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哲理思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哲理思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1: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哲理思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代悲白头翁(节选)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诗的最后四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思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2.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重阳栖霞楼作①
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②,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③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注解:①这首词是诗人被贬黄州期间重阳节写的。②东徐:即徐州。③酒阑:酒宴将散的时候。
3.结合《赤壁赋》中“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探究这首词最后一句蕴含的哲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
(宋)李浩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
【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4.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各题。
示张寺丞王校勘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注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注:游梁赋客: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于梁园。
5.颈联两句乃全诗的警句,情理兼胜,解释这两句并写出其中蕴涵的哲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众人
(宋)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钓。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6.本诗内容恰好阐释了《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出的哲理,请指出哲理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
7.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
八、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词作,完成小题。
临 江 仙
杨 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请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及阐述的哲理。
答案
1.①“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两句,意思是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揭示出物是人非、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是说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表现青春易逝、世事无常的感叹。
2.人生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萧瑟”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和天晴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旷达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意思对
3.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天地古今都在一瞬之间;②不要为生命的短暂而悲伤或者恐惧,要坦然面对一切;③不要刻意追求生命的长久,要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④人生许多不如意,不必伤感,要淡泊而又乐观面对。
4.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
5.此联写花开花落,人力奈何不得;旧燕归来,似曾相识,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
6.(1)“不畏”二句表现的哲理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会自信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被事物的重重表象所迷惑。(2)本诗中的一二句作者不以众人的议论纷纷而“喜”或“病”,众人的看法不过是像浮云一样,只是事物的表象,三四句中的贤圣与否不以人的论说而定的举例充分论证了这一点。,但作者并不否认像五六句圣人那样以较高的客观标准对人的客观评价,但无论如何(众人也罢,圣人也罢),人善恶好坏的本质是由人自己决定的,这体现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谛。
7.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②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成过去,光明必会到来。
8.情感:(1)喜悦与痛快。作者面对滚滚长江巍巍,高山与隐士高人把酒畅谈,纵论古今自有一番愉悦与畅快。(2)豪迈与悲凉。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的豪迈,也有自己功业未就的悲凉与失落。(3)淡泊与洒脱。作者借江渚上白发渔樵惯看秋月春风,笑谈英雄往事,表达了自己淡泊洒脱的人生态度。
哲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