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第二课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第二课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3: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因三位代表人物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法”为核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文章理论,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方苞、刘大奎、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方苞是桐城派奠基人,刘大櫆是桐城派先驱,姚鼐是桐城派集大成者。


第二课时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
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这是面
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这是线
然后再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出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这是点
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概括介绍地理形势
南北分流
南北分界
最高之处
汶和济
古长城
日观峰
(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面 线 点
译 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chéng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到达/另提一事
山脚
石阶
同“又”
界限,城墙
趁,冒着
在,介词
第二段
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从作者由京师来泰山的路线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一段艰苦的旅程。“ 乘风雪”中的“乘”字,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历”“穿”“越”“至于”几个动词,把从京师去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既与实际情况吻合,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
②天气恶劣,路途遥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来登山,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风尘仆仆,不辞辛苦,登山心情迫切,形象持点
译文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之”,指的是中谷)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
少于,形容词作为动词。不到一半
所说的
顶峰
第二段
省略句
判断句
沿着,顺着
所+动词=名词性短语
译文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名作动,照
背,覆盖
停留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等到
几乎
像门槛一样,名作状语
第二段
助词,无实义
(1)简述作者在第二段中的行程。
(2)作者到达目的地后看到的景色。
思考问题
京师
泰安
乘、历、
穿、越



复循
遂至
南麓
第二段,主要以游踪为线索,记述作者登山的经过,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中岭(天门)
西谷
山巅
中谷
讨论: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几幅图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合作探究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苍山负雪图
泰山夕照图
晚日照城廓。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半山居雾图
④“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合作探究
运用的手法:动静结合、拟人、比喻
①“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②“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③“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苍山负雪
雄浑壮阔
晚日城郭
辽远广阔
半山居雾
高峻险壑
先写:
京师
泰安
再写:
山麓
山顶
路程:
四十五里
(远)
石级:
七千有余
(高)
路线:
中谷—西谷—山巅
(险)
山顶
景色:
苍山负雪
晚日照城郭
半山居雾若带
(壮阔)
(雄浑)
(高峻)
上 下
远 近
登山经过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732年,出生
1750年,考中举人(18岁)
1751年春,礼部会试名落孙山
1752年秋,第二次应礼部试,又落第
1754年春,第三次应礼部试,又落第
1757年春,第四次应礼部试,又落第
1760年春,第五次应礼部试,又落第
1763年春,第六次应礼部试,中进士(31岁)
① 负,背负 精神隐喻 压抑
②烛, 微弱淡黄 微暖 惊喜
点燃了生命中的火花
目前为止,你高中生活里的小确幸又是什么呢?
请写下来,150字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