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2 23: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课标要求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核心概念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难点: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
反侵略反封建
抗争与探索
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痛定思痛,路在何方?
汤因比挑战——应战学说
侵略史:
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抗争探索史:
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中华民族由抗争、探索到民族觉醒、独立的过程。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
农民阶级: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资产阶级维新派:
1898年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
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
1905年清末新政
资产阶级革命派:
1911年辛亥革命
1842年《南京条约》
商品输出
1858年《天津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资本输出
1901年《辛丑条约》
以华治华
挑战
应战
目 录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二、地主阶级自救路·天朝路断:洋务运动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四、天涯何处是神州·垂泪中华:瓜分中国的狂潮
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
—— 太平天国运动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原因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女布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顺德县志 清咸丰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1、政治
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清政府吏治腐败,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2、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家庭手工业衰落,农民收入减少。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原因
“1800-1850年间,中国的气候异常……1840年前后全国平均气温达近三百年来最低点,同时,全国涝灾、雹灾和雪灾比以往100年明显增多……其间广西南宁地区农业失收更为严重,至少有10个坏年景。”
——《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动》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3、自然
连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难。(直接原因)
4、个人
洪秀全屡试不中,探寻新路;创拜上帝会,构建美好蓝图。(主要原因)
基督教
儒家大同思想
平均主义
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农民家庭
1829年16岁科举落第
1836年23岁科举再次落第,收到《劝世良言》
1837年24岁科举三度落第,读《劝世良言》,卧病梦见上帝
1843年创拜上帝会,明确提出反清。
吾为上帝次子,代父行走世间,解救苦难百姓。天下一家,皆是兄弟姐妹,让我们起来抗清,共建太平美好家园!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二)过程
金田起义
1851.01
太平天国(1851-1864)
永安建制
政权初建
1851.09
定都天京
1853.03
军事鼎盛1856
天京事变
1856
重建
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1864
1853《天朝田亩制度》
1859洪仁玕
《资政新篇》
北伐西征
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八千岁
九千岁
七千岁
六千岁
五千岁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富丽堂皇的天王府




争权


谴责
猜疑
带领10万精兵负气出走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三)纲领性文件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1856《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土地分配
按人口、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
圣库制度。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理想社会
四有二无。
性质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评价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重心的纲领性文件。
革命性
空想性
违背社会规律,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三)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议员,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2、1859《资政新篇》
内容
经济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政治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文教
开设新式学堂。
实质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评价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外交
平等交流,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三)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相同点 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具有空想性。 不 同 点 产生背景 定都天京后,处于强盛时期 天京事变后,处于衰落时期
主张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私有制
群众基础 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意义 直接推动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往何处去的问题
局限 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无法实行 缺乏社会基础,未付诸实行
一、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四)失败原因
外国人当时画的太平军在九江湖口与清军作战图
——采自[英]呤唎著《太平天国历险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农民阶级自发的太平天国革命……不得不在中外反革命联合压迫下宣告失败。”
——范文澜
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客观
主观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与思想
太平天国反封建的同时承担着反侵略的任务
农民阶级局限性:
政治上,无法摆脱封建束缚,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经济上,与小农经济相联系,具有封闭性、保守性;
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的影响,易腐朽。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五)影响
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失败
汉族督抚势力的崛起在挽救清朝的同时,改变了内满外汉、封疆大吏多由满族权贵出任的传统政治格局,导致清廷军权、财权等大权旁落,形成内轻外重的趋势。这使得清政府统治潜伏着巨大变数,对随后历史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地主阶级抗争路·天朝路断
—— 洋务运动
二、地主阶级自救路·天朝路断:洋务运动
(二)概况
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2、代表人物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恭亲王奕
3、目标(口号)
地主阶级洋务派: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自强、求富
(一)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地主阶级自救路·天朝路断:洋务运动
(三)目的与实质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咸丰11年(1861年)7月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来侵略,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目的
2、实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二、地主阶级自救路·天朝路断:洋务运动
(四)内容|措施
概况 代表成就
19C60、70S, 近代军事工业, 以自强为口号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19C70S以后, 近代民用工业, 以求富为口号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京师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
筹划海防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福州船政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上海机器织布局
天津机器局
江南制造局
官办,浓厚的封建性质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经济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
二、地主阶级自救路·天朝路断:洋务运动
(五)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 ——李鸿章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助于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1、积极
2、消极
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失败是必然的。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塞防”与“海防” 之争
地区 危机 应对
西北 英国支持的浩罕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地区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设省
西南 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中法战争爆发。 1883年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约》,法国占领越南
东南 1885年台湾建省,强化管辖;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占领台湾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李鸿章
“日本是中国的真敌,因为日本一心一意谋我,而且相隔既近,动兵比较容易。”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积极对外扩张,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时机。
现实原因
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默许纵容态度。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世界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2、过程
1894.07.25丰岛海战
1894.09.15平壤战役
1894.9.17黄海海战
1894.11.22旅顺陷落
1895.02.17威海卫陷落
1个多小时
1天
5个多小时
2天
17天
①爆发:丰岛海战 1894.7
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②平壤战役 1894.9.15
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不宣而战
③黄海海战:1894.9.17
中方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
弃城而逃
避战自保
④辽东战役:1894.10
日本进攻辽东、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⑤威海卫战役:1895.1~1895.2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临阵脱逃
速败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此日漫挥天下雨,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所题挽联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海军提督 丁汝昌
在威海战役失败后自杀殉国
左宝贵
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回族将领
林永升,北洋水师经远舰管带,黄海海战中,与四艘日舰奋战,英勇无畏,因中敌弹,船沉人亡
被日本掳去的镇305mm主炮炮弹,至今仍陈列在日本,用以羞辱中国人。
中华之悲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
(二)甲午中日战争
条款 影响
让步 承认朝鲜独立。 国际地位降低。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景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修路
开矿
办厂
贷款
了解
国名 在中国投资 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642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资金合计
1.3亿元
共计 136家 资本输出的四种方式
概念辨析: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余波
(二)甲午中日战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勇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这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全台非澎湖之比,何至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惟有开仗。——巡抚唐景崧七次致电清政府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5、失败原因
(二)甲午中日战争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
——《中国近代海军史》
明治天皇多次组织大臣筹款,并且亲自带头从自己的“内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补助费用使用,使众大臣感动不已。
——刘薇《甲午战争中日双方力量及损失对比》
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仓促应战,防务松弛,武器装备落后。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5、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6、影响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赔款,巨额赔款使日本国力大盛,刺激扩张的野心。
三国干涉还辽后,列强在中国强借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三、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6、影响
对中国
领土主权大量丧失;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国际地位下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消极
积极
促使中华民族新觉醒,各阶层救亡运动高涨。
对日本
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国际地位提高;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
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对远东格局
对朝鲜
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
天涯何处是神州·垂泪中华
——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争夺
四、天涯何处是神州·垂泪中华: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下,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四、天涯何处是神州·垂泪中华: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顺、大连湾,法国强占广州湾,英国强租威海卫。
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
1、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2、掠夺利权。
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讨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有感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注:写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后的一周年。
1.康梁维新
2.清末新政
3.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一系列努力
……
救亡图存
课堂小结
一个趋势:列强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两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两大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两个阶段的侵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整理自《教材帮》
农民阶级抗争路·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
课堂小结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重难点突破
天涯何处是神州·垂泪中华:瓜分中国的狂潮
地主阶级自救路·天朝路断:洋务运动
背景|原因、过程
背景、概况
失败原因、影响
三国干涉还辽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行路难·危机加深: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纲领性文件
失败原因、评价
目的与实质
内容|措施、影响
原因、过程
结果、余波
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