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校考模拟预测)下列朝代疆域图按我国历史发展顺序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2022·陕西西安·二模)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③自称“始皇帝” ④统一铸造五铢钱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
4.(2022·陕西·统考模拟预测)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这反映了当时( )
A.摒弃了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诸侯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5.(2022·陕西宝鸡·统考三模)在中国历史上,下图所示人物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他统治的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 )
①颁布“推恩令”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④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7.(2022·陕西·模拟预测)近日,西安的核酸贴纸“大汉天团”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下面关于贴纸中的原型人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张騫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②张骞开辟了通往印度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
③卫青和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沉重打击了匈奴
④东汉明帝派霍去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加强对西域进行政治和军事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A.安西都护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
9.(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下图反映的是东汉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图。改进该工艺,使其质量大大提高的历史人物是( )
A.蔡伦 B.徐光启 C.毕昇 D.宋应星
10.(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应对,中西医结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其中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为刹住新冠疫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A.《千金方》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11.(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事中,可以通过阅读此书了解到的有
①秦灭六国 ②大泽乡起义
③光武中兴 ④西晋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
12.(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
13.(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地名);《秦朝形势图》中②处是__________(地名)。
14.(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这种文字是______;秦朝建立后统一使用文字______。
15.(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游修建了都江堰。秦朝时,秦始皇派兵开凿______,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16.(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诸子百家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________”;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
17.(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西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地名);《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__(地名)。
18.(2022·陕西咸阳·一模)_____(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汉武帝接受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19.(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在地方,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是______________,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0.(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简答题
21.(2022·陕西·模拟预测)指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统一后,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有何作用?秦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与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关?
22.(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西周的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制度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化?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反映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3.(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于哪一年?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24.(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产生了哪些影响?指出秦朝采取的治国思想及其实践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25.(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由于秦朝的暴政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道家“无为而治”、“镇之以静”的思想方针,施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表现有哪些具体措施?最后收到怎样的治理效果?
26.(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为防止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办法?汉武帝在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即位后所采取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7.(2022·陕西西安·统考模拟预测)指出汉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分析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影响。
28.(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方面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对汉朝的发展有何作用?
29.(2022·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校考模拟预测)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国问题,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汉武帝在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分析以上做法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30.(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指出东汉建立的社会背景。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分析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状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1.(2022·陕西西安·统考二模)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有哪些?汉代,中原向西域传播了哪些技术?简要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32.(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指出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交通中最重要的航线。概括丝绸之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朝代疆域图中的“咸阳”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秦朝;根据材料“都城长安”并结合所学可知②是唐朝;根据材料“岭北行省”及所学知识可知,③是元朝的疆域;根据材料“乌里雅苏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清朝的疆域,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自称“始皇帝”,他的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C项正确;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有残暴统治的一面,体现在题干中就是焚书坑儒,修建陵墓,所以②⑤不属于“他的好处”,故把包含②或⑤的BCD项排除;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是功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这些都是他做出的贡献,因此他的好处是①③④,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实现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令,故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这反映了当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项正确;西汉初期坚持秦朝政治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解决了诸侯国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③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含有③的AC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①张騫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③卫青和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沉重打击了匈奴,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②张骞开辟了通往的是陆上丝绸之路,②不符合题意,④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进行政治和军事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B项正确;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清朝设立 伊犁将军,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题干东汉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图可知反映的是造纸术的流程图,结合所学,西汉时期我国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书写材料的革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A项正确;明朝徐光启著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排除B项;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C项;明朝宋应星著有农业、手工业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中西医结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其中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可得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C项正确;《千金方》是孙思邈的作品,排除A项;《本草纲目》由李时珍所著,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由贾思勰所著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秦灭六国和大泽乡起义分别发生在战国末年和秦朝末年,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西晋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3. 镐京 咸阳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①处是镐京,是西周首都;②处是咸阳,秦朝首都。
14. 甲骨文 小篆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这种文字是甲骨文;秦朝建立后统一使用文字小篆。
15. 李冰 灵渠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战国和秦朝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已经得到较大发展,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灵渠是秦朝时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位于广西,灵渠的修筑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为秦始皇统一岭南奠定了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李冰”“灵渠”。
16. 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诸子百家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 “焚书坑儒”;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17. 乌垒城(今新疆巴州轮台县)。 东京(今河南开封)。
【详解】①:根据材料“《西汉形势图》”中“西域都护府”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巴州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②:根据材料“《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中②处”显示是北宋的都城,可知是东京(今河南开封)。
18. 孔子 董仲舒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19. 郡县制 西域都护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是由皇帝任命产生;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填写郡县制;西域都护。
20. 史记 资治通鉴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21.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措施: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详解】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的官员都由皇帝或朝廷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22.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域,使西周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春秋时期天子地位大大下降,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法家.在当时的作用是加强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自秦以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大多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制.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域,使西周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这一制度,在春秋时期由于王室衰微,天子地位大大下降,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可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反映了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主张;这一制度在当时的作用是加强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自秦以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大多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制。
23.公元前221.
政治:始称皇帝,总览一切大权;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立郡县;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
军事: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修灵渠,开发岭南;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写出六点即可)
【详解】公元前221年,嬴政称帝,定都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一切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修灵渠,开发岭南;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焚书坑儒。
24.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治国思想:法家。
实践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实行严刑峻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效果: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制度建设,开创了后世王朝沿用的制度;独尊法家钳制了思想发展,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下的残暴统治是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详解】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治国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秦朝采取的治国思想是法家。实践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实行严刑峻法。效果: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制度建设,开创了后世王朝沿用的制度;独尊法家钳制了思想发展,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下的残暴统治是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25.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注重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等。(任答三点即可)
效果: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或创造“文景之治”的局面)。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注重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等。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6.措施: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经济方面: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官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答出两点即可);思想文化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影响: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防止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取的是推恩令以削弱王国势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官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则是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7.原因:汉初经济调敝,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任答一点即可)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确立察举制,选拔有杰出才能的人;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铁钱;在全国各地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影响: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有利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汉初经济调敝,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措施是,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确立察举制,选拔有杰出才能的人;在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铁钱;在全国各地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在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影响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有利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
28.问题:①政治上,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发展起来;②经济上,富商大贾控制了经济命脉。
措施:①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②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③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①强化了中央集权;②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发展起来;经济方面面临问题是富商大贾控制了经济命脉;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29.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经济: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统一铸币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王国问题,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在经济上他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和统一铸币权;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做法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0.社会背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制,西汉灭亡,王葬政权不久也被农民起义推翻。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影响: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详解】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建立的背景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制,西汉灭亡,王葬政权不久也被农民起义推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多次下今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状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1.汉代的统一和强盛、开放的国家政策、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张骞的贡献。开渠、凿井、冶铁。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通道,促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贸易和文化交流。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有,汉代的统一和强盛、开放的国家政策、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张骞的贡献。汉代,中原向西域传播的技术有,开渠、凿井、冶铁。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通道,促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贸易和文化交流。
32.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经营和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航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加强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这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流中仍发挥重大作用。
【详解】意义:由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使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航线:由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最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丝绸之路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这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