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2 22:1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在他的影响下,数学作为思考工具为人类提供纯理性思考的可能。“他”是 (  )
A.瓦特 B.斯蒂芬森
C.牛顿 D.达尔文
2.(教材P29“人物扫描”改编题)达尔文22岁随英国皇家军舰“小猎犬号”展开了为时近5年的科学考察,船长本来希望他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但他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与“神”彻底决裂。因为他发现了 (  )
A.《圣经》不可证性 B.生物的进化现象
C.天体运行的规律 D.皇家海军的强大
3.(历史解释)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 (  )
A.达尔文和牛顿都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达尔文和牛顿一样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C.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远超牛顿经典力学
4.(跨艺术、文学整合)下列作品能反映19世纪法国社会图景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跨艺术整合)近代西欧的绘画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新的审美情趣。某幅画作,画面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艳丽、华美,同时又是那样的和谐、优雅而细腻,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这幅美术作品是 (  )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夜间的咖啡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看图片】
材料一
(1)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图(a)所示现象让牛顿发现了什么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观察图(b),分析当时的人为什么要讽刺达尔文。这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释·猜佳作】
材料二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斯蒂芬·茨威格《三作家》
(3)材料二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19世纪俄国哪位大文豪的“肖像画” 代表这位“大文豪”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是什么
材料三 1804年春,他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并在乐谱的封面上题写了“献给拿破仑”。不料,那年的5月18日,拿破仑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这一意外的消息使他的怒火在心中燃烧,他撕碎了乐谱的封面,掷在地板上……
(4)根据材料三判断,“他”是谁 《第三交响曲》后来叫作什么
答案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C
2.B  达尔文通过这次考察发现了生物进化现象,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掀起了一场思想上的革命。A项表述错误;C项是牛顿的发现;D项和题干无关。
3.B 4.C 5.C
6.(1)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在当时不被认可。
(3)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4)贝多芬。《英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