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维能力: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表达真实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能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解析】
关注旁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旁批自读思考,旁批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中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并且从这两篇例文中体会充满爱和感恩的情感。
关注习作例文写作方法: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清楚并写出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具体事物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 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重点】
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
能把印象深刻的内的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情感有变化,将至变化写清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如果有一天你将不再学习语文,不再学习中国文字,你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少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我们一起去例文中看看吧!
2.出示习作例文题目:《别了,语文课》(出示课件2)
二、自主阅读,交流情感
(一)《别了,语文课》
(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要求: 默读《别了,语文课》,借助旁批,说一说 “我”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设计意图: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学习例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写作方法的指引。)
(出示课件4)预设1:“我”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的变化是从“不喜欢”——“为移民后将失去学习”——“产生兴趣勤奋学习受到表扬”——“深深依恋感到遗憾”。
(出示课件5)2.教师引导: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变化的呢?
(出示课件6)预设1: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我找到的是第2自然段的内容,看了张老师送的书,领略了语文的丰富和优美。
(出示课件7)预设2:第5自然段也是具体事例,“我”听了爸爸的话,想到自己的语文水平,开始努力学习语文。
(出示课件8)预设3:还有第6自然段,默写成绩提高,张老师对我进行表扬和赞美。
教师小结:是的,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都融进了具体的示例中,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
(出示课件9)预设4:作者还通过内心独白,来直接抒发感情。我找到的是第7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课件10)教师引导:思考: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内心独白?
(出示课件11)预设1:《匆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出示课件12)预设2:《那个星期天》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教师过渡:作者除了用“具体事例,表达情感”和“内心独白,直接抒发”来表达情感以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出示课件13)预设7:我从第12-14自然段知道了作者在通过写典型事件,表达感情。典型事例是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
(出示课件14)教师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的事来写告别语文课呢?
(出示课件15)预设1:作者选择的事情真实、自然,和要表达的情感有关系(对母语的热爱),而且“我”因为要移民才会经历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可以选择只在自己或少数人身上发生的事情。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
1.教师过渡: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作者是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内心独白,直接抒发”以及“典型事件,表达感情”的,那另一篇习作例文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阳光的两种用法》。(出示课件16)
(出示课件17)2.教师提出要求:默读《阳光的两种用法》,思考:“阳光的两种用法”指的是哪两种用法?
预设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预设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出示课件18)3.教师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件事进行描写呢?
预设:作者童年时,甚至现在的一些地方,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等事很常见,但它饱含着母亲的智慧以及对子女的爱,让作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出示课件19)4.教师提问: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出示课件20)预设1:我从第2自然段中找到相关语句“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呼呼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享受很幸福。
(出示课件21)预设2:我从第3自然段中找到相关语句“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新奇、敬佩与感激。
(出示课件22)预设3:我从第4自然段中找到相关语句“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这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新奇、敬佩。
(出示课件23)预设4:我从第5自然段中找到相关语句“黄昏,他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咬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享受很幸福。
(出示课件24)预设5:我从第8自然段中找到相关语句“不过,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人家也不多,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练出来的一点儿本事,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陪伴着母亲和毕大妈一起,让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体会到了作者在赞美母亲和毕大妈勤劳、智慧、热爱生活。
(出示课件25)5.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预设1:作者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情,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教师小结关键词:人+事
(出示课件26)预设2:作者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教师小结关键词:线索贯穿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具体事例,表达情感
《别了,语文课》 内心独白,直接抒发
典型事件,表达感情
人+事
《阳光的两种用法》
线索贯穿
【教学反思】
一、自读自悟很重要。
这两篇习作例文是为学生写作文提供的范文,所以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自己体会例文的写作方法。我主要引导学生阅读,点拨学生思考和总结。
二、抓住教学重难点。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让学生做到:通过阅读,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写出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具体事物、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再来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并用课件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