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输血与血型-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精讲(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4.4 输血与血型-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精讲(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2 23: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即将上课,请做好学习准备!
十七世纪,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病人的血管,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其他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李波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ONE
№1 输血医学发展史
〖№1.1 体液学说与放血疗法〗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创立了体液学说,他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组成,其分别为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它们需要保持平衡,不然就会得病。如果是血液质过多的话,放血成为了一种治疗手法,从而统治西方医学实践数千年。
中世纪,实施放血疗法的一般是教堂里的教士们,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禁止所有的教士们进行手术以及放血,并且彻底退出了解剖学的研究。此后英国的理发师们开始担任了放血的重任,现在理发店门口转动的红蓝白灯柱,柱子象征着在放血时候挤压血管加速放血速度的小棍子,白色象征着止血带,红色代表着动脉血,蓝色代表着静脉血。理发师们还开发出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叶刀”,这正是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名称的由来。
放血疗法从欧洲流行到美洲,病人们争先恐后来寻求被放血,其间有人产生质疑,但是被迅速淹没在拥护的海洋里。直至1799年12月,美国总统华盛顿因病采用了放血治疗(放血2500mL),最后死于缺血性休克,这才引发了对放血疗法的质疑。后来经过一代一代的医学临床观察和实验,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证明,放血疗法加速了患者的死亡。
〖№1.2 血液循环的发现〗
●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人的空气。
●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解剖动物发现动脉中充满了血液,提出“生命灵气”的说法,符合基督教的需要,被教会所推崇。
●16世纪,一些科学家的发现指出盖伦“生命灵气”说法错误,这些科学家因此遭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通过大量的心脏实验,发现了血液循环,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清楚血液是怎样由动脉流到静脉的。
●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将改进了的显微镜用于解剖学研究发现了毛细血管。随后,列文虎克又证实了毛细血管连接着动脉和静脉,从而使得血液循环理论进一步完善。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彻底否定了盖伦的错误学说。哈维的工作开创了把实验方法引入生理学的先河,为近代生理学和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威廉·哈维(1578~1657)英国医学家
〖№1.3 动物之间输血〗
●1492年,罗马教皇Innocent八世第一次使用口服血液治疗,结果治疗失败,口服血液未能挽救教皇的生命。
●1628年,Harvey发现循环系统,提出静脉注射液体及药物可能性。
●1642年,有人尝试使用静脉注射酒精对患者进行治疗。
●1656年,英国牛津大学有人尝试用狗进行静脉注射药物实验。
●1665年,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Lower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
1665年,英国牛津大学年轻的生理学家和医生理查 罗维尔(Richard Lower)首次进行了动物间输血试验。这位英国科学家先将一只狗放血至濒死状态,再用鹅毛管将健康狗动脉与濒死狗静脉相连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证明了输血能够挽救生命。
〖№1.4 动物输血给人体〗
1667年11月23日,劳尔受英国皇家协会邀请为一名22岁的自觉“不平衡”、“脑子有热”而志愿通过输血以改变其行为的男子输人了少量的羊血,劳尔将羊的颈动脉与人的肘静脉连接,输血后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6天后病人在英国皇家协会报告了他的自我感觉,震动了当时的社会。
同一年法国御医Denys用同样方法将羊血输给一位16岁男孩取得成功。12月19日晚6点,丹尼斯将280ml的小牛血输入疯病患者莫里体内。不幸的是,莫里在接受第三次输血时死亡。死者家属将之告上法庭。10年后,法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相继禁止在人体作输血试验,随后罗马也禁止输血。从此这一轰动世界的输血疗法被冷落了一个半世纪。
〖№1.5 人体输血给人体〗
有关人体输血的最早记载是15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病危,群医束手无策,意大利米兰有位叫卡鲁达斯的医生提出只有为教皇直接输入童男的热血才能挽救其生命。他残忍地割开了3位10余岁男孩的血管,让鲜红的血液流入铜质的器皿内,将许多名贵的药草溶于血液中,用手工制造的粗大针头将血液注入教皇的血管中,教皇立即感到胸闷窒息而慢慢地死去。虽然从现代观点来看,这样的输血无异于谋杀,但毕竟是开了人类输血之先河。
1817-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道尔先在动物间输血实验取得成功,而后自行设计了一套输血器材,把健康人(丈夫)血输给大出血的产妇。11例实验中5例成活,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以后他又创造了重力输血器,成为直接输血的先驱。半个世纪后,英国医生Lister首次采用了器具消毒法,对防止输血感染意义重大。
〖№1.6 输血器具的发明〗
1908年3月,卡雷尔博士的助手兰伯特博士的女儿降生后数天,出现原因不明的口鼻持续渗血,绝望的兰伯特想到了卡雷尔博士正在从事的血管吻合术研究。深夜,兰伯特和他的兄弟们赶到卡雷尔家,将他从睡梦中唤醒。卡雷尔小心的分离出兰伯特左手的桡动脉,将它和婴儿身上唯一可利用的腘静脉吻合在一起,经过几次失败后,手术终于成功。婴儿获救了,兰伯特的手部循环也恢复良好没有瘫痪的迹象。满心感激的兰伯特妻子致信洛克菲勒研究中心,感激他们资助了卡雷尔博士的研究。信件立刻被转给了各大报社,引起了巨大哄动,卡雷尔迅速成名。而他所创立的血管吻合术,一时之间也成为输血疗法中的被竞相模仿的技术手段,虽然很难掌握。
卡雷尔还与飞行家林白共同发明了通过体外循环支持器官的装置。1912年,卡雷尔因“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 雷 尔
(Alexis Carrel)
1873—1944
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法国外科医生
〖№1.7 血型的发现〗
1901年,维也纳的一位年青病理学家,美籍奥地利科学家、免疫学家、内科医生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ABO血型。这得从1900年说起,在一次研究中,兰德斯坦纳发现不同人之间的血液混合时,有时候血细胞会发生凝聚现象。为此他写了一篇论文讨论此现象究竟是由于细菌污染还是由于个体间差异引起,紧接着他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抽取了自己和助手们的血液,静置到血浆和红细胞分离后,将它们分开。然后在一系列试管中,将血浆和其他所有人的红细胞混合,观察结果。兰德斯坦纳发现,实验结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被标记为A组的血浆可以引起标记为B组的红细胞凝聚,反之也然,既B的血浆可引起A的红细胞凝聚,但兰德斯坦纳本人的红细胞与标记为A、B的血浆混合后都不凝聚,但他的血浆却可以将A和B组的红细胞都凝聚。起初他称第三种类型为C,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将其改称为O。这就是今日几乎人人皆知的ABO血型系统的来源。
●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1868-1943)
●1930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了纪念他,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卡尔·兰茨泰纳生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日”。
〖№1.8 交叉配血〗
两年后,兰德斯坦纳的同事在更大规模的一次交叉实验中发现了AB型,人类最基本的血型系统的研究到此既告一段落。1927年,兰德斯泰纳与美国免疫学家菲利普.列文共同发现血液中的M,N和P因子,导致此后MNSS血型系统的发展。1940年,兰德斯泰纳和英国医师威纳又共同发现了血液中的RH因子。
兰德斯坦纳意识到所谓输血综合症——接受输血的病人有时候会发生发热、寒战、肾脏剧痛、黑尿甚至死亡,正是因为人类有不同的血型,而某些血型之间彼此不能相容,才导致了这一切,他将此写入科研论文中。但兰德斯坦纳过于内向,以至于这项重大成果,外科学界几乎没有人知道,只有纽约的奥藤伯格博士看到他的论文后,率先在输血前进行血型匹配,从而避免了输血综合症。
〖№1.9 血液抗凝 血库建立〗
为改进输血,使受血者能输入全血,英国产科医生Hicks首次使用磷酸钠抗凝剂,随后瑞士生理学教授 Arthus 改用草酸盐作抗凝剂,最终选择了无毒的柠檬酸盐。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Hewson发现了中性盐的抗凝作用,并作过多种试验,因毒性大,未能应用。
20世纪初,Hustin提出枸橼酸加葡萄糖稀释血液。
1915年纽约马尔他.西奈山医院的外科医生Lewisohn博士发现0.2%的柠檬酸既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又对人体无害。后于1943经Loutit和Mollison研制成ACD, 使用至今,为血库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理查德 莱文
(Richard Lewisohn)
1875-1961
〖№1.10 自体血回输〗
早在1818年布伦道尔就曾为1例产后大出血的妇女回输了收集的自身血液而获得了成功。
1874年Highmore将此输血方法广泛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并首次提出了术中自体血回输这一新的输血方式。
在自体输血的早期(1874-1965年)是使用简单的血液收集器,用纱布过滤后即回输。
1965-1970年克莱本夫等设计了第二代收集器Bentley-ATS100,它有可装卸的储血器、滤器、管道及吸引器等和固定的滚压式血泵。该装置比较复杂,有产生气栓的缺点,需有专人管理。
1970-1976年第三代产品Sorenson自体输血器问世,该输血器有一塑料圆桶,内有2升的储血袋并附有抽吸管、两个滤网和吸头。用吸管抽吸塑料桶以产生负压,借此使血液流人储血袋,取出储血袋即可回输。
80年代后第四代产品Haemonetics Cell Saver装置问世,它包括旋转泵、储血器、离心器和清洗器4个部分。
〖№1.11 成分输血〗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陆续发明了从血液中分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技术,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红细胞
粒性白细胞
血液
富含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
血 浆
〖№1.12 血液筛查与病毒灭活〗
●1947年 美国开始检测献血者梅毒
●1971年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
●1985 年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HIV1)
●1992年 检测HIV 1/2 抗体
●1989年 检测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抗体
●1990年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1999 年开始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 检测HIV和HCV
●2003 年用NAT检测 西尼罗病毒(WNV)。
●2004 年开始检测血小板中的微生物。
●在世界部分地区已经应用亚甲蓝光化学方法灭活血浆中的病毒;其他血液成分中的病毒灭活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可以说,今天的血液是干净的、安全的。
TWO
№2 血量和输血
〖№2.1 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
●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0%(400mL),不致严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超过总血量的20%(800mL),就会引起某些正常生理功能的障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障碍;
●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1200mL),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严重障碍,如不迅速输血抢救,就会致命。
●血量过多,将使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过重;血细胞过多,可导致血液的粘滞性过高,不仅可加大血流的阻力,还不利血液正常循环。因此,输血量的过多、过快均属有害。
№3 血 型
THREE
〖№3.1 血液凝集反应〗
血液凝集反应是指当人体有些异型血液相遇时,一方血液中的血清凝聚素会导致另一方血液中血细胞表面相应的凝聚原发生免疫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液中的血细胞会发生相互粘连成团的现象。
血液凝集反应属于血清免疫的现象。因此输血前一定要检查双方的血型,并进行配血试验。原则上要输入相同血型的血液,如果只有异型血才可以使用时,则要注意使用量。
在ABO血型系统中,O型血是危险的异型血。因为在O型血的血清中同时具有可使含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凝集的两种凝集素。
〖№3.2 人体血型系统〗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
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另外还有Rh阴性血型、MNSSU血型、P型血、和D缺失型血等极为稀少的10余种血型系统。
〖№3.3 人体血型的分布〗
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在汉族的分布比率为3:3:1:3,其中O型很常见。Rh血型系统有45种不同抗原,其中D抗原最为重要,抗原性强度最强。在中国人群中,苗族是Rh(D)阴性比例最多的民族,达百分之十三,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Rh(D)阴性的分布为百分之五;蒙古族人百分之一;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如果同时考虑ABO和Rh(D)血型系统,在汉族人群中寻找AB型Rh(D)阴性同型人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十分罕见。
Rh(D)血型包括阴性和阳性(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D)抗原者,为Rh(D)阳性,反之为阴性)。因汉族人阴性占约0.3-0.4%,我们把Rh(D)阴性称之为稀有血型(熊猫血)。
〖№3.4 ABO血型的遗传关系〗
父母血型 的配合 子女可能 的血型 父母血型 的配合 子女可能
的血型
O×O O A×B O、A、B、AB
A×A O、A O×AB A、B
O×A O、A A×AB A、B、AB
B×B O、B B×AB A、B、AB
O×B O、B AB×AB A、B、AB
№4 安全输血
FOUR
〖№4.1 安全输血原则〗
●安全输血→输同型血
●AB型→万能受血者
● O型→万能输血者
●不同血型之间的紧急输送→缓慢少量输送
●大量输血→同型输血
某人的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可接受的血型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O、A、B、AB
〖№4.2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就是把采集的全血或血浆用不同的方法制成纯度和浓度较高的血液制品,根据病人的临床需要,缺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成分。成分输血的好处有:
1.针对病情合理选择,缺什么输什么,提高治疗效果。如:贫血输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输单采血小板、烧伤患者输血浆等。
2.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因为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
3.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可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可以保存1年;血小板在22℃震荡箱内保存5天随时可用。
4.一血多用,节省血源。血液来自健康人的无私奉献,是宝贵的资源,将一袋血分成各种成分就可派多种用途,治疗多个患者。
5.减少输血传染病:由于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细胞、冷沉淀和凝血因子等制品中,而不少输血患者并不需要这些成分。
〖№4.2 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自体输血的种类分为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身输血。自体输血的优点是:
1.避免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其他经血传播病原体的感染。
2.避免因输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蛋白抗原而发生同种免疫作用所致的溶血、发热、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以及同种抗体的产生。
3.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对受血者免疫功能的抑制,降低围手术期感染和手术后肿瘤的早期复发。
4.为稀有血型以及因输血和多次妊娠产生多种同种抗体而配血困难的患者及时提供适合的手术用血。
〖№4.3 稀有血型输血〗
Rh血型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而处于第二位。因为Rh血型不合的输血者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D)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症,也就是说Rh(D)阴性妇女怀孕Rh(D)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借机会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D)抗体,即使第一次输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那熊猫血要如何自我保护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知道他们自己是否是稀有血型这是很重要的。请您记住这条原则:假如您生病或手术需要输血时,您一定要将您是Rh(D)阴性血型的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早和血站联系,组织您所需要的Rh(D)阴性的血液。
№5 倡导无偿献血
FIVE
〖№5.1 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收取超过因献血发生必要的交通、误工等成本额度及报酬的行为。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偿献血是终身荣誉,会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5.2 倡导无偿献血〗
●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世界献血者日”(6月14日)是2004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和国际输血协会共同确定的。因为最早发现血型的人是奥地利医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他的这一发现为输血打开了安全之门,使全世界上亿人的生命获得了新生,“世界献血者日”就是用他的生日6月14日来确定的。通过“世界献血者日”这项活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对所有献血者的感谢,感谢他们对生命的无私赠与。
〖№5.3 无偿献血的好处〗
(一)无偿献血对健康有益
可预防缓解
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可预防、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0.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
男子献血可减少
癌症的发生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可促进改善
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6 心血管病与心血管医生
SIX
〖№6.1 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一般指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6.2 心血管医生〗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即心血管医生。
№7 巩固拓展 能力提升
SEVEN
〖P71页练习〗
1.输血时应以输入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AB血型的人,还可以输入少量 型血。
2.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你认为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为什么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答:无偿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们的生命,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无偿献血既利人,又利己,更利社会。
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3.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的体内。对于严重贫血患者,你认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
答:贫血是因为患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导致的,因此应该输入红细胞。
同型血
O型
A型、B型、O型
感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