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三月桃花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三月桃花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10:2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4.三月桃花水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识记“绮、谈”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2.能抓住课文关键句,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描写生动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仿写课文第5-6自然段。
学习 重难点 1.能抓住课文关键句,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描写生动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样的阅读方法。本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找出关键句,体会桃花水美妙的声音和它映照出的春天的美景。本文以诗歌一般的语言,充分表达了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批注描写优美生动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然后通过交流分享,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背诵课文。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诵读古诗,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主题,创设乡村生活的情境。复习古诗,了解古诗文中的乡村春景的美丽,导入课题】
一、古诗朗诵: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
说说这组诗句都写到了哪个景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出示课件)
听:丁零零,丁零零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三月桃花水)
看:那明镜般透彻的,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三月桃花水)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潺潺的春水也唱着歌儿向我们跑来了,它滋润了大地,它催生了万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去感受这迷人的《三月桃花水》吧!
二、揭示课题:三月桃花水。春水也叫“桃花水”。
三、了解作者。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设计意图: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可以根据拼音自主完成阅读。教师指导个别词语。指导阅读感受语言的优美。联系生活实际和语境理解词语“谈心”“应和”意思。互相交流积累词语】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读,互相交流词语。
出示词语:绮丽 竖琴 纤细 回旋 应和 谈心 沉醉 草如茵 柳如眉
多音字:“和”:hé(和好) hè(应和) huò(和弄) huó(和面) hú(和牌)
二、找关键句,梳理课文。
1.默读,画出文中关键句,梳理课文结构。
2.读句子:
啊,河流醒来了。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3.梳理课文:
第一部分①-② :描绘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河流苏醒,桃花盛开的景象;
第二部分③-⑥:以桃花水滋润大地,从声音和画面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美丽的春光;
第三部分 ⑦: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知道有感情朗读。(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读)
5.小结:
课文是从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春水滋润大地和装点春天、作者的赞美三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的美丽、灵动。
任务三:抓住关键语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读批注,意在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体会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和明艳。本文文质兼美,提炼优美语句让学生品读感悟,感受表达的妙处,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
读第1自然段。为什么连用两个问句开头?
出示句子,感情朗读: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预设:总起,点明下文春水滋润大地,装点大地的景象。
预设: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对春水苏醒、万物生长的喜悦之情。
从哪儿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预设: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朝霞、桃花、和酒窝形象地描绘河流动人的姿态。
声音美——读③④自然段。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理解:应和——应声唱和。
结合实际,想象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预设:或高或低,或疾或缓的流水声,或淙淙,或潺潺,如山中小曲,又如河流奔腾。
预设:淙淙流水,流过山间,流过村边,流进田野,青草绿了,桃花开了,麦苗笑了……
预设:流水哗哗地流着,碰撞着岸边的石块,叮叮当当,像是刚从田地间归来的车轮声,伴随着拖拉机的鸣响,构成一幅田间交响曲。
小结: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响了春天的赞歌。
画面美——读⑤⑥自然段
透过桃花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垂柳披上长发,如雾如烟;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浮起一朵朵红莲……
想象: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还照出了什么?
引导:它看见衔草啄春泥的燕子;它看见趁着春风放纸鸢的儿童;它看见水中戏水的鸭子; 它看见垂下万条绿丝绦的杨柳依依。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倒映着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画卷。
感情朗读,体会优美语句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倾听桃花水的空灵与悠扬;感受桃花水优美的风韵。读出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齐声朗读: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3.学习沉醉在什么里?学生根据课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师引导:
沉醉在轻柔欢快的琴声中;沉醉在明洁透亮的河水中;沉醉在如烟如雾、多姿多彩的春光中;
沉醉在农民伯伯春耕忙碌中;沉醉在丰硕秋收的希望中……
任务四:体会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留给学生时间去感受,去批注,体会优美语言。老师适当提醒或点拨学生模仿文中语言,迁移运用,为习作垫定基础。】
一、积累优美语句,体会表达的妙处。
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作者独爱这三月桃花水。你积累哪些优美语句:
2.学生自主完成,批注这样写的好处。老师巡视点拨。
比喻句: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生动形象,表现出作者对桃花水的赞赏之情。)
拟人句: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更富有抒情的诗意,体现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之情)
排比句式: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写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更富有节奏感。)
二、交流汇报,学习表达
1.本文表达特点:作者用如诗般精练、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三月桃花水的美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模仿文中句子写一写,你眼中的桃花水。
提示:可以用上“……像……”“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等句式表达,学习“围绕关键句来写”的构段方式。
【课堂小结】
作者从声音和光芒两个方面,用了两个相同的疑问句式引入,通过丰富的想象,借助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一方面概括了提炼了文章所写的内容,一方面体会作者表达的的思想情感。学习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感受抒情的诗意语言。最后一段直抒胸臆,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要求写正确、写整洁。
2.完成分层作业。
3.完成练笔
【板书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