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伴侣说明:教材伴侣的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的各个栏目(问题探讨,思考讨论,本届聚焦等),让学生在上课完成教材内容的时候有地方写,学生动起来课堂才有效。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的完成度不高的问题,让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中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标要求】
3.2.3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课前预习】
1. 两性花: 。
单性花: 。
2. 自花传粉: 。
异花传粉: 。
3. 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 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 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4.去雄:是指除去 的 ;去雄应对其进行 处理。
5. 杂交: 杂交符号:
自交: 自交符号:
6.测交:
7.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相对性状: 举例:
8.显性性状: 举例:
隐性性状: 举例:
性状分离: 。
9. 纯合子: 举例:
杂合子: 举例:
10.相关符号: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11.分离定律是指
【问题探讨】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
【本节聚焦】
孟德尔是怎样设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
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作出了哪些假设?他又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如何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方法】
1.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解释什么是假说—演绎法。
2.假说—演绎法与传统的归纳法有什么不同?
【思维训练】
假设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这样的花卉新品种。当你知道这种花是自花传粉以后,将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36株是开白花的,这当然不利于商品化生产。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植株呢?请你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方案,与同学交流,看谁设计的方案更简捷。
【拓展应用】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3)如果让F1自交F2中花粉有 种类型。
2.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3.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结合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除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你还能举出科学研究中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的实例吗?
课堂记录区
(记录并整理课堂笔记或写下不清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