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
一、选择题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百炼成钢 D.积沙成塔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变质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瓷碗破碎
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罐 B. 雕刻石像
C. 水车灌溉 D. 预报地震
元旦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四个“化学魔术”,下列“魔术”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魔棒点灯: B.旅行的火焰:
C.可乐变“雪碧”: D.水变“牛奶”: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B.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
C.工业制取氧气,甜菜的生长 D.烟花爆竹的爆炸,冰融化成水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D.用二氧化碳灭火
成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
A.沙里淘金 B.火烧赤壁 C.花香四溢 D.木已成舟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干冰升华 B.活性炭除臭味
C.碳酸氢按受热变成气体 D.酒精挥发
下列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用于制电极
C.水用于制氢气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苹果腐烂 C.花香四溢 D.冰雪融化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铁锅生锈 C.苹果榨汁 D.石蜡熔化
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 B.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
C.工业上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 D.点燃不纯氢气发生爆炸
有下列现象:①轮胎爆炸;②木棍折断;③蜡烛燃烧;④燃放礼花;⑤牛奶变酸;⑥呼吸作用;⑦碘受热升华;⑧研磨胆矾。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③④⑤⑥ B.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⑧ D.①③⑥⑦
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氮气用于作保护气
C.液氮用作制冷剂 D.稀有气体可制电光源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矿石粉碎 C.榨取果汁 D.煤炭燃烧
二、综合题(共3题)
①铁熔化成铁水;②食物腐烂;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⑤木柴燃烧。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 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2)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请回答:
(1) 原始人能够利用石头制成了石斧、石刀,此过程属于物质的 变化。
(2) 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材料。例如国庆 周年大阅兵中某梯队的新型装备就使用了一种 智能材料,这种材料在常态下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遭到剧烈碰撞或冲击时,分子间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紧变硬,形成防护层,体现了优异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很多人畏甲醛如虎、谈甲醛色变,甚至希望生活在“零甲醛”的世界里,你真的了解甲醛吗?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 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但不能用于保鲜虾仁、鱿鱼等食品。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向助剂中添加甲醛能防皱、防缩、防褪色等,但穿着或使用时会释放甲醛。《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纺织品甲醛最大残留量如下表:
甲醛可用于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胶黏剂。这些胶黏剂生产工艺简单、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装修材料,但会缓慢释放出甲醛。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甲醛 小时均值浓度不得超过 。如图是 个房子在 个时间点测定甲醛均值浓度。
甲醛还能用于合成有机材料,这些材料性能优良,在工业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日常用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现在你对甲醛一定有了新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 按照国家标准, 类衣服中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 。
(3) 装修后的房子通风 个月,甲醛含量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甲醛含量
B.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
C.甲醛有百害而无一利,应禁用甲醛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
1. 【答案】C
【解析】A、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百炼成钢包含着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知识点】化学变化
2. 【答案】A
【解析】A、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瓷碗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知识点】化学变化
3. 【答案】A
【解析】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预报地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知识点】化学变化
4. 【答案】C
【解析】A、魔棒点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旅行的火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可乐变“雪碧”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变“牛奶”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知识点】化学变化
5.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6. 【答案】C
【解析】A.氧气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而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
B.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所以该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
D.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知识点】化学性质
7. 【答案】B
【解析】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花香四溢过程中只是分子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已成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知识点】化学变化
8. 【答案】C
【解析】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活性炭除臭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只是将其色素和异味吸附在表面,属于物理变化;
C.碳酸氢按受热变成气体,是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9.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石墨用于制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水用于制氢气是利用水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10. 【答案】B
【解析】A.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体变为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苹果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冰雪融化是水分子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1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12. 【答案】C
【解析】A.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工业上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点燃不纯氢气发生爆炸,是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知识点】化学变化
13.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14.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
15.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二、综合题(共3题)
16. 【答案】
(1) ④;③
(2) ①;②⑤
【解析】
(1)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岀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食物腐烂、木柴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铁熔化成铁水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
17. 【答案】
(1) 物理
(2) 物理
【解析】
(1) 利用石头制成石斧、石刀,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 智能材料在遇到剧烈碰撞时分子间互相锁定,迅速收紧变硬,但是其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故这种性质是物理性质。
【知识点】物理性质、物理变化
18. 【答案】
(1) 常温下易溶于水
(2)
(3) 符合
(4) AB
【解析】
(1) 根据“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可知,甲醛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易溶于水。
(2) 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类衣服中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 。
(3)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甲醛 小时均值浓度不得超过 根据“ 个房子在 个时间点测定的甲醛均值浓度”的图示可知,装修后的房子通风 个月,甲醛含量低于 ,符合国家标准。
(4) A选项:微粒是不断运动的,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甲醛含量,故A正确;
B选项:根据“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 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但不能用于保鲜虾仁、鱿鱼等食品”可知,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B正确;
C选项:根据“甲醛可用于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等胶黏剂”可知,甲醛可运用生产中,不应禁用甲醛,故C错误;
故选AB。
【知识点】物理性质、食品安全、得出实验结论、观察现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