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丰城市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7 13: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卷(12小题,每小题3分 共36分)
1. 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霄 踯躅(zhí zhú) 欢谑(xiè) 扁舟子(piān) 回眸一笑
B.轩冕 绸缪(chóu miù) 戎马(róng) 捣衣砧(zhēn) 豆蔻词工
C.危樯 迤逦(yǐ lǐ) 荠麦 (jì) 玉簟秋(diàn) 列却霹雳
D.祠堂 潺湲(chán yuán) 碣石(jié) 玉搔头(sāo) 云栈萦纡
2.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珍馐 孤鸿 鹧鸪 滞留
B.城阕 棹约 凝睇 衣袂
C.霰雪 寂寥 青冥 涕泗
D.迥异 聒噪 雕砌 旌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天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B.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是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21世纪教育网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6.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7.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 )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二、古文阅读鉴赏(24分,每小题3分)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期山东为三处 期:希望。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即使。21世纪教育网
C、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重金收买。
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骑:一人一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独臣有船/籍独不愧于心乎
B、亡羊补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众数十万从,亦足王也/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D、更若赋,复若役,则何如/吾为若德
11、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组是( )
①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②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③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④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⑤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聚其骑”后,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何如”二字,写得意,写自负,声形毕见,活活画出项羽豪迈的性格。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C、“乌江自刎”其中写了拒渡、赠马、赐头三个细节。江边慷慨陈词,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自惭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表现了他淳朴、真挚、重义深情。
D、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多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也是这一战斗让项羽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第二卷 非客观题(114分)
1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江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分)
(3)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3分)
三、诗歌鉴赏(17分)
14、比较下列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杜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的月夜画面。
  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
  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
  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
  (2)请你说说杜诗首联和颔联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写景物具体分析。(4分)
  
  (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你是否赞成这样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

  
  (4) “诗言志”,请你结合诗中的名句谈谈杜诗和李诗在抒发感情上有何不同之处?(6分)
 
  
四、古诗默写
15.补充下列名句(10分,每空1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
(2) ,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5)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7)此情无计可消除, ,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9)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五、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5~17题 (14分)
   唐诗四季(节选)
吴经熊
唐朝最伟大的自然诗人当推王维。在他的笔下唐诗的春达到了中边皆甜的境界。他的自然主义是最纯粹的,不像孟浩然的自然主义还受生活失意的沾染,更不同白居易的自然主义掺了多量理知主义的淡水。他是处于蠢蠢欲动的初春和飞扬跋扈的晚春中间,他的声音是像春天最快乐的日子那么的温柔抚慰,真有所谓“猗猗季月,穆穆和春”的气象。清明的幻想和纯洁的灵魂使他轻易地吸收大自然的美。
王维的人格是难于描摹的。他既不怪僻,又不狂热;既不是一个浸淫在烦忧悲痛中的灵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道学先生;既非放荡不羁,又非墨守成规;既非野马,又非驯骡,更非无声无臭模棱两可的黯淡灵魂。
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他好像同一切自然之美,结不解之缘。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素有宗教涵养的人物,他的上帝不是严父而是慈母。
他的生平没有多大风波,虽然身居要职,却没有官僚习气。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在诗里他绝少宣传佛教,他很自然地实行他的宗教,他食甘蔬菲,时常静坐思禅。他的精神专一,能将苦热化作甘露,真得了宗教三昧。在一首诗里他说: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他三十岁的时候,便丧了偶,可是他养了两个极堪眷恋的情人。她们非但不彼此嫉妒,并且互相辅助,使他完成他的工作——这两位情人就是“诗”和“画”!他不但是位大诗人,还是古今驰名的山水画师。苏东坡曾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这幅画是多么的爽目(《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他并不想脱逃这世界,他的希望是寄托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他的《竹里馆》显出同大自然孤独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多么舒适自在: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能窥见他,他已是心满意足了。他较孟浩然更依恋大自然,单独的时候他就弹琴自娱,像一个婴孩在母亲的膝上嬉戏那般自得。这母亲说:“看,看,我的孩子,明月在觑着你!”这孩子也就欢喜。他不像孟浩然般的感觉: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诚然,只有优越性灵的人才能真正的欣赏自然。《终南别业》是王维五十多岁时写的:
中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可见王维不但相信佛教,并且还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的。我想真正的中国人的心境是近于道家的,不论他皈依什么宗教。倘若他信仰宗教,他也是一个道家化的佛教徒;倘若他信仰基督教,他是个道家化的基督徒。道家思想不是宗教,乃是接受宗教的态度。我在别处说过,中国历史上的大政治家的行动是儒家化的,而感情是道家化的。
再回到王维。他说的“中岁颇好道”,到底是什么道呢?他的道就是大自然。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未离王维前,还引他的《山居秋瞑》。看上来它像一幅图画的几段景色,其实结尾的二行包含着无限的意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
16.开篇作者为什么要拿王维与其他几人伟大诗人作比较?(2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说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3分)
答:
18.苏东坡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结合《渭川田家》一诗,赏析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4分)
答:
19.在吴经熊先生的《唐诗四季》里,春季包括诗人王维和李白,夏季包括杜甫和战时诗人,秋季有白居易和韩愈等辈,冬季有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他把王维归类为春季诗人,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若赞成,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对“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这句话的理解;若不赞成,请你适当引用王维的诗歌,以佐证你的观点。(5分)
答: 21世纪教育网
六、作文(65分)
20、读材料,完成要求(15分)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贫困地区教师应邀来京访问的消息。把讲礼仪的教师带到京城一些闪闪发光的地方参观访问。当客人们在一家五星级饭店里面对制作考究的酒席时,他们感到茫然无措。此时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了一位在暗暗抽泣的女教师。好心的记者告诉她,这一桌酒水至少要两千多元。女教师哭着说:"这等于我两年的工资,太浪费了……"。
要求:
为上面文字续写一个议论抒情的结尾,从而表明笔者的观点。不超过150字。
21、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
要求:
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诗歌除外。(50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