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明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权重,对中央离心离德所致。鉴于此,朱元璋( )
A.派文臣做知州,下设通判 B.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C.设军机处,皇帝总揽大权 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2022·陕西·模拟预测)所谓“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材料反映的中枢体系的形成( )
A.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奠定基础 B.使中央对跑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C.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 D.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3.(2022·陕西·模拟预测)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这表明当时
A.明太祖打击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资本主义思想萌芽 D.加强文化专制
4.(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所列独具特色的历史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青铜器
②八股取士、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光武中兴、宦官专权
④筒车,北庭都护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5.(2022·陕西铜川·统考一模)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宋辽澶渊之盟
C.郑和下西洋 D.雅克萨之战
6.(2022·陕西渭南·统考模拟预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就斐然。下列属于明朝的医学成就的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五禽戏” D.《天工开物》
7.(2022·陕西榆林·校考模拟预测)连环画是我们了解历史的读物之一,曾起到过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以下连环画所反映的史实,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8.(2022·陕西渭南·校考模拟预测)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在《清朝全史》中记载“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推崇儒家学说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 )
A.文化认同 B.重文轻武 C.罢黜百家 D.谦恭心态
9.(2022·陕西·模拟预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心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可失。”据此可知,当时( )
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 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
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 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10.(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下表反映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表格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时期 元朝 清顺治、康熙帝时期 1727年 1965年
史实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册封达赖和班禅 建立西藏自治区
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北庭都护府 D.设置伊犁将军
11.(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列绘画作品反映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某学者论及古代某制度时指出,(它)“以皇帝个人之力独揽国家一切繁杂军政事务,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这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界”。该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刺史制度 D.军机处
13.(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
②唐朝颁布“推恩令”
③元朝设立“厂卫”机构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马夏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的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统治者盲目自大,鄙薄科学技术 B.清朝科学技术先进,不屑于学习西方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提倡重文轻武 D.清朝军队武器先进,远超英国水平
二、填空题
15.(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宋太祖为加强控制,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____________,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16.(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唐朝高僧_(人物)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回到长安,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明成祖派________(人物)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17.(2022·陕西榆林·校考模拟预测)《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中①处是______;《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②处是______。
18.(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工程,至今影响深远。图A工程是明朝修建的_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宏伟的皇家建筑群;图B是______________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9.(2022·陕西咸阳·一模)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________编写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_______ 》,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名著。
20.(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_____(人物)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____,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1.(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由__________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_________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22.(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新疆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____;清朝时,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____,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23.(2022·陕西渭南·统考模拟预测)元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727年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4.(2022·陕西铜川·统考一模)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便于货币流通。
25.(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宋朝时,实行______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为维护集权统治,清朝实行___________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三、简答题
26.(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明朝朱元璋是如何强化皇权的?皇帝专权有何弊端?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消极影响?
27.(2022·陕西·模拟预测)公元605年,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正式确立,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考试的科目,并简要阐述其发展过程,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8.(2022·陕西渭南·统考二模)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郑和能够完成七次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壮举有何历史意义?
29.(2022·陕西·模拟预测)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王朝都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以后历代王朝管辖西域的措施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30.(2022·陕西渭南·统考模拟预测)清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列举清朝治理新疆的具体史实。分析清朝治理边疆的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31.(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军机处的设立有何作用?列举清安定新疆和西藏的史实。清朝对边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32.(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表现。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分析闭关项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权重,对中央离心离德所致”结合所学可知是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是因为地方上权力太大导致的,因此明朝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D项正确;A项是宋太祖实行的政策,排除;废丞相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排除B项;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依据材料“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中枢体系的形成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为进一步集中权力,朱元璋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3.D
【详解】据材料信息,朱元璋下令停止对孔子的祭祀、删《孟子》、对科举考试规定,这些体现了文化专制,D项正确;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同时科举考试仍以儒家思想命题,说明儒家思想仍占主导,排除AB项;材料没涉及资本主义思想萌芽,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①甲骨文、青铜器出现在商朝;②八股取士、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出现在明朝;③光武中兴、宦官专权出现在东汉;④筒车,北庭都护府出现在唐朝。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③④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事件与郑和下西洋有关。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使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C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与“15世纪早期”不符,排除A;宋辽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时期,排除B;雅克萨之战是康熙反抗俄国的侵略,发生在17世纪中期,排除D。故选C。
6.B
【详解】伤寒杂病论》作者是东汉名医张仲景,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的健身操,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7.A
【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揭竿而起反映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②反映的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黄巾起义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闯王李自成反映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发动了农民起义,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8.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有利于消除满汉两大民族的隔阂,巩固清朝统治,因此推崇儒家学说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罢黜百家与汉武帝有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谦恭心态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
9.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同清廷议和,请求与高丽一样,对清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如诚心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抓住机会进剿台湾,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不能与外国问题相提并论,反映了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康熙帝认为如果不能和平招抚台湾,就以武力解决,排除A项;当时台湾处于郑氏集团统治之下,不是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而是康熙帝指示施琅可以抓住机会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27年处于清朝统治期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B项正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是在唐朝管理西域的机构,排除AC项;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皇帝是设置管理新疆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货郎图》反映的是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盛世滋生图》描绘的是清乾隆时期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释迦降生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体现的是明朝的政治腐败,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以皇帝个人之力独揽国家一切繁杂军政事务,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这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界”可得出是清代的军机处,其特点是精、简、速、密,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正确;ABC项的内容都没有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清朝设立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明朝设立“厂卫”机构;因此②③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14.A
【详解】材料表现清军将领对于西方展示火器并不感到稀奇,说明当时清政府持有盲目自大的心态,认为中国事事均在西方之上,A项正确;清代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技发展与世界脱轨,科技水平逐渐落后于西方,排除B项;清代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字狱”,但并无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军队武器逐步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A项。
15. 通判 中书省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为加强控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答案:①通判 ②中书省
16.玄奘;郑和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玄奘到天竺取经,在那里,他勤奋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大师。后回到长安,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明成祖在位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17. 长安 刘家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是奉汉武帝之命从西汉首都长安出发,前往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所以①是长安;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从刘家港出发,前后六次出使西洋,所以②是刘家港。
18. 北京城 隋大运河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9. 李时珍 农政全书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宝典”;明末时期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0. 祖冲之 宋应星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人是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而成的。
21. 黄巢 李自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因此填写黄巢;李自成。
22. 北庭都护府 伊犁将军
【详解】唐朝先后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清朝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23. 宣政院 驻藏大臣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初建立后,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4. 半两钱 票号
【详解】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25. 重文轻武 文化专制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宋朝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为维护集权统治,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26.措施: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③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④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使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⑤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弊端:①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②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影响:①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②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详解】关于“强化皇权”,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设三司,分封诸王,监控地方;在军事上,设立五军都督府除此之外,设立特务机构。关于“弊端”,可以从决策难以集思广益和地方缺乏主动性等角度作答。关于“影响”,可以从教育发展和人才选拔等角度作答。
27.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是隋炀帝设进士科,自唐以来,唐太宗增加录取人数,武则天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以诗赋为考核内容,宋代重文轻武,提高进士的地位,到明清后实行八股取士。到1905年废除。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解】科举考试科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仅有策问,隋炀帝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唐朝时期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科和进士科。发展到明朝时期只设进士一科。
发展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隋朝确立、唐宋完善发展、明朝时期僵化和1905年最终废除等方面简要阐述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等方面分析科举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8.措施: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统治者的支持;郑和个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三点即可)意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有: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能够完成七次下西洋的原因有: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统治者的支持;郑和个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下西洋,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9.唐代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设北庭都元帅府;清先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以上措施都加强了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政权的联系以及经济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详解】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元朝和清朝等时期对西域采取的不同措施,简述西汉以后历代王朝对西域的管辖。如唐代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设北庭都元帅府;清先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等。
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防止边疆战乱,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等方面分析西汉以后历代王朝管辖西域的共同作用。
30.措施:清朝建立军机处,实行文字狱,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史实: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历史意义:加强边疆地区与中央的联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详解】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清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央建立军机处,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同时设立文字狱,制造了大批冤案,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言论。同时为了巩固专制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提倡尊孔读经等政策,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进行销毁等,严重阻碍思想文化的进步。史实: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军队驻扎新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意义: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治理边疆的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加强边疆地区与中央的联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31.作用: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史实: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的管辖。
意义: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有利于保持西藏、新疆秩序的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控,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 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1713 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 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康熙时 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喝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时期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搜刮各族人民,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只擒拿大、小和卓,各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会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边疆的治理,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有利于保持西藏、新疆秩序的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32.表现: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上城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巩固封建统治;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推行“重本不知政策,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大变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影响: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了一定的防御作用;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详解】第一问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出现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等方面作答。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上城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第二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主观因素看: ①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②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从客观因素看: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②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第三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了一定的防御作用。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