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友情提示:能写出一笔好字,不仅为评卷者欣赏,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你的风采。请同学们书写认真、规范、美观!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蓦然(mò) 禁锢(gù) 哂笑(shěn) 如法炮制(pào)
B.亘古(gèn) 招徕(lái) 埋怨(mái) 叱咤风云(zhà)
C.荫庇(yìn) 缄默(jiān) 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e)
D.讪笑(shàn) 牟取(móu) 匀称(chèng)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藉贯 蹲踞 淳朴 即物起兴
B.苋菜 隔阂 秫秸 油嘴滑舌
C.绰号 阔绰 花坞 顾名思义
D.糯米 忌讳 抽屉 合辙押韵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B.在苏东坡975岁寿诞那天,三苏祠内古乐声声,祭祀人员在两名礼生的带领下,为民请命,完成了祭祀仪式。
C.近日,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川菜,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D.《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B.小行星“2012-DA14”号明年2月将掠过地球,进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图。
C.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这次评优活动才能取得好成绩。
D.一度在松花江内消失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这令当地渔民兴奋不已。
5.名著赏析:(4分)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 的故事。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理由是
。
6.综合性学习。
语文老师要组织“走近传统节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参加。
(1)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活动开场白。(80字左右)。(2分)
(2)请你替老师设计活动环节,不少于两个。(2分)
(3)许多文人墨客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请你默写两句分别体现不同的节日的诗句。(4分)
诗句: 。
节日:
诗句: 。
节日:
7.古诗文积累(4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 。
②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莫道不消魂, , 。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②结合全诗分析“心远地自偏”蕴含着什么道理?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的题目。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1.甲方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12.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青青艾草叶
①在故乡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苍绿色的植物。它丰盛无比,浓香扑鼻。那是艾,一种叫起来就暖透心肺的平凡而伟大的草。
②认识艾,是因为那次姐姐下地干活,不知怎么腿脚红肿,疼痛难忍。妈妈便领我上山采艾。回家后用艾绒条薰炙,用艾水沐浴,洗通经脉血络,在艾水艾烟的氤氖中,姐姐的病居然好了。
③艾,一种苍白色的绿,在山风中起起伏伏于斜坡上河畔上,那是一种不能言传又不失美丽的朴实。那时,正值春末,艾草生长最茂盛的时节,羽毛状分裂的叶片手掌一样伸张着,近一米高,笔直挺秀,除根之外全绿透了,叶背和茎上的绒毛像婴儿的汗毛,在阳光下有一种不耀眼的亮晶晶,让人忍不住伸手去摸,摸到的是奇怪的带点灼热的感觉。我很惊奇,这样清雅而青嫩的草,如何会有救苦救难的慈母情怀?从那时起,艾的香味清苦浓烈,混含着泥土和阳光的温暖气息,我一下子就记在心中了。
④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妈妈便把我们吆喝起来。这时山上就有人采艾了,因为夜露打过的艾草最灵。人们把艾一棵一棵插在房前屋后,悬挂于窗畔门旁,家家如此,年年如此。青青艾叶,散发淡淡的苦香,远远望去,幢幢土房宛若围上一截绿色的帷幕,煞是好看。
⑤乡间五月,天气潮湿而燠热,百虫蠕动,于是在晚上,家家户户在院里点燃一束艾草,青烟起处,天空中弥漫艾香。艾以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百虫各归其所而不来骚扰人类。艾如睿智的老者,在缈缈青烟里,以悠悠的香气为语言,劝导恶而高扬善;它像飘逸的仙子,轻舞烟袖,还人间的洁净之境;它是宽宏仁慈的神,同灵芝一样,是驱邪祛毒医治百病的仙草。
⑥一年前,我扭伤了脚,脚踝青肿淤血。我便找出去年端午时采的艾熬水,把脚浸泡在热腾腾的艾水里,便觉浑身通泰,舒坦之极。几天后,淤血散去,伤痛痊愈。艾叶还可制茶,艾茶是微苦的,品品却带香甜。世上大部分苦涩的事物都会跟艾一样散发芬芳。这芬芳是其优秀内质的体现,是这个乏味世界的一副清醒剂。
⑦艾草高不过人的肩背,不能企及人的高度,然而它们扎根于土地,从大地汲取水分和营养,却有人类不能触及的深度。它随四季枯荣,自生自灭,与山坡上绿水畔其他的杂草有一样的平凡绿色,枝叶里却深藏神奇能量。它不像一些植物把自身的价值投注在一次美丽的绽放,一次骄傲的展示上,它的每一叶每一茎每一根都有其价值。不用张扬,自有人注视,有人爱。这就是艾,是大爱。
⑧“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好久没有亲近艾了,想念“少艾”的年轻美丽的姿态和清香,想念艾燃烧的烟雾将我笼罩得“艾安”太平无事。我是如此畏惧寒冷,畏惧一切淡漠的态度,畏惧人心的隔阂。我需要来自艾和艾一样的理解和关爱。今年端午,我一定要回故乡去采艾,用艾的温暖,艾点燃的火光和艾的思想,以艾淳朴的气息去亲近土地亲近世界。
13.第①段说“艾”是“一种叫起来就暖透心肺的平凡而伟大的草”。艾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14.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15.文章写艾草,却为什么要在第②段和第⑥段中写姐姐和“我”的事?请简要分析。(2分)
16.文章结尾说:“今年端午,我一定要回故乡去采艾,用艾的温暖,艾点燃的火光和艾的思想,以艾淳朴的气息去亲近土地亲近世界。”这句话蕴涵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请结合全文具体回答。(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菊有黄花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 )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句片。以致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旁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做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地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看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街,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花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⑾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选自《读者》,有改动)
17.整体感知全文,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3分)
18.文章第③段的括号里应填( )代的陶渊明,他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采菊东篱下”后面应接的诗句是“ ”。(3分)
19.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进行具体赏析。(3分)
20.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答。(3分)
21.菊花秋开,秋令在金,故以黄色菊为正,所以古人也称菊花为“黄花”。唐李白有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宋王安石也有诗曰:“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成语有“黄花晚节”一条,喻人老而弥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描写菊花盛开的美景或以物喻人表达“老而弥坚”的精神。(3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请以“回味 ”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除诗歌),不少于600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答题纸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1.(2分) 2.(2分) 3.(2分) 4.(2分)
5.(4分)
6.(1)(2分)
(2)(2分)
(3)(4分)诗句: 节日:
诗句: 节日:
7.(4分)① !
② ,
③ , 。
④ 。
8. ①(3分)
②(2分)
二、阅读理解
(一)9.(3分)(1) (2)
(3)
10.(4分)(1)
(2)
11.(3分)
12.(4分)(1)
(2)
(二)13.(4分)
14.(3分)
15.(2分)
16.(3分)
(三)17.(3分)
18.(3分)
19.(3分)
20.(3分)
21.(3分)
三、作文(50分)