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优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1 19: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四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审美创造:品味古诗魅力,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呈现了一些有特色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词句段运用”由两道题构成。第一题呈现了三句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古诗,感受有哪些事物被古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第二题呈现了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三个语句,分别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小英雄雨来》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旨在让学生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日积月累”要求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点】
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
【教学难点】
回忆学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学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2.回忆读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的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语句,品一品
1.教师引导:本单元的文章,内容和体裁都很丰富,有诗,有回忆录,有演讲稿,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走进语文园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2 )
2.教师提出要求: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阅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看看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4)
3.自由朗读,说说你的发现。
(1)课件出示《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通过阅读我们学过文章的开头结尾,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预设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4月28日更突出“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念,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使文章结构篇幅紧凑。
(2)关注设问式开头。
(出示课件6)《藏戏》文章的开头: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名学生朗读。
②教师提问:这样的开头又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这个开头运用了排比和反问手法,激发读者好奇心。
师小结:这个开头表达方式新颖独特,用反问、排比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下文的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3)关注提问式结尾。
(出示课件6)《匆匆》文章的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①同桌交流这段结尾的特点。
②学生交流:通过提问式结尾,更加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起人们珍惜时间的决心。
教师提问:提问式结尾还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疑问结尾,发人深思。
(4)关注开门见山式开头。
(出示课件7)出示《草原》文章的开头:
①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②教师相机补充: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的草原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关注以景烘情式结尾。
(出示课件7)出示《那个星期天》文章的结尾: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①读一读,说说这个结尾的特点。
②交流这种结尾的好处: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如描写光线的消逝其实就是表达男孩的期盼彻底破灭。
小结:这样的文章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4.交流所学,探寻规律。
(出示课件8)师:再找一些自己学过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大家一起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9)出示《匆匆》开头和结尾。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出示课件10)我发现了《匆匆》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手法列出可以复返的一些自然现象,而后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和前面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宝贵,引发读者的思考。结尾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引人深思,首尾呼应。
师总结: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探讨相关文章开头、结尾的好处,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要途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地方。)
二、词句段运用
(一)背诵古诗忆旧知
1.请学生背诵本单元的《古诗三首》。
2.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些诗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预设:托物言志
3.联系你读过的古诗,想一想: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
预设1: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人。
预设2:荷花象征廉洁的人。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学习诗句解诗意
1.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11)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 (出示课件12)出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师提问:这句诗选自哪里?诗中哪种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预设:这句诗选自《竹石》,竹子被赋予了人的顽强、正直不屈、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
3.(出示课件13)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教师提问:这句诗选自哪里?诗中哪种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预设:这句诗选自《墨梅》,梅花被赋予了人的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品格。
4. (出示课件14)出示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教师提问:这句诗选自哪里?诗中哪种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预设:这句诗选自《赠刘景文》,傲霜中的菊枝被赋予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三)根据图片猜诗句
1.根据图片,说说你想到的诗句。(出示课件15)
预设1:(出示课件16)看到第一幅图,我想到了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预设2:(出示课件17)看到第二幅图,我想到了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预设3:(出示课件18)看到第三幅图,我想到了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赞美的人,我们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赞美他们?
预设:(出示课件19)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
2.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一)联系课文,想一想
1.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20)自读句子,说说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情节和内容。
2.(出示课件2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十六年前的回忆》
3.师提问: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父亲已经受到酷刑,但依然平静慈祥,突出了父亲坚定的革命信念。
4. (出示课件2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小英雄雨来)
师提问:从这个选段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这两句话写出了扁鼻子军官的长相凶恶,更能反衬出雨来的勇敢。
5. (出示课件2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他没有什么模样。永远剩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骆驼祥子》
师提问:从这个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这段话赞美了骆驼祥子健壮、朴实的外貌,与后文的骆驼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6.分男女生对比朗读相关语句。
(出示课件24)思考:如果删去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会影响课文的表达效果吗?
预设:如果删去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会影响课文的表达效果,让人物形象没有那么生动。
(出示课件25)教师总结:外貌和神态描写能够更深刻地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表达更具体,所以不能删去。
7. (出示课件26)举例说一说:你读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外貌描写的好处,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外貌描写在文章表达上的重要效果。读与说的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外貌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日积月累
(一)学习寓意深刻的谚语
导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名言警句,句句都是精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句能使我们受益一生的名言。
1.读名言警句。
(出示课件27)课件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同桌互读,正音。
(2)指名读。
2.悟名言警句。
一起来看看这些句子分别是什么含义吧!
(1)教师提问:谁来说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28)预设: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
(2)教师提问:谁敢挑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俗语的含义?
(出示课件29)预设: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3)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30)预设: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它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过世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能随着人的愿望。
(4)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句俗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31)预设: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5)教师提问:最后一句俗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谁来挑战?
(出示课件31)预设: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3.活学活用
(1)(出示课件32)师提出问题:平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人们说:“这段时间工作忙,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父母。”你打算用哪句话劝劝人们及时去看父母?
预设:我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来劝人们。
(2)(出示课件33)师提出问题:小刚平时不喜欢听批评的话,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你打算用哪句警句来劝他?
预设:我打算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劝他。
4.背诵名言警句。
(1)教师引读。
(2)男女分组比赛读。
(3)指名背诵。
5.阅读古文长知识。
推荐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还有很多,《增广贤文》中有大量篇幅叙述了如何待人接物,希望大家课后有机会去阅读此书。
(设计意图:好的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爱上阅读。所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刊,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次教学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以下两点:
本课有很多重要片段以及诗句和名言,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只有通过读才能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有许多古诗及古文名言,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那么,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了解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