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7 17: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沤肥/呕心沥血 拮据/佶屈聱牙 框架/匡国济民
B.参谒/斗转参横  翘楚/翘足引领   哄传/一哄而散
C.贝壳/金蝉脱壳 饮马/饮水思源 殉职/徇私枉法
D.复辟/开天辟地 累赘/硕果累累 结实/张灯结彩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 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 ,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 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
B.骇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
C.耸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
D.骇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
3.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4分)
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同时社会用证单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可以有效防止冒用他人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目前,全国已有1.6万多个派出所启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到今年年底将在全国全面铺开。
4.阅读下面图表,提取信息,概括三条结论。(5分)
答:(1) ▲
(2) ▲
(3)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 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 怙:依仗,凭借 D.素孚于人 孚:信任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①②⑤ D. 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译文:
(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4分)
译文:
(3)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①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注解:①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呈紫色。
(1)诗的首联整体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2)从行文看,全诗分几个层次?请加以概括。(4分)
(3)明人胡应麟评价李白的这首诗“虽言送别,然不露愁情,一以贯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间如梦, ▲ 。(苏轼《赤壁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李白《蜀道难》)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5)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 ,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
(7)笼天地于形内, ▲ 。(陆机《文赋》)
(8)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父亲的记忆
孙犁
⑴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⑵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⑶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⑷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⑸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⑹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⑺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⑻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
⑼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
⑽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
⑾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⑿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
⒀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
⒁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⒂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
⒃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
“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⒄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1984年4月27日
                   上午寒流到来,夜雨泥浆。
11、(4分)细读第⑸⑼两自然段中画线部分语句,指出它们都属于哪种描写手法?分别说明这样写的用意。
12、(4分)父亲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13、(6分)细读第⒂自然段画线语句,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4、(6分)孙犁曾在《散文的实与虚》一文中谈及散文的文体性质时说:“第一,散文在内容上要实;第二,散文在文字上要简。”请结合本文的阅读,试谈谈你对孙犁这一主张的体会。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论“旧形式的采用”
鲁迅
⑴自然,旧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须说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须艺术学徒的努力的实践,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逍遥事外。我们有艺术史,而且生在中国,即必须翻开中国的艺术史来。采取什么呢?我想,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无从目睹了,但还能知道大抵以故事为题材,这是可以取法的;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宋的院画①,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米点山水②,则毫无用处。后来的写意画(文人画)有无用处,我此刻不敢确说,恐怕也许还有可用之点的罢。这些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⑵只是上文所举的,亦即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都是消费的艺术。它一向独得有力者的宠爱,所以还有许多存留。但既有消费者,必有生产者,所以一面有消费者的艺术,一面也有生产者的艺术。古代的东西,因为无人保护,除小说的插画以外,我们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至于现在,却还有市上新年的花纸,和猛克先生所指出的连环图画。这些虽未必是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但和高等有闲者的艺术对立,是无疑的。但虽然如此,它还是大受着消费者艺术的影响,例如在文学上,则民歌大抵脱不开七言的范围,在图画上,则题材多是士大夫的部事,然而已经加以提炼,成为明快,简捷的东西了。这也就是蜕变,一向则谓之“俗”。注意于大众的艺术家,来注意于这些东西,大约也未必错,至于仍要加以提炼,那也是无须赘说的。
  ⑶但中国的两者的艺术,也有形似而实不同的地方,例如佛画的满幅云烟,是豪华的装璜,花纸也有一种硬填到几乎不见白纸的,却是惜纸的节俭;唐伯虎画的细腰纤手的美人,是他一类人们的欲得之物,花纸上也有这一种,在赏玩者却只以为世间有这一类人物,聊资博识,或满足好奇心而已。为大众的画家,都无须避忌。
  ⑷至于谓连环图画不过图画的种类之一,与文学中之有诗歌,戏曲,小说相同,那自然是不错的。但这种类之别,也仍然与社会条件相关联,则我们只要看有时盛行诗歌,有时大出小说,有时独多短篇的史实便可以知道。因此,也可以知道即与内容相关联。现在社会上的流行连环图画,即因为它有流行的可能,且有流行的必要,着眼于此,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进的艺术家的正确的任务;为了大众,力求易懂,也正是前进的艺术家正确的努力。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
  ⑸但就是立有了新形式罢,当然不会就是很高的艺术。艺术的前进,还要别的文化工作的协助,某一文化部门,要某一专家唱独脚戏来提得特别高,是不妨空谈,却难做到的事,所以专责个人,那立论的偏颇和偏重环境的是一样的。
(节选自鲁迅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注解:①指宋代“翰林图画院”中宫廷画家的作品,它们在形式上都以工整、细致为主要特点。②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山水画,他们的画不取工细,自创一种皴法,以笔尖横点而成,被称为米点山水。
15.第⑴自然段中画线句中的例证是为了阐述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7.“但中国的两者的艺术,也有形似而实不同的地方”,该句中的“两者的艺术”具体指是哪两种艺术?“形”与“实”具体所指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予以简要解说。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的二级公路。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你们这里教堂如此华丽,公路却如此破旧,你们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 ”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意,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答题纸
1、 选择(15分)
1 2 5 6 7
3、(3分)
4、(5分)
8、(1)(3分)
(2)(4分)
(3)(3分)
9、(1)(2分)
(2)(4分)
(3)(4分)
10、(8分) (1) 。(2) ,
(3) ,(4) ,
(5) (6) ,
(7) 。(8) 。
11、(4分)
12(4分)
13(6分)
14(6分)
15(6分)
16(6分)
17(6分)
题目:
600字
800字
语文答案
1. 答案:【A】 A项,òu/ǒu,jié/jí,kuàng/kuāng;B项,cān/shēn,qiáo,hōng/hòng;C项,ké/qiào,yìn/yǐn, xǔn ;D项,bǐ/pǐ,léi,jiē/jié。
2.B(3分。①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语境中各种社会问题,应使用“骇人听闻”。②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根据感彩判断,选“娓娓而谈”。③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从搭配判断,应该选“望其项背”)
【参考译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公元1406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交趾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地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镇守宦官马骐依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压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他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仁宗逝世后,他总督献陵工程。
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
9.(1)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嵩山玉女峰以远离世俗的神秘色彩。
(2)答案:分三个层次:前四句写嵩山的瑰奇景色;五六句想象杨山人归山后采摘仙草的活动;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要和他一起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3)答案:同意。前半部分写景的部分清幽高远,并以“我有”开头,仿佛友人去的就是自己的家,毫无远离的愁情;而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也显得恬淡安逸;结尾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虽然传达送别之意、惜别之情,但始终没有流露愁情悲意。
10.答案:一尊还酹江月 君子不齿 夙兴夜寐 重岩叠嶂 箫鼓追随春社近 薄暮冥冥 挫万物于笔端 不汲汲于富贵
【参考答案】
11都属于侧面描写。其中第⑸自然段画线语句通过旁人的介绍来交代父亲谋生的艰难,也可见出父亲笃诚、隐忍、刻苦、坚强的性格。第⑼自然段从旁人、母亲的夸奖来从旁衬托出父亲的字写得好,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父亲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12、⑴淳朴、忠厚;⑵隐忍、坚毅;⑶对孩子既慈爱,又严格要求;⑷守旧,知礼。
13、该段画线语句叙述了“我”想给父亲立碑、与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去看石料,请人撰写碑文等事件,这些琐事都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眷怀和感念,表明“我”对父亲留下的生命风范的价值认同,“我”的“旧的观念”中包孕着的是对父爱亲情的刻骨铭心的体验。而“土地改革”的政治事件的影响,让我错过了本想去做的事,这给让我感到一种无奈与遗憾。
14、⑴散文内容贵实,指的是散文的取材要力求真实,要写真人,叙真实,发真情。《父亲的回忆》这篇散文选择了父亲生命历程中的一些琐碎之事,诸如父亲在永吉昌店铺谋生的打拼经历:从学徒,到帐房先生,再到掌柜,熬了十多年;父亲回乡探亲的经历;父亲的雅好,父亲在抗战的艰难时世里苦撑窘困的局面,父亲待人的谦恭等等,叙述的都是平凡小事,用第一人称叙述,更为真实可信;而且在貌似平静的点滴小事的叙述中蕴蓄了对父亲满腔的敬爱与愧疚之情,具有强烈的共鸣力。⑵散文文字贵简,指的是散文语言表达应力求简洁。本文写人叙事抒情,语言简洁洗练、朴实无华,而真情流溢,父亲的平凡而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15.第⑴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列举唐以前的真迹、唐的佛画与线画,宋的院画,米点山水与写意画(文人画)等事例,是为了阐述如下道理:对于旧形式的采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留住精粹,剔除糟粕。
16.首先,指出旧形式的采取,要取其精粹,融入新作品(或滋养新的艺术形式)。其次,指出大众的艺术家要注意从消费者的艺术中汲取或提炼出合乎生产者艺术需求的“俗”。再者,指出对流行的艺术形式要加以引导,采取旧形式,必须有所删除与增益,以催生新形式。最后指出,艺术的前进,要有别的文化工作的协助。
17.⑴“两者的艺术”具体是指消费者的艺术与生产者的艺术;⑵“形”是指艺术形式有相似处,如都有豪华、繁饰的倾向,题材选择上有相似处,如把细腰纤手的美人作为取材对象;“实”是指消费者的艺术与生产者的艺术之审美旨趣存在有差异之处,前者或为其欲求的体现,后者或为“聊资博识”或“满足好奇心”。
18作文。
[写作提示]
本题所供材料完全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没有对材料的意蕴和倾向作出任何提示,所以审题难度较大。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言之成理即可。比如,着眼于信仰与财富的关系,可以强调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守精神家园的的主张;也可以主张摒弃虚无的追求,自主创造现实的幸福。再比如,着眼于信仰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可以侧重论述内涵的重要,而否定华丽的形式。
本题所供材料完全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没有对材料的意蕴和倾向作出任何提示,所以审题难度较大。学生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就必须认真分析旅行者和印度居民的对话,辩证地看待信仰和财富的关系。如能辩证统一地提出既要坚守信仰又要积极创造财富的观点,可以视为最佳立意,评为一类作文;如能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见解并且言之成理,可视为符合题意,评为二类,比如,可以主张摒弃虚无的追求,自主创造现实的幸福;也可以强调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守精神家园的重要。再比如,着眼于信仰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可以侧重论述内涵的重要,而否定华丽的形式。如果只是简单地肯定信仰而否定财富,或者简单地肯定财富而否定信仰,这样的立意则只能评为三类。(参考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