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2 蒹葭
——《诗经》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部编版)
你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现代·顾城《远和近》
朦胧最容易产生美感,产生联想。
《蒹葭》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首朦胧诗。
今天就让一起我们揭开《蒹葭》朦胧的面纱。
三大类
三大手法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分15国风,共160篇。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飨。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直陈其事,即直接铺陈叙述叫赋。
借物譬喻,即比喻。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
又叫“起兴”
文体知识
《诗经》的语言特点:①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运用得巧妙精当;②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音乐美;③章法形式上的重要特征是重章叠句;④多为四字一句。
叠韵词:双音节词的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叫叠韵词。
双声词:双音节词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双声词。
作用: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文体知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蒹 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yǐ)。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sù huí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苇
茂盛的样子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对岸。
结合注释,读懂词句大意。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艰险
顺流而下
仿佛,好像。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结合注释,读懂词句大意。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茂盛的样子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译文: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站在河的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路又险又高。阻,险。跻,(路)高而陡。
水中的高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下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边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非常繁茂,清晨的白露还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就站在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蒹葭》讲述了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故事。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站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顺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蒹葭》读起来,温柔细腻,婉约朦胧,极具美感。特别是男子苦苦追寻伊人的描写,缠绵悱恻。请再读诗歌,去体会这种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情感的!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指芦苇
交代了时令。
以景起兴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忧郁感伤的情怀。
这两句交代了主人公所思慕的对象和其所在的地点,写出了主人公的思慕之切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溯回”“溯游”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与执着,表现了他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描绘追寻情状
这四句叙写主人公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难而漫长。
第一章:从水边的秋景起兴,描绘了主人公与日夜思念的心上人难以相会的情景。
“宛”字写出了“伊人”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惆怅失望之情。
第二章:用反复咏叹的方法,进一步写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以景起兴
描绘追寻情状
第三章: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伊人”之路的艰难、曲折与漫长和“伊人”难求的绵长惆怅之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以景起兴
描绘追寻情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苍苍”“萋萋”“采采”都是“茂盛的样子”之意。
秋深露水结成霜
太阳出来,秋霜还没有干
太阳出来,秋霜还没有干完
表明时间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在水的另一方,指对岸。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水边。
表明了“伊人”行踪不定,既增加了追寻的难度,也表现了追寻者的执着。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艰险
漫长
好像在水中央,意思是相近不愿却无法接近。
路高而陡
向右迂曲
仿佛就在水中滩,意思是相近不愿却无法接近。
好像在水中洲,意思是相近不愿却无法接近。
知识拓展: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zhǔ,小陼曰沚,小沚曰坻。
——《尔雅·释水》。
解释: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叫做洲,比较小的洲叫做陼,小一点的陼叫做沚,小沚称为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人公苦苦追寻“伊人”,哪怕困难重重,也执着不懈。突出了他想见“伊人”的急切心情和追求“伊人”的执着。
行人行踪变换不定,追寻伊人之路漫长、陡峭、迂曲。
一首《蒹葭》,一份朦胧之美的享受!
《蒹葭》之美,令人心醉神迷!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小组合作,去体悟《蒹葭》美在何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有几个字不一样。
每一章都以景起兴
以四言为主,兼以五言。四言的均两字一顿,五言的以“二三”形式进行停顿。
这种手法叫在重章叠句,也叫重章复沓。读起来有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兼具建筑美
富有音律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押韵:ang韵 i韵
叠词:
苍苍 萋萋 采采
具有含蓄美、朦胧美
诗中的主人公一直在寻找伊人,但是却不知伊人是谁?伊人具体身在何处,长相如何?关于伊人的一切都不可知,充满神秘感和朦胧感。
主人公对伊人深爱不已,可文中却无一字言明,而是借水中蒹葭来婉转表达,文字之外深情无限,含蓄之时意蕴丰厚。
具有绘画美
我们没有见过伊人,更没有看过主人公苦苦追寻伊人的场景,可读过《蒹葭》,心有却有一幅深秋白露时节,在芦苇盛放的季节,阳光初放的早晨,苦苦追寻伊人的画面。具画面感,有绘画之美。
新解:“伊人”意象
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当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新解:“伊人”意象
伊人的内涵是丰富的:
可能是心爱之人、也可能是理想、也可能是明志……但无论是什么,主人公苦苦追寻、坚持不懈的身影永存心海。
主旨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之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惆怅及对其强烈的思念之情。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