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感受、乐曲《阿拉木汗》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用打击乐器为《阿拉木汗》伴奏;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绕手腕、动脖子等基本动作。
3能初步把握前十六xxx节奏型;能分辨“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五件乐器的音色。
重点:感受《阿拉木汗》的情绪;能为音乐伴奏。
难点:能准确把握伴奏谱中的前十六节奏。
道学具:微课件、打击乐器、课件、节奏卡片
新授:
一打击乐伴奏。
1教师:老师在我们学校的艺术楼为大家录制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开观赏 ,注意老师视频里提出的问题。(教师播放微课)
2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3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欢快的情绪?它的速度是怎样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呢?
4在这些紧凑的节奏型里有个很欢快的节奏型,你听很快乐xxx(是拍手)很开心xxx,请你也来模仿老师拍一拍。
5师出示前十六节奏型xxx,仔细观察,这个节奏型是怎么组成的?教师介绍节奏型的名字。
6其实这种节奏型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学生记忆前十六节奏型的特点)
7(课件)伴奏谱中你找到前十六的节奏型了吗?拍一拍这个小节。
8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维吾尔族音乐《阿拉木汗》,,它是4/4拍,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用1、2、3、4的数字随音乐轻声数拍。
9教师指导学生敲击桌子表现响板的节奏。
10教师分发打击乐器响板,指导学生再辞伴奏。
11教师指导学生拍手表现铃鼓的节奏。
12教师分发打击乐器铃鼓,指导学生再次表现铃鼓的节奏。
13三角铁的节奏,请同学们来创编一个动作来表现三角铁长音的特点。
14(教师分发打击乐器)经学生分成三组,让我们共同来伴奏吧!(放音乐)
二了解“女子十二乐坊”;听辨、记忆五件乐器的音色。
1《阿拉木汗》作为优秀的民族音乐,多次登上舞台,请同学们欣赏由十二位女子演奏的《阿拉木汗》,仔细观察,认真听都有什么乐器?(放视频)
2学生汇报听到的乐器的名称。
3教师简介“女子十二乐坊”。
4教师播放五件乐器的演奏片段。引导学生听辨各个乐器的音色,了解其音色特点。
5“女子十二乐坊”在演奏时,频繁的更换主奏乐器,充分发挥每个乐器的音色特点,老师将它们归为三组(课件展示)。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不能听出都是谁领奏?用手指表现出序号,告诉老师。
三了解“阿拉木汗”;学跳维吾尔族舞蹈。
1“阿拉木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听,教师范唱。
2学生回答。然后闭上眼睛想象阿拉木汗长什么样子?(放音乐)
3(放课件“阿拉木汗”的图片)。
4跟着老师来学跳维吾尔族舞蹈吧!教师重点讲解绕手腕、动脖子的动作。
5请全体学生最音乐表演舞蹈。
6男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女生随音乐跳起舞蹈。
四结束。
今天的音乐之旅即将结束,让我们相聚在下一次的音乐旅途之中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