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2 22: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情境式)1921年2月28日,在波罗的海海军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暴动,参加者多为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为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对策是实行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
2.以下有关苏俄某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时期 举措
1920年11月 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年5月 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
1921年7月 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
A.为赢得国内战争胜利提供物资保障
B.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严重弊端
D.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政权的巩固
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
A.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
B.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
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D.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5.(跨音乐整合)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下列各项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
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C.列宁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D.斯大林建立了苏联
6.(时空观念)下面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①处探索的主要作用是 (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7.(唯物史观)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
A.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说明苏联以发展农业为重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8.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
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9.(历史解释)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下(  )
A.政府适度干预企业管理 B.国家优先发展轻工业
C.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D.企业产品种类多、质量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直至取消。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
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联共产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三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把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
问题的思考》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响。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怎样的目标。
(5)请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
答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B
2.D  通过分析表格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选D。
3.B  列宁提出的公式等号的后边为社会主义,说明其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因此并没有改变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故A项错误。列宁提出的公式等号的前边既有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也有资本主义的铁路管理秩序、技术、托拉斯组织和国民教育,说明列宁认为这些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值得借鉴的进步因素,可以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列宁提出的公式中并未涉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因此并不能说明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故C项错误。列宁提出的公式中虽然涉及一些资本主义因素,但这些因素加起来最终还是等于社会主义,并非要用资本主义来改造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B项。
4.C 5.B 6.D
7.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农业集体化运动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故C正确;余粮收集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余粮收集制、农业集体化运动不能说明苏联以发展农业为重,排除B;余粮收集制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不适应,排除D。
8.A  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A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当时苏俄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排除B、C、D。故选A。
9.C
10.(1)原因: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性的政策;对恢复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结果有不同认识。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恢复和稳定政治形势的需要。
(2)不同:苏联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原因:可以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要求相适应,政府应适当放手,但同时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调节。(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