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1.3快乐的小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1.3快乐的小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2-12 09: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7页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及十几减9,十几减8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创造了小鸭玩耍的情境,帮助学生探究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学情分析:
这一课所承载的知识点为:“十几减7、6” 的退位减法。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十几减9”、“十几减8”,对退位减法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但有的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退位减法,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巩固和细化,进一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本课还将用结构图的方法记录拆数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2-7的算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减法。
2. 数学思考: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问题解决: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情感态度: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探讨“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教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口算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看谁反应快。如果算出来了,请举手回答,直接说得数,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他说对了,你们就快速地说“对”,如果他算错了,你们就快速地说“错”,听明白了吗?好,现在你们准备好了吗?开始。(课件出示口算题卡:5+7= 6+8= 17-9= 11-9= 12-8= 15-8= )
你能说说15-8是怎么算的吗?
【设计意图:复习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及十几减9,十几减8的算法,有利于为今天的十几减7、6做好铺垫】
2、同学们不仅会算,而且还能说出是怎样算的,表现得真不错。这不,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快来看看它们是谁吧?(课件出示小黄鸭图片)对,是一群快乐的小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3、这群快乐的小鸭子带给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4、课件出示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草地上还有多少只?)师把问题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己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能完整地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说出来吗?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会列算式吗?
2、 指生列出算式:12—7
3、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一共有12只,去掉7只,剩下的都是草地上的,求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12只小鸭子中的一部分去游泳了,另一部分在草地上,知道了总数和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有利于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讨论12—7的算法
那么12-7等于多少呢?我们该怎样计算呢?这样,我们用小棒来代替小鸭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课件出示自学要求2分钟)
同伴交流(2分钟):请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先把你的方法边做边说给大家听,小组员们如果你们听懂了,就向他点点头;如果还有其他的方法,你再接着来汇报。
2、集体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指生到黑板前用实物展台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独立探究十几减7的算法,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预设:
(1)破十法
生:(一边摆一边说)我把12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0根,另一部分是2根,从十里拿走7根,还剩3根,再与2根合起来就是5根。所以 12-7=5
师:为什么要先分成10和2?又从10里边去掉7?
师:对,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我们从10里面去掉减数,因此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什么方法呀?这种方法与前边学过的十几减9、8的方法一样吗?
(破十法)
师:谁跟他一样?谁能试试不用摆小棒直接说算法?(指生说算法)
师:老师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把你们分一分的过程记录下来。你能看懂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结构图。
12-7=5
【设计意图:在说出破十法时与十几减9、8的算法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十几减7的算法。】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算法?
(2)连减法
生:(一边摆一边说)我先从12根小棒里拿走2根,还剩10根,再从10里拿走5根,还剩下5根。所以12-7=5
师:为什么要先减去2?
对,先减去2之后剩下的是10,用10 再减剩下的数也好算。看来,10在我们计算退位减法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师:为什么要再拿出5个呢?
生:刚才减掉2个,还要再减掉5个才能凑成7个。
师:也就是说把7分成了2和5(板书结构图)
12-7=5
师:谁听明白了?他连续减了几次?对,连续减了两次。你能给他的算法起个名字吗?(连减法)粘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适当的追问,会使更多的学生理解连减法的算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此种算法进行计算。】
(3)师:谁还有不同的算法?
生:7+5=12,所以12—7=5(师板书)
师:想加法,算减法,是一种好办法,你们运用得越来越熟练了。这种算法的名称叫“想加算减法”。
【设计意图:总是提出“谁有不一样的算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课件演示这三种做法: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三种算法,请同学们看屏幕:边看边想,每种方法是怎样算的?(生边看边说)
4小结:我们在计算十几减七时可以用一破十法;二分步减;三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来解决。
刚才我们借助小棒来计算12-7,很多情况没有小棒呀,你能在你们的脑袋里想象摆小棒,说一说怎样计算12-7吗?同位练习说一说。都会算了吗?
5、这回我们可以放心地写上结果了。注意不要忘记写单位和答。请同学们一起口答一下。
6、小黄鸭们看到我们学得这么好,非常高兴,它们特别想知道,如果再给你出一道十几减七的算式,你会算吗?(课件14-7=)
7、让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击课件,出示分成结构图)
8刚才我们研究了这样两个算式12-7=5和14-7=7,你们看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十几减七)对,我们刚才研究了十几减7的算法。(板书十几减7)十几减7的算法与十几减9、8的算法一样,都可以用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来解决。
四、研究十几减六的算法
你们真是有心的孩子,善于发现规律。这回小黄鸭想请你来猜一猜十几减6的算法会不会也同十几减7的算法一样呢?
试一试11—6
1、独立自学: 先想一想11-6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先尝试着用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如果算不出来,就用画一画结构图或者摆一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究。
2、集体交流。(课件)你是怎样算的?
3、看来十几减6也可以用这三种方法来解决。(板书十几减6)这回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再算一算14—6,(示课件)看谁算得快。口算并说算法。
【设计意图:十几减6的算法也通过学生的自学、组学等方式,再次找寻十几减6与十几减7、8、9的算法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的联系性。】
五、律动《数鸭子》
同学们自己学得太棒啦!快看,小鸭子们邀请我们一起来数鸭子啦。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时间短,通过与本课有关的律动形式,缓解学生的疲劳,为下一环节的学习重注新鲜的“血液”】
六、巩固练习
小鸭子刚才告诉我们“别考个鸭蛋抱回家”,现在它们设置了重重关卡,让我们来闯关,你们敢不敢来应战?  
【设置闯关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孩子们会在一关一关的答题中提高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卡1、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展台)指名说画法和算法。
关卡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选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书上第4题)
  关卡3、小鸭子游泳回来了,在草地上见到了它们的好朋友,它们摆出了数学阵,你能解决吗
  (1)先看瓢虫阵,说一说加法算式7+4想解决什么问题,减法算式11-7又想解决什么问题?你会算出结果吗?那么小鸡阵,你会列算式解决吗?
(2)汇报结果。小鸡阵还有不一样的列法吗?
关卡4、小鸭子们告别了瓢虫和小鸡,又来到足球场地,它们看到小熊正在练习射门呢!于是,小熊又摆出足球阵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1)独立列算式。
(2)汇报:
  七、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快乐的小鸭(十几减7、6)
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12-7=5(只)
破十法 连减法 想加算减法
(1) 12-7=5 (2)12-7=5 (3)7+(5)=12
12-7=5
答:草地上还有5只。
《快乐的小鸭》 教学反思
1、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更多地引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在多次的动口、动手活动中得到了巩固和优化。
2、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将整个练习串成一个小故事,并采用了小鸭子设置闯关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去。
3、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养成数学学习习惯。
2
10
5
2
5
2
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