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堂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
1.960年,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拥立他为皇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建立北宋王朝。他是( )
A.石守信 B.赵构 C.赵普 D.赵匡胤
2.如图所示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 )
①杯酒释兵权②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③结束割据局面完成统一④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北宋的建立者谁有关( )
A.石守信 B.元昊 C.赵构 D.赵匡胤
4.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宋代为创作背景,女主角盛明兰的父亲曾任通判一职,下列属于他的职责范畴的事务是( )
A.任职中央 监察百官 B.任职州府 监察知州
C.任职中央 掌管财赋 D.任职州府 掌管财赋
5.北宋剥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
A.各州设立通判 B.设立转运使 C.派文官做知州 D.降低武将地位
6.“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材料体现了宋朝政策的显著特点是 ( )
A.文化专制 B.重文轻武
C.发展文教 D.分割相权
7.《中国古代文化史》叙述: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读书风气日盛,文明高度发展。这反映了宋代科举制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推动文学和教育的发展
C.打击了门阀贵族
D.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
8.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
A.农田水利法 B.保甲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9.“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每年九月,由县令、佐主持,分地计量,确定每一方田的地势形状和土质好坏,计其肥瘠,定其色号,分土地为五等,作为均税的依据”。这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一项 (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
10.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 )
A.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
B.王安石变法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1.宋太祖为防止相权过大,所采取的削弱相权的办法是( )
A.实行三年一换 B.撤消所有权力
C.设置通判分其权力 D.分化事权
12.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宋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后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3.唐末五代时地方节度使耀武扬威,但北宋时文官却地位荣耀显赫。文武官员地位的变化突出说明了北宋政治的一个什么特点( )
A.减少了官僚机构 B.解决了人浮于事的弊端
C.取消了地方军队 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14.“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5. 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是 ( )
文臣 B. 武将
手工业者 D. 商人
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建立政权后以哪一座城市作为都城?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5DDDBB 6-10BBABD 11-15DDDDA
16、(1)960年。陈桥驿。开封。
(2)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蕃镇割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重文轻武政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4)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7、(1)赵匡胤。960年。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