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黄河颂(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5课 黄河颂(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8:11:2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黄河颂
光未然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部编版)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pǔ sù]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níng jù]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hán yǒng]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fēn wéi]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提示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诗句积累
从你积累的古诗句中,说一说有哪些关于“黄河”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杜甫《黄河二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3.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写作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八个部分中的第二乐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人。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光未然(1913—200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字词积累
巅( ) 气魄( ) 狂澜( ) 冼星海( )
劈( ) 浊流( ) 屏障( ) 九曲连环( )
哺育( ) 宛转( ) 榜样( ) 浩浩荡荡( )
读准字音
diān



xiǎn

lán
bǎng
zhuó
píng
dàng
wǎn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听读诗歌
听朗诵,标注节奏和重音。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朗读诗歌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朗读指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整体感知
标题《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引出下文的颂歌。
全诗分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颂”,赞颂,歌颂之意。
文题理解
篇章结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歌词解析
★歌词部分从里开始直抒胸臆地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颂黄河”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②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
③歌颂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歌词解析
“学黄河”。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颂黄河”之后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歌词“颂黄河”之前的内容是什么?由哪一个字统领呢?
写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望”字领起,可概括为“望黄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赏析批注
批注的对象:字、词、句、段、篇章。
批注的角度:语言特色、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疑难感受等方面。
了解批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赏析批注
批注1: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是从内容上思考的,既歌颂了黄河,又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批注示例
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批注2:“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这是从“望”这个词在文中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来说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赏析批注
批注3:转入“颂”。直抒胸臆。
批注4:“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这是从抒情方式角度来批注的。
———这是从抒情方式角度来批注的。
批注5: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这是从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角度来批注的。
批注示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赏析批注
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内容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批注提示:
★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呢?“望黄河”部分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呢?为什么呢?请在词语的旁边做批注。
★从描绘黄河的写作顺序的角度来做批注。
★请同学们用心赏读并批注“啊,黄河——发扬滋长”部分,选择相关词语,概括出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黄河是什么?并请结合文章语句和课外知识说明理由。
自主批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分析旁批
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这里把黄河比作了一个为我们民族筑起屏障的巨人,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如何理解黄河是“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探究写法
探究:作者怎样把对黄河的赞颂之情充分表达出来的?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句式:作者这样歌颂黄河:用……
示例:作者这样歌颂黄河:用“啊!黄河!”反复出现,诗歌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直抒胸臆地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直接抒情多用感叹词句,多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多用感彩鲜明的词语、判断句、修辞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拓展阅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长江之歌(胡宏伟)
1.诵读《长江之歌》,请模仿《黄河颂》的朗诵词,给《长江之歌》加几句朗诵词。
2.比较《长江之歌》《黄河颂》在抒情内容和抒情方式上的异同,说说还可以怎样进行直接抒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拓展阅读
1.诵读《长江之歌》,请模仿《黄河颂》的朗诵词,给《长江之歌》加几句朗诵词。
2.比较《长江之歌》《黄河颂》在抒情内容和抒情方式上的异同,说说还可以怎样进行直接抒情。
示例:啊,朋友!长江以她宏伟壮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风采,力量无穷,活力无限!这里,我们向着长江,唱出我们的热爱和依恋。
相同之处:都赞颂了黄河长江的博大的胸怀和磅礴的力量,抒发了对祖国对民族的赞美之情;两文都先赞颂形象再赞颂精神;两文都用反复、第二人称和感彩浓郁的词语来直接抒情。
不同之处:《长江之歌》一开始就用第二人称、拟人化的手法,赞颂长江的壮丽形象;《黄河颂》以“啊,黄河”为标志,从三个方面赞颂黄河的贡献。《长江之歌》则用两个并列的段落,各有侧重,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赞颂长江的力量和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课后作业
拓展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任选精彩语段做批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