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讽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讽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1: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讽刺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
其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①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注】①垂车:又称“悬车”,指悬挂车子,不再当官上朝。
1.这两首诗均创作于诗人致仕家居石湖时,也均微露讽意。请分别从思想感情和讽刺对象两方面赏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2.后人评价这首诗歌“立意精巧,讽刺深刻”,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宋)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①,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注】①经量:大量土地。南宋度宗时宰相贾似道推行所谓的“经界法”,经界丈量农民的土地,按田亩收税。
3.讽刺艺术是此词的特色,试赏析其讽刺手法。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再经胡城县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催租行
[宋]范成大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4.试分析两首诗揭露讽刺手法的异同。
五、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叹世
元·曾瑞
罗网施①,权豪使,石火光阴②不多时。劼活③若比吴蚕似。皮作锦,茧做丝,蛹烫死。
[注释]①罗网施:指设圈套害人。②石火光阴:形容如石火迸发,转瞬即逝。③劼活:忙碌。
5.这首元曲是一首讽刺世态之作,请结合这首元曲的主要修辞手法来进行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①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③。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④,独有霍嫖姚⑤。
【注释】①李白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写时事与心声。除第四首外,另外五首都表达了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④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宜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⑤霍嫖姚:指霍去病,西汉名将,官至骠骑将军。
6.有人认为,尾联“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这一句有类似“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讽刺之意,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全诗,陈述理由。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①朱崖②道路难,伏波横海③旧登坛④。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⑤。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注】①铜柱:西汉末年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以为汉之极界。②朱崖:汉郡名,即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③横海:汉代韩说曾任横海将军,率兵南征。④登坛:古代封拜大将,筑坛受命,然后出师。⑤獬(xiè)豸(zhì)冠;御史所服之冠,指杜侍御奔波万里索要贡物。
7.这首诗对杜侍御的哪些行为进行了讽刺?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公子行
(唐)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8.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1.①第一首诗表达了对庸俗从众的世人的讽刺之情,所讽刺的对象是世人的庸俗。
②第二首诗表达对势利的酒徒诗客、亲交故旧的讽刺之情,讽刺的对象是世人的“势利”。
2.①渲染:本诗前六句,描绘的是小麦、蚕茧丰收,农民欣喜欢乐的场面。②反衬:从“的知”句和“不望”句可知,即使是丰年农民也一样衣食无着。诗人渲染农民欣喜的心情和劳作场面,实为反衬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③“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看似写乐,实是嘲讽,是诗人倾诉农民的悲苦辛酸,表现封建剥削的残酷,也体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①词人运用白描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本质,达到讽刺的目的。如通过“巍巍”“闻说……星夜……”等词语,刻画宰相的飞扬跋扈、朝臣的趋炎附势、太守的轻率狂妄,讽刺了他们害民虐民的本质。
②运用反复叠唱的体式进行讽刺。如“经量”一词在词中共出现了八次,重点突出,讽刺对象明确。
③结尾运用反诘句式(反问),谴责了宰相贾似道及其爪牙不去收复、一味收刮百姓的罪责,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的一腔愤怒,讽刺的效果尤为突出。
4.同:①寓揭露于叙事中。②对比,杜诗中去年百姓喊冤与今年县宰升官作对比,范诗将里正和百姓的言行作对比。异;①杜诗结句直接抒情,对统治者的揭露和鞭挞不留余情。②范诗寓讽刺于对里正形象不动声色的细节刻画中,入木三分地写出里正的凶态、丑态。(答出3点即可)
5.这首元曲全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得作品简洁而形象,寓意深刻而入木。开笔即用“罗网施”比喻当时魑魅魍魉的封建社会,形象贴切。接着用“石火光阴”比喻权势好景不长,最后用“吴蚕”暗喻权豪作茧自缚,深化“叹世”的主题。可以说全曲作者极力嘲讽、抨击了不可一世的权贵。
6.同意:诗歌前两联刻画了策马疾行、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战士形象,从“辞汉月”到“破天骄”,作者尽管略去了激烈的厮杀场面的描写,但足以让读者想象战事之酣,牺牲之众。尾联一个“独”字,暗含作者讽刺之意:功成之后,受封的仅有将军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
不同意:诗歌前三联描绘了一幅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势如破竹的战争场面,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争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尾联以士卒口吻表示:不一定非要荣登麟阁才证明功业不朽,我们因能报效国家而感到自豪与满足。这更能体现战士们的献身精神,使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
7.①对杜侍御以进送贡物为名、行市恩买宠之实行为的讽刺;②对杜侍御为逢迎皇帝,不惜一切代价行为的讽刺;③对杜侍御冒险而夺取贡物,未必能取悦皇上的揶揄。
8.(1)相同点: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曹诗用“斗”与老鼠对比,突出老鼠的硕大;用“健儿”“百姓”的痛苦与老鼠的肥大对比,突出老鼠的可恶。孟诗以“彩霞”与公子的“锦衣”对比,突出其衣着的华丽;以农夫的辛苦与公子的游乐对比,突出社会阶层的矛盾。
(2)不同点:①曹诗运用暗讽手法,以“官仓鼠”的形象来比喻贪官污吏的肥大嚣张;用问句结尾,引人深思,使讽刺的效果更为深刻。②孟诗运用写实的手法,熔描写、叙事、议论于一炉,直接揭露了贵族公子不惜民力、奢侈骄纵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