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7 18: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学习目标
1.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选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写下来,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选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要充满感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讲述的故事所打动。
2.本次习作是一次写事的记叙文,把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时
4学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回忆或搜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感人故事。
独学方法:
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独学检测:
1.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我看到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我听到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2.在这些事中,最让我难忘、印象最深刻的是:
原因是: 。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将自己曾经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令自己深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你一定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
二、独学展示: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1.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我看到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我听到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2.在这些事中,最让我难忘、印象最深刻的是:
原因是:
三、合作、交流、探究
(一)引入范例,感受“感动”
1.教师讲述《时间都去哪儿了》:有一个叫大萌子的女孩,从她出生开始,每一年都会跟爸爸合拍下一张相片,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萌子已经长大成人,快为人母,而爸爸却逐渐变老。2014年的春晚上,这个朴实细腻的真情触动着每位观众的心,诉说着岁月中的种种故事,令人感动。(音乐响起)
1.个人发言: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我感受到 。
2.学习小组交流:从老师的讲述中,我明白了讲述一件感人的事需要做到

3.各学习小组汇报讲述方法。
4.教师小结。
(二)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各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按照刚刚学到的讲述方法讲述故事,组内其余同学提出建议,帮助提高。
2.班级故事赛。
①各学习小组代表轮流上台讲故事。
②师生评议,选出最令你“感动”的故事,评出讲故事之星。(教师点拨:认真回顾,讲清经过;入情入境,充分表达)
③教师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第二——四学时
学习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进入习作
在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每个人都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把它写下来。
二、自主阅读,学习方法
(一)思路指导: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主要内容
一件让人感动的事﹛ 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表现感动之处)
由这件事产生的感慨
(二)技法放送
1.仔细回忆,选好事例。动笔之前,请大家用放电影的方式回忆一下,生活中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事情。也许有同学会说,生活这么平淡,哪里有感人的事情。是这样吗?如果你能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朴素的真理,无数感人的事迹。这感动可以是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动还可以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一回细小的帮助……
2.抓住细节,写好“感动点”。写感动的作文,就要表现出你的感动,并让你的感动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这就是所谓的“感动点”。那就要求在事情叙述到感人处时,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细写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写出一个精彩的片段来。如一个同学在写母爱的时候,就抓住了特写镜头——妈妈的微笑,对微笑这一细节进行细致的刻画,写出了母亲的慈爱。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真实、生动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写具体、细致,进行必要的“定格放大”,便能更好地抒发真切、自然的情感,使文章于细微处显真情。
3.有感而发,感情真实。文章有了真情,才拥有感染的力量,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表达感情的第一步就是对事情有自己明确的态度,要回忆自己当时和现在的情感,想想事情对你有什么触动,你当时有什么想法、表现,这对表现你是怎样受感动的非常重要。正所谓激情融于心中,情感自然就流露予笔尖,只要我们带着真实的情感写作文,自然能写出有情的文章。
(三)阅读后,我对 这样的方法很喜欢(在文中做上批注),用上它一定会为我的文章增色哦!
三、范文赏评,习得精华
心中的好妈妈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妈妈精心的呵护下慢慢成长,但最令我感动的是那次妈妈为我学英语的事。
有一次,英语老师布置假期作业,要同学们回家让家长帮助我们听写课文中的单词及句子。一进家门,我就跑回自己的屋子里,准备好一切听写所需的东西:本子、笔、橡皮。然后我跑到妈妈面前,嚷着要妈妈帮我听写英语单词,妈妈虽然满口答应了我,但我还是看得出来,这对妈妈来说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我知道,妈妈读书不多,没有班里其他同学的家长有文化。
我坐在椅子上,听着妈妈吃力地读着她根本不认识的“天文”,我越听越别扭,走到妈妈跟前,一把夺过英语书,默不作声。妈妈用抱歉的语气跟我说道:“真是对不起,我看不懂上面写的什么,没有办法帮你听写……”我跑回屋子里,无奈地把老师要求听写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全都默写了一遍。
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渐渐昏睡过去,模模糊糊中我听见门“吱吱”作响,以为是妈妈来看看我有没有睡着,我也没太在意,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听见门外面有动静,而且有翻东西的声音,我以为是小偷来了,吓得我直往被窝里钻。但是,慢慢地,好奇心战胜了我的恐惧,于是我顺手拿起了一把雨伞,作好战斗的准备。我蹑手蹑脚地开了房门,走了出去,看见了一副这辈子都让我忘不了的吃惊画面——妈妈正拿着我的英语书,神情专注,嘴里似乎还念念有声,原来她在学习英语!妈妈一转头,先是愣了一下,又连忙把英语书藏了起来,惊慌失措地说:“你,你怎么出来了,赶快回去睡觉!”我扔下雨伞,扑到妈妈怀中。
妈妈,都是我不好,其实不管您会不会英语,您都是我心中的好妈妈!
(一)范文赏读,边读边想:
1.小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交代了妈妈的文化程度,我知道他的用意是 。
2.文章第四自然段本该描写妈妈进我屋里拿书的动作,可是小作者却描写的是“我
昏睡时的感觉,这种写作方法是 ,刻画出 。
3.读完文章我发现,全文都是在围绕着 这一件事展开描写的。
(二)交流“边读边想”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胸有成竹,自主习作
学生开始习作,本次习作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五、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一)分享精彩语段。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优秀典型。并在文章中的精彩处画上波浪线批注。
2.请作者把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3.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
4.教师小结优点。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在小组内发言。
2.学习小组互评,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拨: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部分)
3.整理建议,二次习作。
七、教师总结。
学习收获(教后一得):
回顾·拓展四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1.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读文章要入情入境。
2. 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三、学时:
1学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巩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所得。
2.搜集成语故事,增加文化积累。
独学方法:
1.回顾课文,反复品读。
2.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成语故事。
独学检测:
1.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学会了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用到的的直接抒发感情法;还有 。
2.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就推荐我们课外阅读《中华成语故事》。现在,我随口就能说出五个。如 、 、 、
、 。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大家都来秀一秀:
①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学会了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用到的的直接抒发感情法;还有 。
②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就推荐我们课外阅读《中华成语故事》。现在,我随口就能说出五个。如 、 、 、
、 。
2.两人对子批一批:
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3.教师小结。
三、探究、交流
(一)交流平台
自由朗读“交流平台”对话,我发现 。
1.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班级展示。
学生代表畅谈自己的发现。
3.教师点拨、小结。
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如: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二)日积月累
1.学习小组内检查认读情况。(开火车等)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小组合作,对自己不懂的成语提出来小组解决。
2.再读成语,按自己的方法把成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如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如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如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如
(三)成语故事
1.用自己的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教师点拨: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学习小组内互说。
全班交流。
2.我从故事中的 体会出杨时尊敬老师。
3.教师小结。
学习收获(教后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