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2 22: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材P67“相关史事”改编题)1936年11月,墨索里尼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  )
A.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
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
2.(史论结合、历史解释)经济大危机、法西斯独裁、一战祸因、国际联盟的无能,将这几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比较适合用来解释 (  )
A.二战爆发的原因
B.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原因
D.二战胜利的原因
3.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
A.当时拍摄的德军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后来拍摄的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片
D.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4.(史料实证)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
A.苏德战争爆发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进攻柏林
5.日军偷袭珍珠港不仅炸沉了港口的军舰,也几乎摧毁了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民众基础,极大地动摇了政治基础,国际主义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材料旨在说明日军偷袭珍珠港 (  )
A.使美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B.彻底摧毁了美国孤立主义
C.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6.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在下面年代尺上的序号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中,能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挑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面是二战时期的漫画《墓碑》,它反映了希特勒要求在欧洲东线战场上不惜一切地占领、再占领,但一队队德国士兵,随着前进的步伐变成了一排排墓碑。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德军在西线不断推进,侵占大片领土
B.德军纪律严明,不畏牺牲
C.面对苏联的抵抗,德军在东线不断败退
D.法西斯不得人心,战场失利
8.(史料实证)希特勒所吹嘘的“大西洋铁壁”被突破了。斯大林对此评价说:“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在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斯大林评价的战役是 (  )
A.不列颠之战 B.中途岛海战
C.诺曼底登陆 D.莫斯科战役
9.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上讨论的波兰重建问题、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对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由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
A.损害了美、英等国家的利益 B.体现了同情弱小国家的倾向
C.充满了美苏互不妥协的气氛 D.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10.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早就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公认。其国际法依据有(  )
①《九国公约》 ②《开罗宣言》 ③《波茨坦公告》 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历史解释)1945年4月下旬,苏军完成对柏林的包围;4月30日,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说明(  )
A.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转入进攻
B.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12.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先后在东亚、东非和中欧燃起了战火。中国人民在东方抗击法西斯强国日本长达14年的时间,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任,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材料主要强调了(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B.法西斯侵略集团最先在欧洲扩张
C.中苏两国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风雨欲来——战前阴谋】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无论抱多大的同情,也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使整个国家卷入一场战争。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它有什么危害
【硝烟弥漫——战争进程】
材料二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在广播里用波兰语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实际上是德国囚犯的尸体,接着,全德各电台广播了“德国遭到了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9月1日凌晨,德国便大举入侵波兰。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材料三 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正义联盟——战争胜利】
材料四 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
材料五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置,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1945年8月
(3)依据材料四、材料五,指出德、日法西斯的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C 2.A
3.A  当时拍摄的德军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故选A项。
4.A
5.A  结合所学可知,日军偷袭珍珠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转变,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在美国逐渐走向破产,所以A符合题意;彻底摧毁了美国孤立主义的说法太过绝对,所以B不符合题意;C、D都不是材料主旨。
6.B
7.C  漫画反映了德军在欧洲东线战场上不断进攻,却一直失败的情况,欧洲东线战场即苏德战场。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故选C。
8.C
9.D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雅尔塔会议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和对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由此可知,雅尔塔会议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所以D项符合题意。
10.B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会议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故B符合题意。
11.C 12.A
13.(1)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2)历史事件:德军突袭波兰;日军偷袭珍珠港。影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结局: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4)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