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一首诗,请问此首诗中的“此河”是什么河?( )
A.黄河 B.尼罗河 C.大运河 D.恒河
2.(2022·陕西西安·统考模拟预测)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3.(2022·陕西渭南·统考二模)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建了大运河。结合下图可知,当时的大运河( )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旨在推动沿岸城市发展 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4.(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言论的是( )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B.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减轻劳役,减省刑罚
5.(2022·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如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在位期间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②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③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④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2·陕西西安·校联考二模)农业是社会发展之本。下列关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耧车 ②翻车 ③曲辕犁 ④秧马
A.图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播种工具,是铁器牛耕的代表之一
B.图②是三国时期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促进了与岭南的交往
C.图③是唐朝前期推广的耕作工具,体现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D.图④是元朝出现的一种插秧工具,使长江中下游成为丰饶粮仓
7.(2022·陕西榆林·校考模拟预测)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农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农具中出现在唐朝,使用轻便灵活,可以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的是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秧马
8.(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也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下列符合唐太宗时期民族关系的有( )
①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②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③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④派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9.(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繁盛的唐朝,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开放、兼容并蓄,是这一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特点,下列事件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大食遣使与唐朝通好 ④玄奘西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0.(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忆昔(节选)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垂老别(节选)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二、填空题
11.(2022·陕西·模拟预测)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12.(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_____________(朝代)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
13.(2022·陕西西安·统考二模)公元前356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________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14.(2022·陕西·统考二模)西汉初期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15.(2022·陕西·模拟预测)春秋战国时期,______农具和牛耕出现并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______类雪似银。
16.(2022·陕西·模拟预测)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_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人______,诗风淳朴厚重,被誉为“诗圣”。
17.(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西汉时期,_______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扬州大明寺高僧_______,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长达十年。
18.(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玄奘是唐朝高僧,曾前往天竺求学,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简答题
19.(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指出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全国统一后,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治理国家的措施?概括隋朝仅存30多年就灭亡了的原因。
20.(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唐太宗即位后推行了哪些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实行了哪些改革?在唐玄宗统 治前期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21.(2022·陕西咸阳·一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创新是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特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他对孔子的思想有何发展?分析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推崇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下图中唐太宗的治国名言,概括他的为君之道。列举一例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经济措施。并分析他的治国理念形成的历史原因。
(3)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22.(2022·陕西宝鸡·统考三模)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是如何汲取这一时期治国策略的?
23.(2022·陕西西安·二模)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呈现出怎样的辉煌局面?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24.(2022·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概括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唐太宗是如何处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这些处理方式带米什么影响?
25.(2022·陕西渭南·统考模拟预测)简述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6.(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概括我国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史实。指出我国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分析我国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影响。
27.(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唐玄宗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统治后期,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四、识图题
28.(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西汉在①地设置_________,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唐朝在②处设置_____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五、综合题
29.(2022·陕西西安·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三 贞观二年,唐太宗下令在国子学停祭周公,只祭孔子,同时下诏升孔子为先圣……但是,他并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各派的经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都准许“并用其书”……贞观时期,中央学校的学生总额达三千二百六十员……同时破格提拔他们中的优秀人才担任学官……贞观二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监修国史,此后成为定制,贞观五年,又名魏征(宰相)监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为图A这一路线的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这一路线形成之后西汉政府设置。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文化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文化改革的历史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统治者治国理政的策略为我们今天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历史经验?
30.(2022·陕西西安·校联考二模)盛唐时期的“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盛唐气象 从唐朝前期统治者实施的政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隋朝,开凿了大运河,它既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B
【详解】。605年——610年,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其在位时的残暴统治,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因此有人认为隋朝是因大运河灭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沿岸城市发展是都客观影响,非目的,排除AC项;大运河,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运河开通是是在隋朝,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思想,据此分析,最能体现这一言论的是他注意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减省刑罚,从而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D项正确;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加强皇权,但不是最能体现民本思想,排除A项;注重文教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不是最能体现民本思想,排除B项;重用贤能有利于选用人才,但不是最能体现民本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历史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继唐高组之后的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积极进取,如他鼓励臣下直言进谏,虚心纳谏,大臣魏征前后进谏两百多次,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①②③正确;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①耧车 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②翻车是东汉溉工具;③曲辕犁 是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体现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④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插秧和拔秧的工具,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可以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C项正确;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排除A项;三国发明灌溉工具翻车,排除B项;秧马是宋朝发明的插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也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可得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世唐太宗时期的民族关系,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唐玄宗时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派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是对外关系,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外国友好交往的史实有鉴真东渡,大食遣使与唐朝通好,玄奘西行,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间的友好交往,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经过它,唐朝由开元全盛日到积尸草木腥,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西汉, 八王之乱是西晋, 安史之乱后出现 藩镇割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 公元前221 589
【详解】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建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故答案为:①公元前221;②589。
12. 秦朝 贞观之治
【详解】秦统一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套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3. 秦孝公 唐玄宗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第一空是秦孝公;根据“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和“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即位后出现开元盛世,故第二空是唐玄宗。
14. 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期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5. 铁制 白瓷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特点,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16. 张仲景 杜甫
【详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风淳朴厚重,被誉为“诗圣”。
17. 张骞 鉴真
【详解】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在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曾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前后六次东渡日本,成功抵达日本的只有最后一次。
18. 《论语》 《大唐西域记》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玄奘是唐朝高僧,曾前往天竺求学,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9.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详解】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依据所学可知,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全国统一后,隋文帝采取了的治理国家措施有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依据所学可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和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20.唐太宗: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鼓励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唐玄宗革新措施:整顿吏治,裁剪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盛世局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政治上包括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鼓励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文教和经济方面,如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剪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教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历史上称这一盛世局面为“开元盛世”。
21.(1)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实行“仁政”;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2)为君之道: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的思想;措施: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3)思想家的创新;统治者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分析】(1)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第一小问,依据图“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唐太宗的为君之道是存百姓,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减轻农民负担以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回答措施;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3)
依据材料中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得出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有思想家的创新、统治者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等。
22.社会背景:①政治: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②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③思想文化: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原因:这一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直接促进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形成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同时各学派之间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总之,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汲取:①秦国采用法家思想富国强兵,统一六国。②汉初统治者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生产。③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唐太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提出以民为本,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政治: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思想文化: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直接促进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形成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同时各学派之间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总之,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根据所学知识,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汲取这一时期的治国策略,如秦国采用法家思想富国强兵,统一六国。汉初统治者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生产。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唐太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提出以民为本,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3.表现:①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品种繁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③商业十分繁荣,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辉煌局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书法名家辈出;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关注民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颇有成效;唐太宗、唐玄宗等统治者的个人才干突出;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详解】第一小问,盛唐经济繁荣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角度思考回答。比如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品种繁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商业十分繁荣,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第二小问,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可以从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书法名家辈出、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以及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等回答。第三小问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关注民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颇有成效;唐太宗、唐玄宗等统治者的个人才干突出;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24.表现:①农业方面出现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方面有蜀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③商业方面水路交通发达,都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做法:①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②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③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影响:①促进民族交融: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③推动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
【详解】表现:根据所学,可从农业方面出现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有蜀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方面水路交通发达,都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做法:根据所学,可从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史实进行总结。影响:可从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推动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等角度总结回答。
25.原因: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出现,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政治政策,都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才选拔和任用。表现:生产工具创新、手工业发展水平高、商业繁荣。作用: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间关系,使不同民族间加强交往,促进社会发展。
【详解】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出现的原因,可从当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出现,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政治政策,都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才选拔和任用等方面来回答。表现: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生产工具创新的表现有筒车、曲辕犁的使用;手工业发展水平高,有丝织品如蜀锦、陶瓷业如越窑的青瓷等;商业繁荣的表现为出现如长安等大都市。作用: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各少数民族的联系,如文成公主入藏等,可从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间关系,使不同民族间加强交往,促进社会发展来回答民族政策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6.史实: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原因: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强盛国家;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影响: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长安城包容了世界各国的史臣、对国际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的海外仍然管中国人的聚集区叫唐人街。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鉴真是唐朝著名僧人,为弘扬佛法,他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把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是: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海陆交通发达。影响:可从对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交流等角度分析。
27.内容: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典籍;注重考核官吏。(任答三点)
影响:有利于澄清吏治,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开创了“开元盛世”。(任答二点)
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任答三点)
【详解】内容:根据所学知识,从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典籍;注重考核官吏等方面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结合唐玄宗改革的具体内容,从有利于澄清吏治,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文化的发展;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等方面任答二点即可。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等方面任答三点即可。
28.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唐太宗时期,唐朝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9.(1)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
(2)①政治上买行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在中央设立中朝,经济上盐铁官营;意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措施:尊崇儒学,兼容并包:大办教育,奖励文士;设立史馆,建立宰相监修史书的制度。作用:推动了儒学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促进了史学的繁荣,为科举制的完善创造了条件,文化教育的发达为唐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开创奠定基础。
(3)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要努力发展经济等。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图A是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为这一路线的开辟奠定基础。设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2)①根据材料二“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可得出政治上买行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在中央设立中朝,经济上盐铁官营;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根据材料三“但是,他并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各派的经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可得出措施有尊崇儒学,兼容并包:根据材料三“中央学校的学生总额达三千二百六十员……同时破格提拔他们中的优秀人才担任学官”可得出大办教育,奖励文士;根据材料三“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监修国史,此后成为定制,贞观五年,又名魏征(宰相)监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可得出设立史馆,建立宰相监修史书的制度。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儒学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促进了史学的繁荣,为科举制的完善创造了条件,文化教育的发达为唐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开创奠定基础。
(3)开放性设问,围绕政治、文化角度分析回答,如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要努力发展经济等。
30.体现:①经济上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繁华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会;②民族关系和陆,民族交融有新的发展,唐朝人民的生活因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影响而丰富多彩;③社会风气开放,广泛吸收异域文化;④唐朝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原因: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统治者注重施行仁政,减轻人民负担;②重视发展生产,为盛唐气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启示:①唐朝前期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使得唐朝社会能够吸纳外来文化;②开放的心态以及勇于接纳外来新鲜事物的胸怀,对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详解】体现:要回答唐朝“盛”的表现,主要从经济方面的发展;民族关系的和睦、交融;社会风气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回答;原因:唐朝的强盛原因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即可回答出;启示:从唐朝前期统治者实施的措施给唐朝带来了兴盛,获得的启示就可以从对农民的轻徭薄赋、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的良好心态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