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演讲稿的写作:《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9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内知识点拓展延伸(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1 演讲稿的写作:《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9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内知识点拓展延伸(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1 21: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材中的考点:如何写演讲稿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课文典例
屠呦呦如何进行演讲?
屠呦呦(药学家)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
屠呦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药学家,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拉斯科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个人成就
2011年,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围BBC “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代表作品:《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01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02
人物风骨: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人物
风采
03
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人物
风采
整体把握
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然后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在“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作者重点提到受《肘后备急方》启发,采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又具体列举出了中药砒霜对治疗白血病、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对治疗失忆、中药提取的芍药苷对防止血管再狭窄等具体的事例,表明了中医药的贡献。
解读标题
你能从这个标题中读出什么信息?
青蒿素
首先点出了屠呦呦的科学发现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说明了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开头部分,看一看这里主要表达了几个意思?
荣幸与感谢
简述研究成果
意义和呼吁
整体感知
本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了大部分内容,这样可以使全文内容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鉴赏标题
1、快速浏览课文,关注小标题,概括主要信息。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结合小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⑤中医药学的贡献。
问题
2、再次朗读课文,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
屠呦呦是如何回顾青蒿素从发现到疗效的整个过程的?
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标画出重要的信息,小组内筛选整合。
解析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和使用。
①从1955年开始中草药的研究。
②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疟疾研究团队。
③1971年10月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④1972年命名青蒿素。
解析
⑤1973年秋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
⑥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⑦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推荐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⑧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
解析
列数字:2000个方药、640个、200个、380余种
引资料:葛洪《肘后备急方》
作比较:第一阶段,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在小白鼠身上测试,
收效甚微。
转折点,从青蒿中提取成分, 低温提取,抗疟效果
大幅度提升。
解析
3、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给你什么启发?
①在第一阶段搜集了众多中草药,然而进展甚微。
②查找大量文献。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线索,改变提取方式,找到突破口。
解析
③从20世纪70年代,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进行。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④生长在北方青蒿含青蒿素比较少。作为药物生产,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⑤最初将青蒿素制成药片,但老式压片机造成药片成分偏差。随后采取胶囊方式,取得很好的疗效。
总结
启发: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家们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路,体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屠呦呦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4. 结合文本概括青蒿素的发展历程,并从文中找出每个阶段中你认为能够表现其艰难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并加以说明。
历程: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从分子到药物——普及和传播——超越青蒿素
关键词:2000种中草药、640种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200种中药、380余种成分。
理由:数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复,揭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的艰难。
关键句1: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唯一提到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录,出现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写道: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理由: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而句子中又用了唯一这个词,可见研究之艰难。
关键句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
理由:研究环境恶劣,但仍排除万难们进行了丰富的临床试验。
关键句3: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197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所收录。然而,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我们发表任何论文,除了少数几篇中文文章。
理由:这句话反映出青蒿素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艰难。
关键句4:由于化学稳定性的考量,有机化学家们起初不认为双氢青蒿素,一类青蒿素的衍生物,是好的药物。
理由:创新研究遭遇到否定危机。
5.结合文本,总结青蒿素发展艰难的原因
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文献检索和实验工作的浩大,实验条件的艰苦。
②从分子到药物:药物临床实验的繁杂以及成药过程的反复验证。
③普及和传播:国内科研环境遭遇到时代的束缚,导致中国医药发展与世界的交流缺失。
④超越青蒿素:创新的实验遭到传统化学家的质疑。
6、青蒿素的发现及疗效是怎样引起世界关注的?
答:①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确定了
青蒿分子的立体结构,在《科学通报》发表且被《化学文摘》收录。
②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屠呦呦团队“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③1981年,在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上屠呦呦作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这一报告在1982年公开发表。
7中医药对人类健康有哪些贡献?
答:①中医疗效好且相对安全,现在已经被欧美国家用于临床测试。
②用药品种灵活调整,剂量可酌情增减。
③中医的“活血”以缓解瘀血的核心准则在西方也得到应用。
④将中国医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性质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学科“生物力药理学”。
⑤中国医药有助于战胜世上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提升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① 对工作的热情。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毕业、工作、脱产学习,“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从此,在青蒿素研究的每一个阶段,作者都踏踏实实,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默默做着烦琐的工作,甚至亲身做志愿者,试验药物疗法。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执着,对科研的奉献,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② 对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豪情。
研究工作经历了种种困难:太多的中草药需要挑选,青蒿提取的实验结果难以重复,青蒿素的提取方法难以解决,青蒿素药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青蒿素的普及和传播困难重重……这些都不曾使作者沮丧和退却,反映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作者才充满了成功的自豪之情,不管是文章开头写童年时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人称颂,还是文末写到的梦想,都是这种自豪之情的直接体现。
③ 对团队的感激之情。
文章写青蒿素的科研工作时,时时处处不忘提到团队的作用,受命伊始有团队,临床试验有团队,普及传播有团队,研制衍生物有团队。不仅不忘自己领导的团队,第三部分中,还写了“523 项目”的大团队,文章还多处提及高校院所的作用。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心底无私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伙伴的感激之情。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
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由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主题拓展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什么能发现青蒿素,并一步一步
影响全世界呢?
明确:
1.大量地试验,从成百上千种方药中提取了上百中提取物;
2.大量地阅读文献,具备深厚的学术支撑;
3.献身精神:新药临床试验难以开展,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自己做志愿者;
4.严谨的科学态度;
5.其他科研单位的协作;
6.国际交流与合作。
……
体会并学习科学精神
写法探究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
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主题鲜明突出。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写法探究
②从听众的角度来看,
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
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点指导
------演讲稿写作
手法借鉴--引用
手法借鉴——引用手法
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中,作者运用引用手法表现自己在探求青蒿素的艰难历程中,是如何实现重大突破的。在第一阶段,作者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但经过测试,抗疟效果不佳。好容易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抗疟效果,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且与文献记录相悖。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背景下,文中引述道:“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记录:‘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巧妙引用典籍著作,阐述传统中医药学的重大意义及作用,材料真实可信,富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引用是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为依据,表达思想感情、证明观点的修辞方法。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较有权威性,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1.明引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明引又叫直引式,直接引用典籍文献、名言警句或诗句来阐释文章的中心,如下面的片段: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东晋道教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说:“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所报者,也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
2.暗引
(1)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如下面的片段: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边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2)镶嵌式,把引用的内容,组织进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自己话语的一部分,如下面的片段: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你日夜盼明诚归来,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姑且起身,坐于院中。折一剪红梅,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
(3)化用式,它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如下面的片段: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
关于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
演讲,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演讲的要素
1.独特的题目
2.新颖的开场
3.饱满的内容
4.有力的结尾
5.适当的激情
6.演示的技巧
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文
稿或演讲内容的记录,是一种直
接面对听众,凭借口头表达,进
行宣传、教育、鼓动或是思想交
流的一种论说性文章。
演讲稿的格式
标题
正文
结尾
开头
主体
结尾
漂亮、简洁
具有吸引力
具有强烈感染力
逻辑感、说服力
明晰有力耐人寻味
引人联想与思索。
又名引言,开场白。主写“呼语”和“开篇”
又名收束。内容的小结或提出希望
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1、观点要正确鲜明。
2、材料要丰富、具体、典型、生动,适合 
  特定的演讲氛围。
3、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A、开头要抓住人心。
B、主体部分要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
C、结尾部分创旨深远,留下余味。
4、语言要“上口入耳”“生动感人”。
总之,演讲稿的写作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写作,也不同于一般格式的标准化的公文,十分重视语言的表现力。
1、政治演讲稿。
  包括竞选演说、就职演说、述职演说、政治动
  员、开(闭)幕词、祝酒辞等。
2、学术演讲稿。
  包括科研报告、学术讲座等。
3、社会生活问题演讲稿。
  包括演讲赛、巡回报告等。
4、教学演讲稿。
  教师用的有开场白、收束语、介绍作家作品以
  及进行思想教育的讲稿;学生用的有读书报
  告、问题辩论、专题演讲、论文答辩等。
5、法律演讲稿。
演讲稿的分类
演讲稿的特点
 A、直接产生社会效应。
 B、变文字为有声语言。
 C、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演讲稿的写法
 A、选择好主题。(鲜明)
 B、筛选好材料。(新鲜)
 C、谋划好结构。(合理)
 D、调动好情感。(感人)
演讲稿的模式
主 干
开场白
结 尾
用修辞进入高潮
情境法(听众进入境界)
开宗明义 (直奔主题)
设问法(能与听众交流)
联系现实和自身
抒情化议论主题
抒发感情与听众融为一体
重申主题,发出号召
四、演讲稿的开头
卡耐基指出,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听众通常就可能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问题没有形成固定观点时,常常比较容易接受所遇到的第一个观点,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就演讲的开头而言,它是演讲者留给听众的第一印象,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演讲者能否获得演讲的成功。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然而,万事开头难,怎样才能“旗开得胜”,在演讲的一开头就抓住听众呢 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提问开头法
有这样一个问题常在我的脑海里萦回:是什么力量使爱因斯坦名扬天下之后仍在攀登科学高峰呢?是什么力量使张海迪在死神缠绕之时仍锐志奋进呢?,这大概是当代青年,特别是我们大学生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喷,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2、套近乎开头
林肯的演讲说:听说在场的就有些人要下决心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一位爽直的平民,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发表意见的权力呢?好朋友,我不是来干涉你们的,我是你们中间的一员。
3、引用入题法
同学们,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也许假意或真心。只要我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诗中倾诉的是深沉真挚的爱,正如别林基斯所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今天,带着这种爱,我要讲一讲我的祖国,讲一讲生我的这片土地。
4、悬念式
在演讲一开始,听众还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提出一个悬念,把听众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使听众带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急切地想听下面的内容。
例: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的演讲开头)
再如:
北宋词人李之仪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词中,用“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词句来表达思念之情。如果是现在,李之仪绝不会再写出“共饮长江水”的词句了,为什么呢
(《我们的后代喝什么 》)
5、开门见山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改造我们的学习》
5、揭题式(揭题就是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 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
此演讲稿同样采用揭题式方法开头,一语破题,犹如当头棒喝,既催人清醒,又激人奋发。一开始,就将演讲推向高潮,达到讲者与听者的心灵共鸣。
6、警语式
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公西华听了这两句话便赞叹道:“正惟弟子不能及也。”我们从小就读这章书,都以为两句无奇的话,何以见得便是一般人所不能及呢 我历年来积些经验,把这本书越读越有味,觉得:学不难,不及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孔子特别过人之处和他一生受用处,的确就在这两句话。
(梁启超: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这篇演讲稿的开头,利用名人名言开头,立足点高,启迪性强,直接把听众引入沉思,具有精辟凝练的特点。
将名人名言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使老观点穿上新衣服,使其新意盎然,而且还可以增加演讲稿内容的深度,使演讲稿平中见奇,引人入胜。
7、故事式
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秦代的大政治家李斯出身下层,地位卑贱。有一次上厕所,他看见厕所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还时时遭到人和狗的惊扰,由此他想到躲在谷仓的老鼠吃的是金黄的稻谷,住的是敞亮的仓房,一天到晚自由自在,于是他发誓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卑贱的地位,经过一番艰苦奋斗,他的确成功了,赢得了“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的美名,达到了“富贵极矣”的地步。但他从此贪恋富贵,患得患失,而对奸臣的胡作非为一再妥协退让,最终落得个全家丧命的可悲下场。
(廖济忠:《做个敢于奋斗乐于奉献的人》)
演讲稿的开头使用的故事由于有曲折的情节,具体的人物环境,因而比较容易引起听众的注意。并且听众尤其喜欢听演讲者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福楼拜曾把他的那篇“遍地黄金”演说了6000多次,获得了好几百万元的收益,其开头就是以自己1870年沿土耳其底格里斯河而下的一个游记,听众都非常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聚精会神地认真听。但讲故事,只是实现演讲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通过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将听众引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中,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动声色地溶入到故事中,展开演讲的内容,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才真正达到讲故事的目的。
一篇好的演讲稿可以吸引听众一步步紧跟演讲者的思路、情感,然而在注重使用各种技巧、方法的同时,同样要注意避免哗众取宠,不能为博得众人一笑而将一些与演讲主题无关的笑料生硬地添加进来;或为引起人们注意而故作高深,“卖关子”,如果这样的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得到的反而是听众的反感。
演讲稿的主体
(一)确定结构形式。
议论式演讲稿主体结构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
演讲稿的形式比较活泼,或旁证博引、剖析事理,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或层层深入、或就事论事。结构形式不管怎么样变化,都要求内容突出、问题说透、推理严密、层次清晰、情理交融。
(二)认真组织好材料。
演讲稿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论据的组织安排要适当。首先必须保证例证的真实性、典型性。演讲稿不能太长,一般30分钟左右最好。内容要求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构筑演讲高潮。
一个成功的演讲,不可能没有高潮。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思想深刻、态度明确,最集中体现演讲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感情强烈,演讲者的爱恶、喜怒在这里得到尽情宣泄。三是语句精炼。
几种常见的演讲稿结构形式:
a.并列式 即把演讲内容分成比列的几个部分
如演讲稿《书——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主体部分分为”藏书,我比较求多“、”读书,我比较求博“、写书,我比较求精”、“用书,我比较求活”四个比列的层次充分论证了主题
b.递进式 即几个层次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层层深化的关系
c..时间顺序式 即按照时间先后安排内容,夹叙夹议
如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把目光投向中国》主体部分由“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明天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充满希望的大国。”三部分构成,按照时间顺序向美国大学生介绍了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三步:“举例”。
比如谈交通安全问题,你若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说明那些会使人们送命的潜在因素,远比只讲那些干巴巴的条文要好得多。事实上,演讲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口语,辅之以体态语。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和体态语在传达事例方面比传达条文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即兴演讲,我们更要注意在这方面扬长避短。
【 “为什么”和“举例”这两部分如同馅饼里馅,味道全在这里面。但是,这两部分要与引人注意的“喂,喂”和结尾的“怎么办”相呼应。 】
第四步:“怎么办”。
演讲者注意的是,这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老半天是想让人家做些什么,最好能讲得生动一点、具体一点、实际一点。从根本上说,“怎么办”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如果演讲者忘记了这一步,或者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无的放矢或不知所云的感觉。
一、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 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
 二、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 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
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 意感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 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
三、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靠内容 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四、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演讲语言的四化: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幽默化
演讲语言的四性:生动性、准确性、感动性、节奏性
1.要口语化。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 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 去。。
2.要通俗易懂。 3.要生动感人。
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演讲稿结尾设计
1、回顾要点;
2、感谢听众;
3、感言;
4、呼吁行动;
5、结束语
2、诗词式
以一段诗词来结束演讲。
举例:最后,我想以今日英才的一段激励语来结束今天的演讲。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的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全中国最辉煌的事业,为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奋斗和努力!
让我们用这段光彩夺目的话来鞭策和激励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个无愧于时代的高尚的人!
谢谢你们!
3、引用名言
举例一:各位,请你们记住这几天学习的内容,回去以后反复地练习,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精英演说家。当然,你们回去执行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记住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要放弃,永远都不要放弃!”
举例二:各位,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是前美国总统林肯说的:“你真的想当律师吗?真的想吗?如果你真的想,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下定决心,但是下定决心又是最难的。”所以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第一步就是要下定决心。如何去落实你的决心,就全靠你自己了。如果你从今天开始,下定决心成为一名精英演说家,然后不断练习,你一定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功。谢谢大家。
4、号召式
用提希望或发号的方式结尾。这种结尾是演讲者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对听众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唤,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或展示未来,以激起听众感情的波涛,使听众产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如演讲稿《一位纪委书记的“小家”和“大家”》结尾就是用提希望的方式。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需要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严格地按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旗下那神圣的誓言激励自己,那么我们党的形象将会更加光彩照人,我们党将会更加坚强伟大!
这种结尾的方式是演讲者用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向听众提希望,发号召,能使听众,精神为之一振,具有动人情,促人行的作用。
5、决心式
以表决心,发誓言的方式结尾。这种结尾感情饱满,态度鲜明,激情奔放,有助于坚定听众的信念,增加演讲的感召力。如演讲稿《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同学们,让我们高举起“五四”的火炬,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用我们的热血和汗水、青春和智慧,甚至是生命,向我们的先辈和后代,向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呐喊:我们将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将无愧为跨世纪的中国人!谢谢!
这种结尾言简意赅,语言真切,充分表达了演讲者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决心,从而有力地鼓舞着广大听众朝着这一目标奋进。
6、余味式
以留余味、泛余波的方式结尾。这种结尾语尽而意不尽,意留在语外,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余味袅袅,回味无穷,三日不绝。余味式结尾好像秋天瑰丽的晚霞一样,收得俊美漂亮,并且伴有“鱼舟唱晚”的娓娓之声,让听众留连忘返,久久回味。如演讲稿《人生的价值何在》的尾结:
我们的雷锋,在他短暂平凡的人生中,创造出了巨大的人生价值,给我们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那么,亲爱的朋友们,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之路上,我们将做些什么?创造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呢?
这个结尾采取对比和提问的手法,听后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叫人不得不扪心自问,三省吾身,给听众留下了哲理性的思索和回味。
7、抒情式
以抒情怀、发感慨的方式结尾。演讲本身是一种思想和激情的燃烧,用抒情怀,发感慨的诗情画意的语言结尾,最易激起听众心中感情的浪花。如演讲稿《奉献之歌》的结尾:
啊!奉献,这支朴实的歌,这支壮烈的歌,这支深远的歌,这支永远属于母亲——我们的祖国的歌,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来唱这支歌吧!
这个结尾,感慨万千,诗意浓浓,情真意切,情理俱在,给听众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8、祝贺式
诚挚的祝贺和赞颂本身就充满了情感的力量,最容易拨响听众的感情之弦,产生和谐的共鸣。所以,用祝贺或赞颂的言词结尾,能造成欢乐愉快、热情洋溢的气氛,使人在愉快中增加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去创造未来。如《在迎新茶话会上的演讲》的结尾:
最后,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借此机会向全市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拜个早年。祝老年人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祝中年人春节快乐、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祝年轻人春节欢乐、爱情甜蜜、前程无量!祝大家年年幸福年年富,岁岁平安岁岁欢!谢谢大家!
人一般都喜欢听赞颂的话,因此,相互之间的赞颂成了人们交往的最好手段。通过这些赞颂的话,会场活跃的气氛可达到一个新高潮,讲者和听者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这样,讲者的思想便给听者留下了一个满意的印象。但要注意演讲者在说这些赞颂的话时,不要过分的夸张和庸俗的捧场,否则听者就会认为你有哗众取宠之嫌。
8、点题式
用重复题目的方式结尾。演讲的题目或标题是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个性和特色的标志。在演讲结束时,如果重复题目,再一次点题,那么,就能加深听众对演讲的印象,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演讲稿《我爱长城,我爱中华》的结尾就是用点题式:
雄伟啊长城,伟大啊中华!我登上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万里长城耸入云端的城楼之上,我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祖国的山川大地,向世界的大洲、大洋,向天外的星球宇宙,纵声呼喊:“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这种结尾方式,即表达了主题的需要,同时又对听众产生振聋发聩的冲击力。
扣人心弦的演讲开头
1、使听众的心情仿佛悬在半空
“在82年前,也正是这个时候,伦敦出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认为它是‘环球最伟大的一本书’,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出1000部,两星期内共销去15000部。自然,又再版了不知多少次,而且世界各国都有译本。几年前,大银行家摩根以一笔庞大的代价,买到了这本书的原稿,现在这本原稿和摩根其他无价的宝物,一并陈列在纽约的美术馆中。到底这一部世界名著是什么呢?那就是……
  2、引用名人的开头。
  3、要你张大嘴巴急欲一听
“有一天我走在耶路撒冷的基督街上,遇见一个人,身上穿着东方皇帝的华服,腰间挂着一柄穆罕默德子孙常佩的金质弯刀,但这个人的外貌一点也不象阿拉伯人,因为他的眼睛是蓝的,阿拉伯人的眼睛却是黑色或棕色的。……
  4、先让你怀疑然后往下解释
 “你知道吗?现在中国还有些地方是一妻多夫制……
 5、用实物来刺激听众注意
在一个古钱币展览会中,一个先生曾经用两个手指拿了一个钱币,高高举起,观众都自然的注意着钱币,然后他开始演说:“在场的诸位,有没有人在街上捡过这样的钱币?”然后,他就讲述这枚钱币的珍贵和他收藏的经过。
 6、报道惊人事实
 7、大家都爱听故事
经典题再现
例1:         爱我中华  于玉光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李白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多么令人柔肠寸断的诗句!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吗?南国情柔,北国情壮,万里长空下,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吹草浪,几只巨鹰旋空而鸣,斛律金虽自小生于斯,见此壮美的景观,也不得不有感而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实,月儿本无情,故事本身也不具有神仙味儿,群山之所以予人娴静,草原之所以予人壮丽之感,都是因为多情的这个人赋予它们生命,使它们鲜活,使它们富丽。
“母亲”的孩子啊!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亲”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情,让正义之血喷涌吧!让自由之泪洒落吧!让真理之情坚定吧!
[点评] 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这篇演讲稿令人动容,催人奋发,就在于通篇燃烧着炽热的爱国情感。
  演讲稿一、二节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爱。先描绘她的悠远历史,赞美她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流露的是自豪之情;再叙述她的悠远历史,既肯定她有过辉煌灿烂的容颜,也不讳言她淌过黯然辛酸的血泪,流露的是欣慰和痛惜交织的深沉之情;第三节转而抒发对祖国母亲的孩子——中国人的爱。综写共同特征后,举李白、白居易、王维、斛律金为例,分别加以引证,讴歌了我们炎黄子孙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性格修养、多彩的生活情趣,流露的是昂扬之情;末节抒发台湾和海外的同胞日夜思念祖国,及早扑进祖国母亲怀抱的热切愿望,流露的是眷恋之情。
  排比句的大量运用,把滔滔奔涌的爱国激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作者丰富的历史、地理和古诗文常识,更使文章议论有据,情趣横添。
例2:    让我们在平凡中奉献
朋友们:
  我曾听过这样的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我也会扬名天下!我也听到类似的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   是啊,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们很平凡。但我要说,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扬起脸,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   在这里,我不能不提我们身边的“徐虎”——盖秋生同志。   应该说,下水道疏通和房屋维修工作,是最基层、最平凡、最脏、最累而又最不起眼的工作。可就在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盖秋生硬是在“痴迷”“发狂”的状态下干了整整10年。   10年里,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他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10年里,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他说不清;10年里,他修复了多少旧水表、坏龙头、小阀门,他记不清。
   而他数得清的是所管的800户人家的下水管道和基地那上百条纵横交错的主管道;他说得清的是“为单位、为职工服务,再干20年也心甘情愿”的真诚;他记得清的是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不能丢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夏天,职工们在蚊蝇成群、蛆虫乱爬、臭气熏人的下水道口,见到的是疏通堵塞、排放积水的盖秋生;冬天,在那寒冷刺骨的污水里,职工们见到的是忙着修水道、挖地沟的盖秋生……事实上,凡他认为是他分内的工作,哪怕再苦、再累、再险,他都会主动请缨,说干就干。但当他犯鼻窦息肉要住院开刀时,他却一拖再拖;给奶奶奔丧,他选星期天;陪妻女逛公园,他总是没时间……   
   王杰同志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在人们认为没有前途的地方,一样会出英雄人物;在人们认为有前途的工作岗位上,也不见得会成为英雄。”我想,这话很适合评价盖秋生。因为他有着这样的信念:“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对这一行负起责任。”就冲这句“负起责任”,他也应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应着这句“负起责任”的宣言,盖秋生用他的行动给我们作了最有力的证明。那是一个周日的晚上,盖秋生刚端起饭碗,就有一位户主急匆匆地找上了门:“小盖,我家的厕所堵上了,脏水浸了一地。”他一听,二话没说,搁下饭碗,拿上工具就走。那是一个只有一平方米多一点的厕所,空间狭小。而堵塞物是一块缠满了头发的肥皂,卡在管道口,坚韧而顽强。竹批用上了,不行;铁丝也用上了,还不行!怎么办?望着户主期盼而无奈的眼神,看着依然满满当当的一池脏水,他毫不迟疑地扔掉工具,挽起袖子,屏住呼吸,
将手伸进了便池……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可能感受不到他把手伸进去的一霎我们所应感受到的那种来自心灵的震颤;只有身临其境的户主才会惊得目瞪口呆,那是连他自己都嫌脏的家中事,盖师傅却干得那么认真、坦然……我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叫做“英雄之举”,但事情本身无疑向我们展示了盖秋生对工作的负责,对岗位的挚爱和对同志的赤诚。“为职工服务,再苦再累我也甘心”——这是他的行动,更是他的心声。   心血、汗水、辛劳和热诚,终于为盖秋生换来了一系列的荣誉:河南省直机关优秀党员、新乡市劳动模范……   这就是盖秋生——安于平凡,耐得住寂寞,而又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盖秋生是平凡的,但他的奉献是神圣的,他那“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精神将引导我们永远向前!
   朋友们,石油海洋地质系统“二次创业”的战鼓已经擂响,中国新兴石油总公司的运作即将启动,我们地勘行业正需要你我的奉献!因为我们的事业,只有靠我们的辛勤工作,才会有更加灿烂的今天和明天;而我们自身也同样需要奉献,因为我们平凡的生命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得到升华和完善。是的,我们不能驰骋疆场,轰轰烈烈;但我们可以学盖秋生,立足本岗,兢兢业业。小草虽小,一样能铺成辽阔无垠的大草原;我们虽然平凡,一样能走向不平凡。   
  朋友们,让我们在这里亮出鲜红的旗帜:在平凡中,让我们奉献。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