(1)变化: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近代铁路时代到来;社会流动性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道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也由此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可归纳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根据材料二“短短数年内,铁路就因为它能够以比公路或运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而支配了长途运输”可归纳出近代铁路时代到来;社会流动性增强;根据材料三“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数据可归纳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根据材料四“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可归纳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28.(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展工业革命
(2)变化:从霸主地位到逐渐衰落;原因:思想保守,不思进取,造成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两次世界大战的削弱;殖民地的逐渐丧失。
(3)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健全制度建设和坚持制度创新;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可归纳出工业革命的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变化:根据材料“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可归纳出变化是从霸主地位到逐渐衰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机会、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殖民地的逐渐丧失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健全制度建设和坚持制度创新;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
29.(1)主要来源:原手工工场工人;部分手工工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
(2)特点: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覆盖面广;教育遵循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法律保障。
(3)主要问题:工人阶级没有普选权;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应对措施:向议会递交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详解】(1)主要来源:根据“英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制度,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工人……这些人沦为工业化时代的首批工人”得出原手工工场工人;根据“而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场主为了谋生,只能沦为一般的工人”得出部分手工工场主;根据“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往城市和工业区转移”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
(2)特点:根据“工人阶级在幼年时期,通过一些慈善学校、主日学校等学习基本的读写算,同时此类学校还注重培养勤劳虔诚的习惯”得出教育内容丰富;根据“19世纪初兴起了技工讲习所运动,成为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源泉”得出教育覆盖面广;根据“在工厂制下,为了提高效率,工厂主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得出教育遵循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根据“1846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得出有法律保障。
(3)主要问题:根据“中等阶级的多数获得了选举权,工人阶级被排斥在改革成果之外,这使工人对改革十分不满”得出工人阶级没有普选权;根据“阶级展现力量的同时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得出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应对措施:根据“数次向议会递交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得出向议会递交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30.(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瓦特。
(2)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颁布《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富国强兵;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新经济政策。
(5)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
(6)创新促进国家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1)
本题考查英国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后,次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使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蒸汽机,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进蒸汽机,促使了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2)
依据材料信息“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从拿破仑推翻封建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肯定;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该法典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为巴黎公社,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
依据材料信息“开启了俄国……大门”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通过一系列改革,使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攻占冬宫,取得起义的胜利,这场起义被称为“十月革命”。依据所学可知,由于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当时苏俄社会的发展,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5)
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设计原则三权分立。依据图示可知A段时间范围是1929-1933年,这一时期主要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缓解危机。
(6)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创新促进国家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