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组
【单元导读】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本组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安排课文的。《杨氏之子》是一篇小文言文。该文鲜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聪慧伶俐的少年形象,读完此文,一个活生生的“小大人”将刻录在你的大脑中,删除不去。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学好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晏子使楚》介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通过读书不仅让我们看到“身材上的矮子,语言上的巨人”形象,同时该文还向我们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剧本《半截蜡烛》为我们在文学欣赏上打开了新的一扇窗,读后会让你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打电话》是一个相声段子。富于夸张、通俗易懂、贴近口语的语言风格把生活中的某些人中的某些事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废话连篇的“啰嗦”令人捧腹,回味无穷。走进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对课文中相关人物语言的探究,我们就一定深刻地体会到:“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学法提示:
◆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弄清一些词语的意思,打扫阅读障碍,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大意,理顺故事的来龙去脉,原委曲直。
◆仔细读课文,在弄清事件的起因与情景的情况下,根据故事因果关系,抓住人物的语言,感悟任务语言的巧妙。
◆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整体感知人物,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尝试运用“批注法”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批注。
◆尝试创编故事,将《杨氏之子》《半截蜡烛》《打电话》改变成小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积累与理解。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劝说”,在组织语言材料时,要体现一个“劝”字,注意劝说的对象,语言要委婉得体,事先要设计好劝说的铺垫,不能单刀直入,使“劝说”变成“批评”,可以举一些相关的正反面事例,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使劝说变得入情入理,让人乐于接受,达到劝说的目的。
◆习作练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目标选择习作材料。无论是发言稿还是竞选讲稿,首先要感情真挚,尊重听众;其次是要用事实说话,以具体的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让人听后信服你。
【课外推荐阅读】
《成语故事》《世语新说》
【课外积累】
搜集你喜欢的对联
10 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2.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3.我能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三、学时
1学时
四、知识链接
孔君平,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自读课文,关注生字、词及正确读音。
2.用铅笔在文中标出句序,画出生字词。
3.小组解释不太理解的词句,争取弄清古文大意。
独学检测
1.听写生字:
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杨氏(sì shì)之子 诣(yì zhǐ)其父 应(yìng yīng)声答曰
甚(shèn shèng )聪慧 为(wéi wèi)设果 夫子家禽(qín qíng)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把课文读通顺,关注停顿和节奏。
2.写一写: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 乃: 曰: 惠:
诣: 示: 未: 设:
3.秀一秀:我能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
为设果: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展示。
三、探究合作
1.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小组内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小组汇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用怎样的语气?
6.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四、自我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 国,有一户姓 的人家,家里有个 岁的儿子。他非常 。有一天, 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给 端出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 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 是您家的鸟。”
五、学习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六、拓展延伸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七、学文图解
梁国杨氏 聪慧
杨氏之子 此是君家果 思维敏捷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机智幽默
教后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