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结尾的艺术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奇医·奇方
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
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
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信信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
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
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
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
宋先生看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
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
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
副官一脸茫然。
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
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
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
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
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1.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刘建超
那年刚立罢秋,老街人发现洛河上多了条摆渡船,摆渡船上的艄公被人称作“丑爷”。
洛河依偎着十几里长的老街逶迤而过,浩浩荡荡经巩义汇入黄河。经过老街十几里的河段上却没有一座接通南北两岸的河桥。民国初期,军阀吴佩孚驻扎古城兵营期间,曾出资在洛河上建拱桥。桥修建了两年也未竣工,吴佩孚亲自上桥验工。夏季多雨,洛河水暴涨,桥两端被洪水冲断,桥被冲毁三孔。洪水过后,河道主流南移,北岸桥被搁浅。后来吴佩孚兵败撤离,老街人把这废桥残基称作“老吴桥”。
人过河全靠艄公摆渡。
在洛河上做摆渡营生的人也不多,一是做这生意得水性好,船摇得好,毕竟是载人带物,万一有个闪失都是要命的事。二是生意绑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都得候着过客,辛苦得很。
丑爷不是长得丑,他的面部被烧伤的疤痕覆盖着,五官都变了形。从面相上看不出丑爷的年纪,可是从他健壮的体魄上可以看出他青春的状态。
丑爷的摆渡码头搭建得与别人不一样。洛河上的摆渡码头都选在缓滩地段,老街人多绕路也得去码头乘船。丑爷的码头就建在老街人出入近便的河段。这里坡陡水急,丑爷在河两岸用原木各搭建起十几米长的码头栈桥,过河人通过栈桥就可以登船,安全方便。
丑爷还在两岸的栈桥上各放置了一面铜锣,来人只要敲锣,丑爷的船就划到桥头。
丑爷在激流中把摆渡船撑得四平八稳,很让船客们赞叹。
开船时,丑爷吆喝一句:“坐稳,走咧——”船靠岸,丑爷再吆喝一声:“到咧,走稳——”
丑爷船头,挂着一只箩筐。丑爷摆渡从不讲价钱,随人意愿,随便往箩筐里放钱,三分五分,一毛两毛从不计较。有的人身上没钱,放几个鸡蛋,放几把粗盐,有时是一个萝卜、一棵青菜。有的走得急,说一声“记个账啊,下次一起补”。
丑爷也不搭话,随你来去。
做摆渡的艄公大多住在河北岸,北岸是老街人口密集之地,往来客多。
南岸荒芜冷清,丑爷却住在南岸,在堤坝旁搭建了个窝棚。闲暇时,丑爷开荒种地种菜,养着十几只芦花鸡。
老街人都不大了解丑爷的来历,丑爷独身一人也从不与人多说话,老街人觉得丑爷挺神秘,于是就有了许多传说。
有人说丑爷曾经是山灵寨的土匪,因为得罪了仇家,被人浇了汽油。幸亏他身手好,跳入洛河才保住了性命。后来改邪归正,才来到老街讨生活。
还有人说丑爷是少林武僧,功夫了得。凭着一把大刀,砍得鬼子人仰马翻,结果被鬼子的火焰发射器烧着了,回到了老街。
还有人说,亲眼见到丑爷救人,落水的人呼救,丑爷拿起长篙,双手一抖,便将落水的人挑出水面飞送到岸边,如若不会功夫能有这等本事?
丑爷听惯了人们的议论,如河面上掠过的风,瞬间散去。
雷电交加的雨夜,丑爷被急促的锣声惊醒。丑爷披着蓑衣来到码头,几个汉子抬着一个孕妇。小伙子撇着哭腔:“丑爷,去医院,我媳妇难产快不行了。”
丑爷不搭话,跃身上船:“坐稳,走咧!”
暴涨,浪大涌急。船在河中颠簸,船上的人心都悬着。丑爷却是镇定自若,长篙在手,左撑右擎,将船划向北岸。“到咧,走稳!”丑爷拴好船,抹一把脸上的雨水,缓缓舒出一口长气。
孕妇送救及时,平安诞下个大胖小子。当爹的小伙子带着一篮子鸡蛋感谢丑爷,还说要给丑爷介绍个媳妇。
丑爷摇摇头:“我这个模样,还不吓着了人家。”
小伙子还认真了,立了冬,就把一个盲女带到丑爷的窝棚前。盲女是小伙子的远房表妹,从小就双目失明,跟着姥姥长大。年前姥姥去世,盲女也就无依无靠了。
盲女在丑爷的窝棚里住下了。
白天,盲女和丑爷一个锅里搅稀稠,晚上,盲女睡在木板床上,丑爷躺在稻草窝里。有雷声的夜晚,盲女嚷着害怕,依偎在丑爷的草窝里。盲女抚摸着丑爷的面颊,抚摸着丑爷胸前后背的伤疤。
丑爷说:“旧伤总是要复发,我是快要走的人了,不能耽误了你。”
丑爷护着盲女直到天明。
开春,丑爷在窝棚旁准备脱坯盖房,政府开始在洛河上修建大桥。
爷的三间土坯房盖好,洛河大桥也竣工通行了。
洛河上有了宽敞舒适的大桥,老街人过河就不用摆渡船了。丑爷也把船推到房前院子里闲置了。
每年春上,丑爷都要把木船细致地打磨打磨,再刷上桐油漆。
洛河上摆渡了,丑爷的身子骨也一年弱似一年。
那年,洛河水涨,两岸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天空一片年轻的蓝。
丑爷和盲女把船推入河边,丑爷艰难地登上船,静静地躺下。
盲女伫立在岸边,撕裂着嗓子喊道:“坐稳,走咧——”
木船如一片落叶,随河水向东漂去。
盲女对来人说,丑爷旧疾复发,他把积攒的钱物留给盲女,说自己要回家了。丑爷告诉她,丑爷的名字叫天赐。
老街人吃了一惊,天赐?那可是当年老街天赐码头的东家啊。
(有删改)
2.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丑爷因旧疾复发,便躺在船上随河水向东“回家”的情景,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长明灯
鲁迅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熄掉它罢!”
但当然并不是全屯的人们都如此。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黄历,看那上面是否写着“不宜出行”;倘没有写,出去也须先走喜神方,迎吉利。
现在也无非就是这茶馆里的空气有些紧张。“还是这样么?”三角脸拿起茶碗,问。
“听说,还是这样,”方头说,“还是尽说‘熄掉它熄掉它’。眼光也越加发闪了。见鬼!这是我们屯上的一个大害,我们倒应该想个法子来除掉他!”
“什么东西!我们上县去,送他忤逆!”阔亭捏了拳头,在桌上一击,慷慨地说。
“不成。要送忤逆,须是他的父母,母舅……”方头说。
“可惜他只有一个伯父……”阔亭立刻颓唐了。
“老年人不都说么:这灯还是梁武帝点起的,一直传下来,没有熄过。他现在这么胡闹,什么意思?……”庄七光放开喉咙嚷起来了。
“我想:还不如用老法子骗他一骗。”灰五婶,本店的主人兼工人。
“什么老法子?”胖脸的庄七光诧异地问。
“他不是先就发过一回疯么,和现在一模一样。”
“他那时也还年轻哩;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他硬不拜,跑了出来。后来就像现在一样,一见人总和他们商量吹熄正殿上的长明灯。他的老子又太疼爱他,不肯将他锁起来。幸亏我家的那时还在,给想了一个法:将长明灯用厚棉被一围,漆漆黑黑地,领他去看,说是已经吹熄了。”
“后来全好了的!不知道怎么这回看了赛会之后不多几天,又疯了起来。午后他就走过这里,一定又上庙里去了。那灯不是梁五弟点起来的么?不是说,那灯一灭,这里就要变海,我们就都要变泥鳅么?你们快去和四爷商量商量罢,要不……”
“我们还是先到庙前去看一看。”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庙门还关着。”阔亭高兴地说。
他也还如平常一样,黄的方脸和蓝布破大衫,只在浓眉底下的大而且长的眼睛中,略带些异样的光闪,看人就许多工夫不眨眼,并且总含着悲愤疑惧的神情。短的头发上粘着两片稻草叶,那该是孩子暗暗地从背后给他放上去的,因为他们向他头上一看之后,就都缩了颈子,笑着将舌头很快地一伸。
“你干什么?”三角脸走上一步,诘问了。
“我叫老黑开门,”他低声,温和地说,“就因为那一盏灯必须吹熄。你看,三头六臂的蓝脸,三只眼睛,长帽,半个的头,牛头和猪牙齿,都应该吹熄……吹熄。”“唏唏,胡闹!”阔亭轻蔑地笑了出来,“你吹熄了灯,蝗虫会还要多,你就要生猪嘴瘟!”
“嘻嘻!”庄七光也陪着笑。
“你还是回去罢!倘不,你的伯伯会打断你的骨头!灯么,我替你吹。你过几天来看就知道。”阔亭大声说。
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阔亭的眼,使阔亭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你吹?”他嘲笑似的微笑,但接着就坚定地说,“不能!不要你们。我自己去熄,此刻去熄!”他说着,一面就转过身去竭力地推庙门。
阔亭便立刻颓唐得酒醒之后似的无力;方头却已站上去了,慢地说道:“你是一向懂事的,这一回可是太糊涂了。让我来开导你罢,你也许能够明白。就是吹熄了灯,那些东西不是还在么?不要这么傻头傻脑了,还是回去睡觉去!”
“不成你没法开!”
“那么,就用别的法子来。”他转脸向他们一瞥,沉静地说。“哼,看你有什么别的法。”
“我放火。”
他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
方头和阔亭在几家的大门里穿梭一通之后,吉光屯全局顿然扰动了。许多人们的耳朵里,心里,都有了一个可怕的声音:“放火!”全屯的空气紧张起来,凡有感到这紧张的人们,都很不安,仿佛自己就要变成泥鳅,天下从此毁灭。
这事件的中枢,不久就凑在四爷的客厅上了。坐在首座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西头,老富的中风,他的儿子,就说是:因为,社神不安,之故。这样一来,将来,万一有,什么,鸡犬不宁,的事,就难免要到,府上……是的,都要来到府上,麻烦。”
“是么,”四爷也捋着上唇的花白的鲇鱼须,却悠悠然,仿佛全不在意模样,说,“这也是他父亲的报应呵。他自己在世的时候,不就是不相信菩萨么?我那时就和他不合,可是一点也奈何他不得。现在,叫我还有什么法?”
“如果真是烧将起来……”方头说。
“真是拖累煞人!”四爷将手在桌上轻轻一拍,“这种子孙,真该死呵!唉!”
方头说:“我们得赶紧想法子。我想……”
“我想倒不如姑且将他关起来。”
“我是天天盼望他好起来,”四爷在暂时静穆之后,这才缓缓地说,“可是他这疯病总不好。也不是不好,是他自己不要好。无法可想,就照这一位所说似的关起来,免得害人。”
“那自然,”阔亭感动地说,“可是,房子……”
“庙里就没有闲房?……”四爷慢腾腾地问道。
“有!”阁亭恍然道,“有!进大门的西边那一间就空着,又只有一个小方窗,粗木直栅的,决计挖不开。好极了!”
老娃和方头也顿然都显了欢喜的神色;阔亭吐一口气,尖着嘴唇就喝茶。
未到黄昏时分,天下已经泰平,或者竟是全都忘却了,人们的脸上不特已不紧张,并且早褪尽了先前的喜悦的痕迹。在庙前,人们的足迹自然比平日多,但不久也就稀少了。吃过了晚饭,还有几个孩子跑到庙里去游戏。孩子们注意到西厢房,看见一只手扳着木栅,一只手撕着木皮,其间有两只眼睛闪闪地发亮。暮色下来,绿莹莹的长明灯更其分明地照出神殿,神龛,而且照到院子。
孩子们也牵着手,慢地向自己的家走去,都笑吟吟地,合唱着随口编派的歌:
“白篷船,对岸歇一歇。
此刻熄,自己熄。
戏文唱一出。
我放火!哈哈哈!
火火,点心吃一些。
戏文唱一出。
……”
一九二五年三月一日
(选自鲁迅同名小说,有删节)
3.本文以孩子们笑唱随口编派的歌结尾,这一结尾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
……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帝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帝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帝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帝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4.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丰富人物形象。用传说交代宋先生医术之外的另一个侧面,进一步突出宋先生之“奇”。
②释疑,使情节完整。通过传说,交代宋先生的身份、去向,使宋先生先前的所作所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情节发展更真实、可信。表现人们对宋先生的敬仰、赞美。
③增强小说的传奇色彩,增强可读性。用传说而非作者直接交代,造成真假莫辨、不可思议的效果,更富有神秘色彩。
2.①丑爷原是天赐码头的东家,后来又以摆渡为生,一生与洛河为伴,这种“回家”的方式与其身份高度契合。②在结束摆渡使命、旧疾复发的情况下,他不愿连累盲女,要独自离开,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升华了小说的主题。③安排这一情节,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3.①儿童角度,凸显绝望色彩。与庸众们的愚昧无知,甚至无药可救不同,孩子们是天真无知、理应充满希望的,以孩子们出于天性的无心之举结尾,更凸显吉光屯未来的悲凉无望,包含着鲁迅极为深广的忧愤。
②处境对比,增强讽刺意味。与“他”“媳灯”失败后囚禁于庙房幽暗处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形成对比的,是结尾天下太平、孩子们一起笑吟吟走回家的情形,觉醒者一切的努力都显得那样空洞无力,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③歌词内容,引发读者深思。歌词内容将“他”先后“吹熄”“放火”的灭灯方式都编派进来,悲壮的革命努力在儿歌中都成了娱乐,其意义被“哈哈哈”消解殆尽,以余音不绝的儿歌结尾,引发读者深思。
4.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③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