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7
课 题 打枣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认识唢呐,能初步分辨唢呐的音色。
过程方法 能分辨主题出现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想爷爷和孙女打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情绪
难点关键 能分辨主题出现的次数。
学情分析 《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曲,独奏者手持两只唢呐,用大唢呐代表爷爷,用小唢呐代表孙女,生动表现了爷爷和孙女在农家院打枣的换了情景。边听音乐边让学生展开想像,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的。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5 3 5 - | 6 3 5 - | 1 6 1 6 | 5 3 5 - | 6 5 6 — | 6 5 6 - | 5 3 2 - | 2 3 1 -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视唱歌谱。2、学生随琴用“呜”哼唱旋律。三、谈话导入1、老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音乐除了声乐演唱形式外还有还有器乐的演奏形式,器乐演奏形式就是指用各种乐器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你都知道哪些乐器,以及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呢?2、教师小结:我们以前听过由木琴演奏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由手风琴与木琴演奏的《小松树》。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用唢呐演奏的乐曲《打枣》,听一听音乐是怎样表现“打枣”的。四、认识唢呐1、播放乐曲《唢呐》,引导学生分辨唢呐的音色和乐曲的音乐情绪。2、老师小结:这首乐曲是由唢呐演奏的。3、出示唢呐图片,简介唢呐。4、教师介绍唢呐一种特殊的“咔腔”演奏方法,模仿人说话的声音,非常有趣。五、分段欣赏1、欣赏引子部分,感受唢呐的音色。2、教师:乐曲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它用小唢呐高亢、明亮的音色和自由的节奏、活泼的具有河北民间音乐风格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一个欢乐地农村庭院。3、播放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想像打造的换了情景。4、播放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辨大、小唢呐不同的音色,以及唢呐与乐队的交替演奏。5、指导学生哼唱主题旋律。6、复听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主题乐段出现了几次?每次与什么不同?7、播放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听出主题乐段出现的次数,以及大、小唢呐的交替是用更加频繁,用“咔腔”演奏方法模仿了爷爷和孙女不同的声音。8、复听第三部分,仔细听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9、复听第三部分,仔细听辨主题乐段的再现。六、完整欣赏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2、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联想爷爷和孙女打枣的情景。 培养学生音乐课良好的习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亲切自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听辨主奏乐器,然后介绍所那,加深学生对唢呐这种乐器的音色的印象。复听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边听音乐边让学生展开想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打枣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