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教案(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落花生教案(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4: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落花生
【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
3.读课文,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6个生字,会写“播、榨” 等8个字。掌握“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理解“居然”一词并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作者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亩、吩”等6个生字,会写“播、榨” 等8个字。掌握“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理解“居然”并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行文脉络。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出示谜语(媒体三)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出示课件)
根 根 胡 须 入 泥 土,
自 造 房 屋 自 安 家,
地 上 开 花 不 结 果,
地 下 结 果 不 开 花。
生:回答谜底。(花生)
2.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许地山)(媒体四)
齐读课题。
3.解题
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媒体五)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媒体六)
师:这落花生啊,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在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一边是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作者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明白它的含义。
【教学设计说明】
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媒体七)
2.学生交流
(1)读准轻声
吩咐 答应 尝尝 便宜 石榴 地上(媒体八)
(2)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共有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和姐弟们一起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媒体九)
4.用短语归纳每一部分主要内容:
生交流: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板书)
师评: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5.师: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板:详略得当)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略学第一自然段。 (媒体十、十一)
(1)自由读、指名读。
读准“种”的读音。
播种(zhǒng):播撒种子
播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
在文中读“zhòng”
(2)“开辟”是什么意思?(媒体十二、十三)
(开发;打通)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这些词语是按照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一般需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作者却只用了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样安排合理吗?为什么?(媒体十四)
(“种花生”不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安排是恰当的,应当把笔墨主要放在“议花生”这个内容上。)(媒体十五)
(3)抓住“居然”理解。(什么意思?(表示出乎意料)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媒体十六、十七)
预设:联系上下文理解看看母亲说的话,这是一块什么地?(“荒地”)。再判断一下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啊?(第一次)判断对了。第一次种花生就收获了,意外不意外,仅仅是意外吗?心情如何?(惊喜、喜出望外)
(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指名读、齐读)
【教学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媒体十八)
花生居然收获了,因此母亲提议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引读第二自然。
随文理解“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文中指母亲告诉我们过收获节的地点就在后园的茅亭里。(媒体十九)
四、课堂小结。
那么他们在过节时都说了什么呢?从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默词语。
2.完成校本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词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落花生》这篇文章。(媒体十八)
2.听写课后词语,核对订正。
【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3.说说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事。
二、深入探究,感悟语言。
过渡:花生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件出示)
(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媒体二十一)
(2)父亲拿什么来与花生进行对比?
(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交流兄妹几个人的话。
(2)交流第10自然段父亲的话。
①指名读父亲说的话。(第10自然段)
②完成填空:(媒体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④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媒体二十八)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⑤师:课文中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⑥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板:默默奉献
【教学设计说明】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3)交流父亲接下来说的话。
出示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媒体二十九)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扬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4)理解“我”说的话。
①齐读。课件示。
②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好看)(媒体三十)
③人要做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外表好看,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板书:做有用的人。
④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像花生这样的人,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人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吗?(老师、清洁工、修理工……)(媒体三十一)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说明】
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深入透彻地理解,学懂文章,学习做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了吗? (媒体三十二)
预设: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这只是写花生吗?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借物喻人)
2.不过,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媒体三十三)
小结:无论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都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在现代社会,既需要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也需要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外表美丽、敢于展现自我的人。以此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布置作业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媒体三十四)
板书设计:
2 落花生(借物喻人)
种花生
略 收花生
尝花生
详 议花生 默默奉献
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