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单元 一
课题 1.草原 课时 2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语,能正确认读、书写“毯、陈”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正确理解“渲染、勾勒、线条、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等词语的意思,提升自主识字学词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脉络。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一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1中的2(检测目标1) (检测目标2) (检测目标3)
资源建议 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老舍先生,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课上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来写。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教学时可以采用整体入手、层层深入、品味语言的步骤展开。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景色之美时,可以由景色之美到境界之陶醉,再到语言:由理解到想象,领悟“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的好处,进而设计小练笔指导学生运用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提升描绘景物的能力。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化文为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学 习 过 程 二次修订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比喻句、拟人句标画出来摘抄识记,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的词语。 思考课后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课中学习: 任务1:认读字词,理解运用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 2.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检测目标1) 绿毯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拘束 微笑 3. 提示:毯、蹄的偏旁,示范难写的生字:毯、腐 4.把自己认为易错的字写一写。 任务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 2.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指向目标2) (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任务3:学习第一自然段,开启寻美之旅(指向目标2) 1,初读语段,寻景色之美。 (1)默读文段,圈画批注。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草原的风光美,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2)汇报交流,归纳小结。 天空:明朗的天空 地面: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 从上到下的顺序 (3)想象画面,感受美景。 在作者的笔下,草原的天有什么特点?你从哪感受到的? 带上你的理解,读出草原的可爱。 作者初到草原,呼吸着清鲜的空气,仰望着明朗的天空,此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想高歌一曲)想象画面,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句话。(读出愉快之情) 2,品味语句,寻境界之美。 本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与“高歌”相反,请快速找出来。(低吟)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想轻轻吟唱呢?谁能把他看到的景色读给大家听?哪句让你陶醉了? (1)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为什么“一碧千里,而不并不茫茫”? 出示:在天底下......白色的大花。 读一读,说说从文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二: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小丘)小丘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柔美)谁能用自己的手来表现小丘柔美的线条? 出示多媒体课件,理解:“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 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不会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到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国画很相似。 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师范读这句话。 请学过国画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绘画经历,理解语言,想象这句话所表达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这句话。 (3)引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感受一碧千里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充满了生机。) 3,着眼表达,寻语言之美。 (1)设身处地,畅谈感受。 草原是一首诗,草原是一幅画,假如你身处这样的境界中,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用哪句诗或哪句话来描绘草原的美景呢? (2)还原语段领悟表达。(课后第二题)(指向目标4) 自由交流:这段话中哪些是直接写景的,哪些是作者的感受? (3)把括号中的语句去掉,对比讨论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主发言。 小结:我们以后再描绘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小练笔:这次,我来到了......(仿写第一自然段,像老舍先生那样,既写出看到的、听到的,还要融入自己的想象,写出来到这个地方,领略美景之后的感受。) (5)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指向目标2) 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美好的境界更值得我们用心灵感受,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记忆的深处吧。 任务4:学习课文2一5自然段,寻人情之美。(指向目标3) 草原的美令人陶醉,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让人难忘。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分别在即,文中最能表达老舍先生心情的一句话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的?请标出重点词句。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一: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飞过来。 (1)为什么要用彩虹来比喻草原上的男女老少?你还能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主人热切的心情?(飞)此时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热闹) (2)作者初入草原时,又是什么样的呢?(寂静)从哪看出来的?(交流句子) 在这辽阔的草原上,静静地行驶着,直到一条河的出现,这景象才有了改变。此时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惊喜兴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河!) (3)学生悟表达方法:作者先写草原的静寂,是为了反衬后面的热闹,从而更能突出主人的热情。 预设二: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体会民族团结互助) 预设三:第四自然段(出示) (4)默读想一想:主人们敬酒时说了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5)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6)由“主客依依惜别”,你联想到生活中哪些与人分别的经历呢?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分别时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但领略了草原的自然风光美,而且还感受到了蒙汉情谊深,感受到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希望我们能铭记这份情谊,永远团结在祖国的怀抱中,因为我们各民族的兄弟姐妹是一家。
板书设计: 景色美 草原 人情美 作业与检测: 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根据练笔的要求,自改与同学互改,完善习作。
学后反思: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