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组
【单元导读】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三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于人物的语言,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学习时,要抓住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法提示:
◆认真读文,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写人的文章必然要写事,通过人物做的一件件事情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而在这些事件中,又有一些描写语言、行动、或心理活动的重要环节,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读写人的文章一定要认真分析叙述的事情,抓住事件的主要情节,反复阅读认真分析,体会人物是怎样的人,感受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的外貌。许多写人的文章,为了全面刻画人物,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往往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外貌描写包括对长相、衣着、神情、姿态的描绘。人物的外貌特点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世界。因此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注意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认真体会外貌如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与精神世界。这样阅读,人物形象才能活生生地留在脑海里。
◆读懂人物语言。“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最重要的窗口。人的性格、年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等都会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阅读写人的文章,要特别关注人物说了些什么,分析语言与行为的关系,体会人物的心灵。
◆分析人物的行动。人的行为举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为了展现人物的内心,作者在描写人物行为动作时,都要精心地选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词句。因此读写人的文章,必须抓住描写人物行为动作的词语、句子,反复阅读揣摩,用心体会其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在心目中留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之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它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写得好,可以把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表现得更加深入细致,给读者留下鲜活、生动的印象。所以读写人的文章,要认真阅读人物心理描写的句段,联系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深刻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
◆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的行动都要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对人物活动与思想有着密切关系。阅读写人的文章,分析人物当时当地所处的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心理和语言,可以在环境的衬托下,使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得更真实、更客观。充分利用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注意整合和提升,以“读人”为主,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句子,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来感受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练习“说人”“写人”,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课外推荐阅读】
选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阅读。
【课外积累】
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四字词语。
22 .人物描写一组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学时:
2学时
知识链接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要词义
2、我能搜集《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资料
2.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独学方法:
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画出不认识的、难理解的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生词。
独学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dǒu sǒu gū dōng zhí zi láng zhōng
( ) ( ) ( ) ( )
2、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裤裆(dāng dáng) 破绽(zhàn dìng) 扳倒(bān fān)
吐痰(tán tǎn) 严监生(jiàn jiān)
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等词语。
2、我通过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能感受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
互相读字词“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
2、秀一秀:交流展示独学第2题资料。
3、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
1、读了课文,我认为文中的小嘎子是一个 的人,胖墩是个的 的人,课文中描写了他俩 的事。
2、小嘎子给我的印象是( ), 我从课文的这些地方体会到的:
3、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 等表示动作的词。还夹杂着对嘎子心里活动的描写,比如
。
4、胖墩是个的 的人,描写胖墩儿的词语有: 。
5、这篇短文采用 描写、 描写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认真体会。
6、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我通过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感受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探究交流
1、作者是怎样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课文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动作的描写,画出来。
从这几个动作中你体会到
2、“凤辣子”指谁?用()标出对她的外貌描写,读一读并说说浑号“凤辣子”的来历。
3、王熙凤给你留下在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找出描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外貌及动作语言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我能结合本文说出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写出来。
(提示:A、正面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B、侧面描写——借她人之口,衬托人物;C、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地位和修养;D、语言描写——透视人物心灵世界。)
二、自我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搂( ) 倒( ) 皆( ) 怜( )
擞( ) 侄( ) 替( ) 伶( )
绽( ) 郎( ) 敛( ) 临( )
淀( ) 朗( ) 剑( ) 监( )
2、近义词
慌忙— 打量— 标致— 破绽—
欺负— 纳罕— 恍若— 随便—
3、判断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 外貌描写 b 动作描写 c 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1).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 )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3).赵氏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
(4).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
三、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
四、拓展延伸
试着运用本文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本班的一个同学或一个老师。 五、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名著阅读《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从中学到更多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学文图解
22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顽皮 机敏 好胜
《临死前的严监生》——爱财胜过声明的守财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泼辣、张狂、奉承
教后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