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第一课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第一课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3: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因三位代表人物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法”为核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文章理论,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方苞、刘大奎、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方苞是桐城派奠基人,刘大櫆是桐城派先驱,姚鼐是桐城派集大成者。


第一课时
杜甫一首《望岳》带我们领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姚鼐,走近别样的泰山风光,一起学习《登泰山记》。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其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有“五岳独尊” 、“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 的美誉。
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1987年12月12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简介
五岳简介
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2016.1米)
西岳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 2154.9米)
中岳嵩山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县 1491.7米)
东岳泰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1545米)
南岳衡山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1290米)
郭沫若:“泰山应该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其中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
姚鼐其人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内容上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了方苞的理论,因三人都是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章,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求“义法”要求语言“雅洁”。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登泰
登: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经过和所见所感
姚鼐
山记
记:一种文体,山水游记
泰山:点明游览的地点
解题

登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姚鼐
山记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①碑记: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
②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
明确文体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写作背景
姚鼐:nài 汶水:wèn 济水:jǐ (jì)
子颍:yǐng 砌石:qì 为磴:dèng
徂徕:cú lái 戊申:wù 樗蒲:chū pú
绛皓:jiàng hào 少圜:yuán 石罅:xià
若偻:lǚ 须臾:xūyú 人膝xī
订正字音
整体感知
全文有五个自然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译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山南水北,泰山南面
山北水南为阴,泰山北面
向西,名词作状语
在,介词
第一段
判断句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文化常识:关于“阴”和“阳”
口诀: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尝试说出这些地名的由来:
衡阳 湘阴 淮阴 汉阴
衡阳(南岳衡山的南面)
湘阴(湘江的南面)
汉阴(汉江的南面)
淮阴(淮河的南面)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
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这是面
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这是线
然后再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出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这是点
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概括介绍地理形势
南北分流
南北分界
最高之处
汶和济
古长城
日观峰
(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面 线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