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小石潭记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8:1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部编版)
苛政猛于虎——励志改革的柳宗元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谁能够知道徭役比这毒蛇还要毒呢?这句话是指出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人们剥削的残酷。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语出唐朝柳宗元《梓人传》。选择天下的人才,使他们到合适的岗位工作;安顿天下的百姓,使他们安心于自己的工作。
篁竹 清冽 坻 珮环 嵁 寂寥
俶尔 佁然 翕忽 悄 怆
huáng
liè
chí
pèi
liáo
chù


qiǎo chuàng
kān
字音字形
作者简介——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
作者简介——柳宗元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其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诗;经历相似,同贬南荒,友情动人),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山水田园诗歌)。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他的山水游记,不局限于描摹客观景物的自然美,而是把自身遭际和主观情感融入其间,境界凄清幽峭,动人心魄。
这是一般的作者介绍打开方式
知人论世,是我们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所以,
打回,重来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中唐的形式,大致是这样的:
一是藩镇割据。史载“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天子熟视,不知所为”。节度使们各自盘踞很多个州,而面对这种局势,皇帝也只能干瞪眼。因为一个弄不好,又是一场安史之乱。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二是宦官专权的苗头已经出现。宦官嚣张到什么地步呢?可以废皇帝,甚至弑君。宦官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因为他们有兵权。为什么有兵权呢?因为平叛安史之乱的唐肃宗曾经受过身边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的恩惠。而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唐肃宗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便只能把自己身边的军队,交给这些宦官指挥。而兵权这种好东西,给出去之后,想收回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在这之后,唐朝的宦官集团,开始拥有兵权了。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三是其他弊政。比如白居易《卖炭翁》中所讽刺的“宫市问题”;白居易还写过一首《杜陵叟》,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笔锋直指苛捐杂税。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在这种背景下
作为生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好好少年
我选择了革新政治
和我的好兄弟韩愈、刘禹锡一起跟着王叔文大哥为和谐美好社会奋斗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我们颁行了一些措施,反响不错,“人情大悦”,“百姓相聚,欢呼大喜”。
老百姓是高兴了,守旧派却很不爽。因为某些革新措施,触犯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
好在我们有唐顺宗这么硬的支持,守旧派也不敢怎样。
然而,我们的支持突然倒了,因为唐顺宗中风病倒了。
那些宦官趁机逼迫唐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李纯上位,是为唐宪宗。
从某种程度上说,宦官有扶立之功,所以,唐宪宗自然亲近宦官。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我们这些前朝旧臣,因为当初没有拥戴唐宪宗,遭到了打压。
先是王叔文、王伾(pī)被贬,然后我、刘禹锡、韦执谊等八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革新派当中,我罪行最严重,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员外置同正员。这一年,正是805年。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恨。
十年过去了,唐宪宗也没那么恨我们了,于是将这些被贬的官员征召回朝。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815年,我终于接到朝廷的诏书,甭提多高兴了。
在永州这十年间,我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我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
其中第四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改名为《小石潭记》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股篇目,备受推崇。
同学们好好学习哦!
我是柳宗元,中唐的柳宗元,听我说两句
最后,简单总结一句:
我到永州,是被贬的,正是政治失意心情抑郁的时候,
然后我去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感谢大家的听我说这么多心里话,一篇《小石潭记》必背文章送给你们哦!!!
顺便说一下,《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之典范,
他们认为具有开创性。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根据
课下注释
译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竹林。
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清冽,清凉。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
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
成为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水中高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布,映照。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潭西南 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连词,表修饰。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围绕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
连词,因为。
凄清
停留
于是,就。
离开
译文: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的朋友
作者的堂弟
跟随着同去。而,连词,表修饰。
两个年轻人。
译文: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
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
观赏潭中、潭边景物(水、石、树、鱼)
远望小石潭源头(溪流、岸势)
坐潭边,感受潭边气氛(幽深冷寂)
1段
2段
3段
4段
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发现小石潭











闻声 见形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赏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奇特状态。
生动地刻画了细枝长蔓婀娜多姿的动态。
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围绕“小石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小石潭的水
小石潭的石
小石潭的树
小石潭的鱼
小石潭源头
小石潭氛围
如鸣珮环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往来翕忽
文中描写
特点
描写角度
听觉、视觉、触觉侧面描写
清越、清凉、清澈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形状多样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色、形
青翠、姿态各异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动静结合
活泼、灵动
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岸:犬牙差互
比喻(形、光)
蜿蜒曲折、参差不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融情于景
凄清寂静
小石潭的水
小石潭的石
小石潭的树
小石潭的鱼
小石潭源头
小石潭氛围
柳宗元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小石潭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这种写作手法叫做——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到小石潭以后,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确定视角之后,细致描写,这叫——
小石潭的水
小石潭的石
小石潭的树
小石潭的鱼
小石潭源头
小石潭氛围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赏美句析小石潭之美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赏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文章通过写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从侧面表现出了水的清澈。
赏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修辞的角度:
描写的角度:
拟人,赋予鱼儿人的动作和情感,说鱼儿在潭中忽而一动不动,忽而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乎在挑逗游人,一个“乐”字,既是写鱼的情态,更是写作者的心境。
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游鱼在水中停留、嬉戏的场景,表现了游鱼自由、活泼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流露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望”,说明作者是站立远视的角度。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北斗星曲折的样子和蛇蜿蜒前行的样子表现了小溪的弯曲。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凹凸不平的情状。
赏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借景抒情,交代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始终无法摆脱的落寞。
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文章的情感渐渐转化为“寂寥”与“悄怆”。
原来,游山玩水之间,蕴含着作者“悄怆幽邃”的情感和心境。
请再读文章,寻找文中表示
作者情感的句子,思考其情感有无变化,
并结合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清脆的水声引起“伐竹取道”的兴趣,进而看到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自由自在的游鱼。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
透露出迷茫的心境,作者
的心情在慢慢发生变化。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冷寂幽深)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悲伤凄苦)


第1、2段
第3段
第4段


变化原因:①作者被贬谪而内心愤懑;
②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却说“寂寥无人”?
其一,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压抑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
其二,这里的“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同行的五个人都是柳宗元的亲
友,也经历了打击和磨难,如吴武陵也是被贬在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姐夫崔简的儿子,而崔简也经历了流放。因此这几个人心相契合,都是失意和落寞的。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游山玩水的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主旨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文言文字词清单
送给
你们哦
乃记之而去( )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闻水声( )
古义:听到,听见。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古义:大约。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 )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
全石以为底( )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不可久居( )
古义:待,停留。 今义:住,居住。
古今异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副词,大约。
动词,可以,能够。
介词,自,由。
动词,跟随。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动词,作为。
动词,成为。



一词多义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清澈。
形容词,凄清。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名词,玉环。
动词,环绕。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介词,把。
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
介词,因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日光下澈
潭西南而望
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词类活用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近岸
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
下见小潭
形容词作动词,接近、靠近。
形容词作动词,嬉戏、逗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
倒装句
如鸣珮环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谓语前置,即主谓倒装,正常语序应为“如珮环鸣”。
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石底卷以出”。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文言句式
省略句
斗折蛇行
坐潭上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省略主语“溪水”,可补充为“(溪水)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可补充为“(我)坐(于)潭上”。
应为“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