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记与检测
一、2022版课标要求:
了解“一五”计划,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思维导学:
三、背记要点:
时空定位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从1953年至 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二条铁路: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家工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作用: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文献: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机构: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易混】
1.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其他产业,并不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过渡状态,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历史解释】
1.我国取得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1)政府高度重视并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规划。
(2)政府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3)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体现了什么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说明这部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史料实证】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1)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基地。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2)1956年,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建成投产。
(3)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4)三条通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5)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它的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全国人大会议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
比较项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职能 行使国家立法权等,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成立 成立于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四、课堂检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2022年辽宁沈阳)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2.(2022年四川雅安)表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
项目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产量 535万吨 296%
原煤产量 1.31亿吨 98.5%
发电量 193亿千瓦时 164%
粮食产量 1.95亿吨 19%
棉花产量 164万吨 26%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
C.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 D.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
3.(2022年江苏泰州)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4.(2022年黑龙江大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5.(2022年山东临沂)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A.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6.(2022年山东青岛)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下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7.(2022年山东济南)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2022年湖北荆州)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
A.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9.(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1954年,《人民日报》登载了一篇文章:“……当晨雾还未消散时,街道上即出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他们走过到处挂着和贴着“庆祝普选”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去投票……”他们选出的是( )
A.劳动模范 B.人大代表 C.政协委员 D.共产党员
材料题
10.(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艰辛探索,成就卓著。(14分)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 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蓄的提高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4分)
(2)材料二中的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分)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的名称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实施”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间有何联系?(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记与检测
一、2022版课标要求:
了解“一五”计划,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思维导学:
三、背记要点:
时空定位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从1953年至 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二条铁路: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家工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作用: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文献: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机构: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易混】
1.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其他产业,并不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过渡状态,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历史解释】
1.我国取得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1)政府高度重视并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规划。
(2)政府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3)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体现了什么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说明这部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史料实证】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1)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基地。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2)1956年,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建成投产。
(3)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4)三条通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5)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它的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全国人大会议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
比较项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职能 行使国家立法权等,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成立 成立于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四、课堂检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2022年辽宁沈阳)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答案】B
【解析】依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等信息可知与“一五”计划有关,1953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而东北地区则是一五计划重工业集中的地区,1957年“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材料所述现象正是“一五”计划在重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B项正确;1950-1952年我国开展土地改革,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使得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3-1956年,我国开展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年四川雅安)表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
项目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产量 535万吨 296%
原煤产量 1.31亿吨 98.5%
发电量 193亿千瓦时 164%
粮食产量 1.95亿吨 19%
棉花产量 164万吨 26%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
C.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 D.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中“钢产量比1952年增长296%,原煤产量比1952年增长98.5%,发电量比1952年增长16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史实,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迈进,A项正确;仅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排除B项;从题干中“粮食产量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比1952年增加26%”可知,农轻重的比例不协调,排除C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年江苏泰州)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基本任务中有一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此时是向工业化迈进的过渡期,C项正确;1953年抗美援朝战净取得胜利,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黑龙江大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这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 地主阶级,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2022年山东临沂)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A.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实现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C项正确;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意义,排除A项;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是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年山东青岛)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下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排除B项;1984年全国人大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年山东济南)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年湖北荆州)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
A.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颁布实施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B项正确;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完成,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排除C项;1953年一五计划的实行标志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1954年,《人民日报》登载了一篇文章:“……当晨雾还未消散时,街道上即出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他们走过到处挂着和贴着“庆祝普选”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去投票……”他们选出的是( )
A.劳动模范 B.人大代表 C.政协委员 D.共产党员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1954年”“普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人大代表选举活动,B项正确;劳动模范由选举产生,但与材料中的“普选”情况不符,排除A项;政协委员和共产党员不是普选产生的,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材料题
10.(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艰辛探索,成就卓著。(14分)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 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蓄的提高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4分)
(2)材料二中的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分)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的名称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实施”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间有何联系?(4分)
【答案】(1)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促进经济建设;或写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均可得分。)
【详解】(1)根据“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可以得出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
(2)根据材料二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是与国家的工业化息息相关的,所以这三项成就可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根据所学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又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所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简约课堂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其钢铁、汽车、工程机械、电解铝、家用电器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还占据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这就是中国。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
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板书课题
2022年课标:了解“一五”计划,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1.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史料实证)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唯物史观)
4.通过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学习,感知党和政府在经济和民主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加深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国民党运到台湾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破坏,经济濒临崩溃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知讲解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②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③我国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齐
国家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材料一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漫长的访问,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山东大葱五千斤,江西金橘一千斤,白莱五千斤,萝卜五千斤,冬笋五百斤,西湖龙井一吨,湘绣被面三十条,枕套六十个……”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1953-1957
3)、基本任务: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目的:
1)、时间: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概况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要使工业给农业以更大的支持,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必须优先建立和发展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重工业。
……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
——林捷燕、《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一
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朝鲜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此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
——武力、温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材料二
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②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③加强国防实力
3.优先发展重工业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
成
铁
路
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4.一五计划期间建设成就
再次观察图片,说说这些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哪里?为什么集中在这里?
东北工业基础较好;
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
东北矿产资源丰富;
……
东北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西北基地:
新藏、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
工业基地的形成
华北基地
4.一五计划期间建设成就
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食 1.95亿吨 19%
棉花 164万吨 16%
钢铁 535万吨 196%
煤炭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一五计划的意义
易错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但还未实现国家工业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周恩来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谈论
工人们庆祝国产第一辆汽车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苏联的援助
人民群众的支持
6.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追求民主法治梦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全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最终选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人,其中女性代表 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华侨30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90多岁都有。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
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
②选举国家领导人
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席 副主席 委员长 总理
政治建设
1.概况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1954年《宪法》的性质:
②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意义)。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地位)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指国家的宪法。因一切法律都要根据宪法来制定,故称根本大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性质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
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
组成
国家权力
直接
直接
属于
间接
国家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意义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地位
易错点
五四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指明了中国的社会
主义发展方向。但1954年中国还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底三大改造后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权;
《共同纲领》完成使命,不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2022年3月5日召开
2022年3月4日召开
初春好时节 两会绘新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
特点
1953—1957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
交通运输:“一桥二铁三公”
成就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时间
工业:“四厂”
1954年
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板书设计
有一种奇迹,叫中国速度
9小时完成铁路改造,8小时拆除立交桥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期缩短两年
中国高铁“四纵四横”领先世界
5G时代即将来临...
中国正在深刻的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速度,是干出来的!
家国情怀
课堂检测
1.(2022年山东威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2022年贵族毕节)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
A.改善了人民生活B.完善了工业布局C.消灭了地主阶级D.忽视了经济规律
D
A
3.(2022年贵州铜仁)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D
课堂检测
4.(2022年江苏镇江)《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5.(2022年广西贵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