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解读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详。《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描写了明丽活泼的农村早春风光,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表达了诗人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体现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乡村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和慰藉。《三月桃花水》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抒发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首先让学生通过诗文中描绘的画面情景,感受到自古至今田园生活的淳朴和诗意;二是要借助文本阅读实践活动,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
《古诗词三首》借助诗词描述画面、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乡下人家》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情境,来体会课文情感。
《天窗》借助关键句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三月桃花水》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根据以上要素分析,把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
1.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抓住两首诗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想象,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教给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大意,再抓关键词句,理清课文中写了哪些画面,引导学生围绕泡泡中提示的中心句抓关键词句,深入探究最感兴趣的景致和生动形象的句子,想象画面表达感受,体会乡下人家生活的独特迷人。初步体会到作家笔下乡村的纯朴、和谐和独特之美。 3.通过阅读思考,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体会乡下孩子情感的变化,抓关键语句,从而读懂孩子们想象的锐利和神奇。 4.在抓住关键语句的基础上,体会优美的语言,借助联想品味语言情境,从课文的描写中感悟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1.认识74个生字,会写54个汉字,读准2个多音字,积累“屋檐”“慰藉”等47个词语。
2.读准词语,并能选择词语,说说乡下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3.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并能借助图画学着写一写。
4.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写作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安排了“我的乐园”这一习作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这一习作要求跟本单元语文要素相互联系。从内容看,本单元课文从“乡村生活"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从表达看,阅读课文时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情感,为习作时如何表达感受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具体目标分解如下:
1.关注描写乡村景象的诗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积累、欣赏、朗读生动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和经验,并能尝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自己印象中的乡村景致。 2.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从多角度方面进行构思,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习作时能够模仿、借鉴《天窗》等课文中描写具体事物的方法,让自己的习作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关键语句的方法,能借助方法,从文章中找到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
2.从关键语句中,激发想象画面,初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本单元的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识字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读书学习的方法,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记字词,辨别多音字,形近字,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阅读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语文要素,体现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抓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习对不懂的问题能提出来,并试着解决。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大致的印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能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以及课外书上的精彩句段,为习作做好铺垫。
这一单元的课文是描写乡村景象,读起来,文质兼美,轻松活泼。有些场景可能学生有点陌生,可以结合插图、视频、图片,朗读文字感受乡村生活的有趣、和谐、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