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0 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0 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19:48:33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0 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擦拭(shì) 流淌(tǎng) 徘徊(pái huí)
B.眺望(tiào) 砚池(xiàn) 草甸(diàn) 驿道(yì)
C.轻盈(yíng) 翡翠(fěi) 堤坝(tí) 蜿蜒(wān yán)
D.喧哗(xuān) 硕大(shuò) 斑斓(lán) 目眩(x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晚饭后,在湘鄂路上散步的人俯拾皆是。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思想真是顽固不化。
C.我们家由于姊妹多,加之我身体很差,所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TIA,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就立得起来。
D.据王璨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5.下列句子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教院附中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使我掌握的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7.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
大激店村位于古城保定偏西南二十五千米处, 。沿途三里一墩五里一铺,又是当时通讯要镇、保定府西第一驿站。 ,在靠河湾北岸,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自然村庄。 。 。后人因妲己二字不吉利(败坏朝纲),而改名大激店。烽火台、狐狸窝、瓦渣地等旧遗址,也早都不存在了。
①相传商纣王选妃,选中蓟州侯苏护之女妲己
②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③在护送妲己去朝歌途中曾在此地驿宿一夜,故而得名妲己店
④古有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8.填空。
阿来,   族人,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   奖得主。代表作有《   》《空山》《   》等。
9.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将历经所有的磨难,经过丽江。
①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
②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漂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棚子。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怎么会痴得那么厉害?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凯凯。”
“嗯?”
“你在干什么?”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画面。
(2)请为第②段中划线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4)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15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17段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瓢城古韵
张晓惠
①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分别岔进,有数条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有一些颓破的围墙上,摇曳着几株城市里罕见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扣得紧紧地,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小巷不语,春风不语,只有紧闭着的院门后传出一阵嬉笑声,一树粉白粉白的繁花从围墙内茂盛出一派明媚,是桃?是李?真想去叩一下那历经百年黑亮亮的木门,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
③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这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风还是明朝的雨?
④踩着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走着思着,一抬头,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号射陵)先生的故居。进得门来,宋曹先生手执书卷,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先生当年读书谈艺的“蔬枰草堂”还在,先生挥毫舞墨的“流觞池”还在,会秋堂、桐引楼还在。小小的庭院雕梁画栋,抱水拥竹,奇石嶙峋,曲折有致。说是宋曹先生多次拒绝了做官,是在哪间屋檐下先生一次又一次冷落着朝廷的征召?自号“耕海潜夫”的射陵先生不语,只用深邃的眼神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们。
⑤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故居了。陆公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日寇的炮火,“文革”的动乱,小城人一直全心全意护佑着民族英雄的故居。仰止堂、浩然堂,简朴大气,空灵风雅。忠烈公陆秀夫的塑像屹立浩然堂间,七百多年前负幼帝(幼帝指南宋皇帝赵器)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之举早已幻化成故乡人民心中永远的彩虹。祠内团团的绿树如烟弥漫,坪间的小花黄的、蓝的、白的素素地绽放。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⑥小城的四周都是水,串场、蟒蛇、小牙河。俯瞰去,小城恰似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瓢,因而小城又有瓢城之称。有了水,也就有了死心塌地的守护者——桥。北有北闸东有建军,南有南门桥西有登瀛。站在登瀛桥上,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汽笛声声拉起,就在这千年古城泛起遍地新绿,小城更加波光潋滟,风雅灵动起来。
(1)作者为什么说“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本文作者巧用问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分析。
(3)揣摩并理解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
②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5)结合全文,就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并阐明理由。
三、综合运用
13.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   
③   
(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   
②医学专家:   
14.学校开展了以“亲近黄山,览胜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游览黄山,看到奇美的云海后,张华同学从网上摘抄了一篇赞美黄山云海的文章,但因为他一时粗心大意,将其中部分内容抄错了,请你按提示帮忙修改。
黄山的云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A]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晃动;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是一张大幕把大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留下无尽的美感。[B]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词语使用不当的问题,应将“   ”一词改为“   ”。
②[B]处画线句中有标点使用不正确的问题,应    。
(2)[旅游文明看黄山]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要文明;游遍天下山川,只留脚印一串;多看美景,不刻美名。在黄山景区,一位中学生模样的游客准备将喝完的饮料瓶随手扔到山下,作为文明督导员的你准备如何劝说?(8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徘徊pái huái ; B项,砚池 yàn;C项,堤坝dī bà。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B项“应照”应为“映照”。
C项“跳望”应为“眺望”。
D项“明扬世界”应为“名扬实际”。
【点评】注意将词意和偏旁部首结合记忆。
3.【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选D,A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用在这里形容人多不合适。B 顽固不化:是一个成语,表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形容人十分固执。C 寄人篱下:是指寄居在别人屋下,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依附别人生活,不能自立。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4.【答案】D
【知识点】引号;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判断。D项这里属于间接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故答案为D
【点评】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关键是要知道每个标点的作用。平时在阅读时要多注意、多留心、多积累、
5.【答案】D
【知识点】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句式杂糅“原因是……”和“是……的结果”杂糅。去掉“的原因”。B语序不当,把“许多”放在“新版本”前面。C成分残缺,“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句子缺少主语,去掉任何一个。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读句子理解语意,凭借语感体会表达是否通顺。还有了解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6.【答案】B
【知识点】比喻;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A、C、D都是“一滴水”模仿人的语气,属于拟人修辞。B运用比喻,把“心”比喻成“一滴水”。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7.【答案】B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④句紧承上文,讲的是大激店村的地理位置;由“在靠河湾北岸”中的“河湾”的提示可知,②句应在此句的前边;①句介绍姐己,③句讲的是“妲已店”的得名,前后衔接自然。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解答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8.【答案】藏;茅盾文学;尘埃落定;格萨尔王
【知识点】作家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故答案为:①藏;②茅盾文学;③尘埃落定;④格萨尔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9.【答案】我将驱散所有的阴霾,迎接阳光;我将滋润所有的土地,憧憬未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仿写句子,关键是句式要整齐,语言要优美。如“如果我是清风,我将驱散所有的阴霾,迎接阳光”;“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所有的土地,憧憬未来“。
【点评】仿写句子一是要句式仿写,一字一词都要仿写整齐,包括标点符号;其次语言要优美,和原句达到一种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10.【答案】(1)山间绿意盎然的春景图;凯凯在溪水中拨弄花瓣的画面。
(2)“清瘦”,瘦的婉辞,谓消瘦。这里用来形容山容,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反衬了春天来到后,满山的春意盎然之景。“退潮”一词运用比喻修辞,“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 “退潮”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凋谢,表明了暮春时节的特点。
(3)指应该到大自然当中去,去感受美丽的山山水水,感受春天的美好风景。
(4)因为眼前的小女孩,徜徉于美好春景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前的自己,是这美好的春天,才拥有这般神奇的魔力。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画面。首先得知道画面描述的时间、地点、画面里都有什么,然后思考这些景物呈现出来的意境,最后再把这些要素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第①自然段告诉我们时间是春季,地点是山间,第②自然段描写相思树、荷叶桐、新生的竹子、刚冒尖的小草等各种各样或深或浅的绿色,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因此这幅画面可以概括为:山间绿意盎然的春景图。第 段和第 描写一个叫凯凯的小女孩把手探入溪水里拨弄花瓣的画面,因此这幅画可以概括为:凯凯在溪水中拨弄花瓣的画面。
(2)本题要求为第②段中划线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赏析的角度很多,如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语言特点、内容、感情、写法等。本题可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首先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等。根据上述方法赏析这句话, “清瘦”,瘦的婉辞,谓消瘦。这里用来形容山容,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反衬了春天来到后,满山的春意盎然之景。“退潮”一词运用比喻修辞,“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退潮”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凋谢,表明了暮春时节的特点。
(3)答题时要先理解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其深层含意,另一所学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到那所学校去,把这两个问题弄清了,答案也出来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另一所学校指的是大自然,到大自然里我们可以去感受美丽的山山水水,感受春天的美好风景。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理解题目“魔季”,意思就是春天具有神奇的力量,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让人能从视觉和听觉给人以极美的享受,而凯凯就像一个小天使,她在溪水中拨弄花瓣的画面是这视觉盛宴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也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前的自己,自己当时不也是春天里的小天使吗,如今却隐藏到了什么地方,再找不到了,又让人迷惘。因此本题答案可以概括为:因为眼前的小女孩,徜徉于美好春景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前的自己,是这美好的春天,才拥有这般神奇的魔力。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材料表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11.【答案】(1)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色的单调,既为下文停车吃瓜做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
(2)女老板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的微笑。
(3)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
(4)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像文中戈壁滩上卖瓜母女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首段的作用。分成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⑵分析作者情感的原因。“事”“情”结合分析。答题模式一般是:xxx事情(场景)使作者产生了xxx的情感。
⑶赏析句子。指出修辞手法、修辞是如何体现的、修辞的作用(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作用)
⑷理解重要句子。答题时要注意:中心思想+具体情节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点评】⑴考察段落的作用,为阅读常考题型。内容方面注意结合文本详细谈,结构方面需要归纳总结并记忆。段首的结构作用,通常有:①照应标题(即点题);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与文章结尾照应;④设置悬念(或引用)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⑵分析情感原因时,不能仅看情感体现为什么,还要看产生此情感之前,人物有何经历、行为、内心活动。这些发生在“要分析的感情”之前,都能帮助得到产生该情感的原因。
⑶赏析题注意要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作答。
⑷谈理解。围绕内容答就可以了。
12.【答案】(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体会作者情感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理解句子含义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因为小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一切建筑和物件都经历了历史的熏陶,留下岁月的痕迹,来到这里“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采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彩强烈的句子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叙写在小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厚重历史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典型问句在第2段“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是桃?是李?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抒发了对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理解词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①“振聋发聩”原意是 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这里写出了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意思就是连续不断,常用以形容接连出现的细长的东西。这里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思路:①首先看是不是环境描写,如果是就按环境描写的作用答;②看是否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按修辞的作用答(用典、引用这两类修辞不要忘记);③看是否有人物的细节描写,答人物的细节描写的作用。还有从练字的角度回答词的表达效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回答,从抒发情感的方式回答。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回答,找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的句子,结合前后文赏析表达效果。
(5)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作者徜徉流连于古城古韵之中,“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等句子,表明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保留古城的宁静和韵致。
故答案为:(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答题时应注意,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具体做法有: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突破关键词语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带有感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时应注意,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本题考查探究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13.【答案】(1)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歌咏自然诗会;欣赏自然风光
(3)我是雨的精魂,是天使的羽毛,是孩子们的欢乐。
(4)请问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问酸雨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创新题型;主题活动;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写主题活动词时,要有导入性,开场白一样的作用、要围绕感悟自然而写、语言要优美有气势。故首选排比格式。
⑵设计主题围绕“自然”即可,歌曲类活动排除。
⑶注意仿写要求,满足相同的字数、句式、意境、情感。
⑷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点评】⑴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有要求有一定的文采。
⑵设计活动合理且避免和题干重复即可,属于开放性试题。
⑶仿写时,将例句先解剖出一个模板备用,然后对应例句中的词语,根据情况替换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⑷设计采访问题时,注意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去设置问题。
14.【答案】(1)晃动;飘动(或流动);将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2)示例:这位同学,你好!黄山是天下奇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今天能够观赏到这壮美的景观也得益于游客的文明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辛劳。你的随手一扔,既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又有损你的形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你说对吗?
【知识点】引号;语言得体;语言简明;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A】晃动: 摇晃;摆动 。 飘动:(随着风等)摆动;飘:白云在天空中~。流动: 是指经常变动;不固定。这里形容黄山的云,应该把“晃动”改为“飘动”或“流动”。
【B】引用的这句话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应将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2) 本题要求劝说游客不要把喝完的垃圾瓶扔到山下,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不要把喝完的垃圾瓶扔到山下的原因及把喝完的垃圾瓶扔到山下的后果,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这位同学,你好!黄山是天下奇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今天能够观赏到这壮美的景观也得益于游客的文明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辛劳。你的随手一扔,既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又有损你的形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你说对吗?
故答案为:(1)晃动
飘动(或流动)
将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2) 示例:这位同学,你好!黄山是天下奇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今天能够观赏到这壮美的景观也得益于游客的文明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辛劳。你的随手一扔,既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又有损你的形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你说对吗?
【点评】(1)①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②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当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当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2)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0 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擦拭(shì) 流淌(tǎng) 徘徊(pái huí)
B.眺望(tiào) 砚池(xiàn) 草甸(diàn) 驿道(yì)
C.轻盈(yíng) 翡翠(fěi) 堤坝(tí) 蜿蜒(wān yán)
D.喧哗(xuān) 硕大(shuò) 斑斓(lán) 目眩(xuà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徘徊pái huái ; B项,砚池 yàn;C项,堤坝dī bà。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B项“应照”应为“映照”。
C项“跳望”应为“眺望”。
D项“明扬世界”应为“名扬实际”。
【点评】注意将词意和偏旁部首结合记忆。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晚饭后,在湘鄂路上散步的人俯拾皆是。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思想真是顽固不化。
C.我们家由于姊妹多,加之我身体很差,所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选D,A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用在这里形容人多不合适。B 顽固不化:是一个成语,表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形容人十分固执。C 寄人篱下:是指寄居在别人屋下,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依附别人生活,不能自立。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TIA,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就立得起来。
D.据王璨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答案】D
【知识点】引号;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判断。D项这里属于间接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故答案为D
【点评】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关键是要知道每个标点的作用。平时在阅读时要多注意、多留心、多积累、
5.下列句子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教院附中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使我掌握的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D
【知识点】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句式杂糅“原因是……”和“是……的结果”杂糅。去掉“的原因”。B语序不当,把“许多”放在“新版本”前面。C成分残缺,“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句子缺少主语,去掉任何一个。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读句子理解语意,凭借语感体会表达是否通顺。还有了解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答案】B
【知识点】比喻;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A、C、D都是“一滴水”模仿人的语气,属于拟人修辞。B运用比喻,把“心”比喻成“一滴水”。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7.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
大激店村位于古城保定偏西南二十五千米处, 。沿途三里一墩五里一铺,又是当时通讯要镇、保定府西第一驿站。 ,在靠河湾北岸,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自然村庄。 。 。后人因妲己二字不吉利(败坏朝纲),而改名大激店。烽火台、狐狸窝、瓦渣地等旧遗址,也早都不存在了。
①相传商纣王选妃,选中蓟州侯苏护之女妲己
②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③在护送妲己去朝歌途中曾在此地驿宿一夜,故而得名妲己店
④古有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④句紧承上文,讲的是大激店村的地理位置;由“在靠河湾北岸”中的“河湾”的提示可知,②句应在此句的前边;①句介绍姐己,③句讲的是“妲已店”的得名,前后衔接自然。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解答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8.填空。
阿来,   族人,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   奖得主。代表作有《   》《空山》《   》等。
【答案】藏;茅盾文学;尘埃落定;格萨尔王
【知识点】作家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故答案为:①藏;②茅盾文学;③尘埃落定;④格萨尔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9.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将历经所有的磨难,经过丽江。
①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
②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答案】我将驱散所有的阴霾,迎接阳光;我将滋润所有的土地,憧憬未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仿写句子,关键是句式要整齐,语言要优美。如“如果我是清风,我将驱散所有的阴霾,迎接阳光”;“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所有的土地,憧憬未来“。
【点评】仿写句子一是要句式仿写,一字一词都要仿写整齐,包括标点符号;其次语言要优美,和原句达到一种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漂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棚子。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怎么会痴得那么厉害?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凯凯。”
“嗯?”
“你在干什么?”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画面。
(2)请为第②段中划线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4)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
【答案】(1)山间绿意盎然的春景图;凯凯在溪水中拨弄花瓣的画面。
(2)“清瘦”,瘦的婉辞,谓消瘦。这里用来形容山容,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反衬了春天来到后,满山的春意盎然之景。“退潮”一词运用比喻修辞,“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 “退潮”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凋谢,表明了暮春时节的特点。
(3)指应该到大自然当中去,去感受美丽的山山水水,感受春天的美好风景。
(4)因为眼前的小女孩,徜徉于美好春景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前的自己,是这美好的春天,才拥有这般神奇的魔力。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画面。首先得知道画面描述的时间、地点、画面里都有什么,然后思考这些景物呈现出来的意境,最后再把这些要素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第①自然段告诉我们时间是春季,地点是山间,第②自然段描写相思树、荷叶桐、新生的竹子、刚冒尖的小草等各种各样或深或浅的绿色,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因此这幅画面可以概括为:山间绿意盎然的春景图。第 段和第 描写一个叫凯凯的小女孩把手探入溪水里拨弄花瓣的画面,因此这幅画可以概括为:凯凯在溪水中拨弄花瓣的画面。
(2)本题要求为第②段中划线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赏析的角度很多,如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语言特点、内容、感情、写法等。本题可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首先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等。根据上述方法赏析这句话, “清瘦”,瘦的婉辞,谓消瘦。这里用来形容山容,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反衬了春天来到后,满山的春意盎然之景。“退潮”一词运用比喻修辞,“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退潮”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凋谢,表明了暮春时节的特点。
(3)答题时要先理解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其深层含意,另一所学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到那所学校去,把这两个问题弄清了,答案也出来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另一所学校指的是大自然,到大自然里我们可以去感受美丽的山山水水,感受春天的美好风景。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理解题目“魔季”,意思就是春天具有神奇的力量,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让人能从视觉和听觉给人以极美的享受,而凯凯就像一个小天使,她在溪水中拨弄花瓣的画面是这视觉盛宴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也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前的自己,自己当时不也是春天里的小天使吗,如今却隐藏到了什么地方,再找不到了,又让人迷惘。因此本题答案可以概括为:因为眼前的小女孩,徜徉于美好春景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个多年前的自己,是这美好的春天,才拥有这般神奇的魔力。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材料表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15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17段的理解。
【答案】(1)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色的单调,既为下文停车吃瓜做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
(2)女老板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的微笑。
(3)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
(4)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像文中戈壁滩上卖瓜母女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首段的作用。分成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⑵分析作者情感的原因。“事”“情”结合分析。答题模式一般是:xxx事情(场景)使作者产生了xxx的情感。
⑶赏析句子。指出修辞手法、修辞是如何体现的、修辞的作用(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作用)
⑷理解重要句子。答题时要注意:中心思想+具体情节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点评】⑴考察段落的作用,为阅读常考题型。内容方面注意结合文本详细谈,结构方面需要归纳总结并记忆。段首的结构作用,通常有:①照应标题(即点题);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与文章结尾照应;④设置悬念(或引用)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⑵分析情感原因时,不能仅看情感体现为什么,还要看产生此情感之前,人物有何经历、行为、内心活动。这些发生在“要分析的感情”之前,都能帮助得到产生该情感的原因。
⑶赏析题注意要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作答。
⑷谈理解。围绕内容答就可以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瓢城古韵
张晓惠
①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分别岔进,有数条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有一些颓破的围墙上,摇曳着几株城市里罕见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扣得紧紧地,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小巷不语,春风不语,只有紧闭着的院门后传出一阵嬉笑声,一树粉白粉白的繁花从围墙内茂盛出一派明媚,是桃?是李?真想去叩一下那历经百年黑亮亮的木门,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
③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这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风还是明朝的雨?
④踩着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走着思着,一抬头,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号射陵)先生的故居。进得门来,宋曹先生手执书卷,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先生当年读书谈艺的“蔬枰草堂”还在,先生挥毫舞墨的“流觞池”还在,会秋堂、桐引楼还在。小小的庭院雕梁画栋,抱水拥竹,奇石嶙峋,曲折有致。说是宋曹先生多次拒绝了做官,是在哪间屋檐下先生一次又一次冷落着朝廷的征召?自号“耕海潜夫”的射陵先生不语,只用深邃的眼神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们。
⑤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故居了。陆公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日寇的炮火,“文革”的动乱,小城人一直全心全意护佑着民族英雄的故居。仰止堂、浩然堂,简朴大气,空灵风雅。忠烈公陆秀夫的塑像屹立浩然堂间,七百多年前负幼帝(幼帝指南宋皇帝赵器)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之举早已幻化成故乡人民心中永远的彩虹。祠内团团的绿树如烟弥漫,坪间的小花黄的、蓝的、白的素素地绽放。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⑥小城的四周都是水,串场、蟒蛇、小牙河。俯瞰去,小城恰似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瓢,因而小城又有瓢城之称。有了水,也就有了死心塌地的守护者——桥。北有北闸东有建军,南有南门桥西有登瀛。站在登瀛桥上,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汽笛声声拉起,就在这千年古城泛起遍地新绿,小城更加波光潋滟,风雅灵动起来。
(1)作者为什么说“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本文作者巧用问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分析。
(3)揣摩并理解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
②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5)结合全文,就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并阐明理由。
【答案】(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体会作者情感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理解句子含义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因为小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一切建筑和物件都经历了历史的熏陶,留下岁月的痕迹,来到这里“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采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彩强烈的句子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叙写在小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厚重历史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典型问句在第2段“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是桃?是李?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抒发了对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理解词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①“振聋发聩”原意是 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这里写出了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意思就是连续不断,常用以形容接连出现的细长的东西。这里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思路:①首先看是不是环境描写,如果是就按环境描写的作用答;②看是否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按修辞的作用答(用典、引用这两类修辞不要忘记);③看是否有人物的细节描写,答人物的细节描写的作用。还有从练字的角度回答词的表达效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回答,从抒发情感的方式回答。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回答,找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的句子,结合前后文赏析表达效果。
(5)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作者徜徉流连于古城古韵之中,“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等句子,表明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保留古城的宁静和韵致。
故答案为:(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答题时应注意,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具体做法有: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突破关键词语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带有感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时应注意,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本题考查探究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三、综合运用
13.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   
③   
(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   
②医学专家:   
【答案】(1)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歌咏自然诗会;欣赏自然风光
(3)我是雨的精魂,是天使的羽毛,是孩子们的欢乐。
(4)请问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问酸雨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创新题型;主题活动;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写主题活动词时,要有导入性,开场白一样的作用、要围绕感悟自然而写、语言要优美有气势。故首选排比格式。
⑵设计主题围绕“自然”即可,歌曲类活动排除。
⑶注意仿写要求,满足相同的字数、句式、意境、情感。
⑷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点评】⑴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有要求有一定的文采。
⑵设计活动合理且避免和题干重复即可,属于开放性试题。
⑶仿写时,将例句先解剖出一个模板备用,然后对应例句中的词语,根据情况替换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⑷设计采访问题时,注意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去设置问题。
14.学校开展了以“亲近黄山,览胜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游览黄山,看到奇美的云海后,张华同学从网上摘抄了一篇赞美黄山云海的文章,但因为他一时粗心大意,将其中部分内容抄错了,请你按提示帮忙修改。
黄山的云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A]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晃动;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是一张大幕把大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留下无尽的美感。[B]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词语使用不当的问题,应将“   ”一词改为“   ”。
②[B]处画线句中有标点使用不正确的问题,应    。
(2)[旅游文明看黄山]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要文明;游遍天下山川,只留脚印一串;多看美景,不刻美名。在黄山景区,一位中学生模样的游客准备将喝完的饮料瓶随手扔到山下,作为文明督导员的你准备如何劝说?(80字左右)
【答案】(1)晃动;飘动(或流动);将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2)示例:这位同学,你好!黄山是天下奇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今天能够观赏到这壮美的景观也得益于游客的文明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辛劳。你的随手一扔,既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又有损你的形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你说对吗?
【知识点】引号;语言得体;语言简明;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A】晃动: 摇晃;摆动 。 飘动:(随着风等)摆动;飘:白云在天空中~。流动: 是指经常变动;不固定。这里形容黄山的云,应该把“晃动”改为“飘动”或“流动”。
【B】引用的这句话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应将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2) 本题要求劝说游客不要把喝完的垃圾瓶扔到山下,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不要把喝完的垃圾瓶扔到山下的原因及把喝完的垃圾瓶扔到山下的后果,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这位同学,你好!黄山是天下奇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今天能够观赏到这壮美的景观也得益于游客的文明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辛劳。你的随手一扔,既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又有损你的形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你说对吗?
故答案为:(1)晃动
飘动(或流动)
将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2) 示例:这位同学,你好!黄山是天下奇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今天能够观赏到这壮美的景观也得益于游客的文明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辛劳。你的随手一扔,既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又有损你的形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你说对吗?
【点评】(1)①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②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当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当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2)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